|
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经济特征透视(周祖军)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财富的积累,都和钢铁累计消费量的增长保持着同步增长。从英国、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几个国家工业化历程分析,工业化过程需要大量的钢铁作为支撑。
从发达国家所走的道路看,工业化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逾越的。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财富的积累,都和钢铁累计消费量的增长保持着同步增长。从英国、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几个国家工业化历程分析,工业化过程需要大量的钢铁作为支撑。从1901年到2000年,各主要工业国钢材消费总量分别为:美国71亿吨、日本38亿吨、前苏联56亿吨,而我国同期钢材消费总量仅19亿吨,这表明我国当前整体的工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同时也意味着作为工业基础的钢铁行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由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同,钢材消费强度是明显不同的。一般说来,钢材使用强度呈现以下四个阶段的变化:(1)不发达阶段,相当于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的时期,这一时期钢材消费强度很低。(2)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相当于人均GDP1000-2000美元的时期,钢材消费强度呈现迅速上升趋势。(3)工业化后期阶段,相当于人均GDP2000-4000美元的时期,这一阶段钢材消费强度将维持在一定高水平上。(4)成熟阶段,相当于人均GDP大于4000美元的时期,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钢材消费强度缓慢下降。 而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了1090美元,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因此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国内对钢铁的需求在较长时间内将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图1
钢材消费强度和人均GDP的关系曲线 国内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钢材市场自2001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保持22%以上的消费高增长态势,2003年全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达2.7亿吨,同比增加5986万吨,增长28.30%,成为我国历史以来钢材消费最多、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图2
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曲线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AMT整理) 在钢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国内钢铁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钢铁产量一路攀,占国际钢铁市场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其中的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8.49%跃升到2003年的23%,成为全球第一个产量超过2亿吨的国家,达到了2.22亿吨,并连续八年保持钢产量世界第一。
图3
我国钢铁产量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AMT整理) 尽管2003 年钢材生产和消费都持续高速增长,铁、钢、材的月产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但受宏观经济持续走好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钢材消费增长更快,平均月增长维持在21%左右,使得钢材市场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图4
2002年以来钢材生产和消费分月增速对比图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 随着钢铁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上涨,钢铁行业的利润额也快速上扬。尽管原燃材料及运输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钢铁企业仍然获得了历史以来的最好经济效益。有关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冶金行业实现利润达600多亿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实现利润达到4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倍,实现利税960亿元,同比增长68.5%。 行业的高利润诱发了新一轮的钢铁投资热潮。2003年前11个月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22亿元,同比增长了104%。全年的投资额超过了1300亿元。而历史上,1990年-2000年的11 年总投资也只有4013 亿元,平均每年仅投365亿。相比较而言,今年投资无论从绝对额还是相对数目都偏高。到2003年底,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大约为2.5亿吨,目前在建能力约0.8亿吨,预计到2005年底将形成3.3亿吨钢铁生产能力。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拟建能力还约有0.7亿吨。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今后几年我国钢铁产量有可能出现爆破式增长。而据美国新泽西的钢铁行业研究分析公司World Steel Dynamics Inc预测,过去三年中国20%的钢铁需求年均增长率从2004年年中起将开始大幅下降,之后在6%左右的水平企稳。根据这一预计,到2005年的钢铁供给仍将大大超过市场预期需求。法国经济研究机构CEPII亚洲问题专家FrancoiseLemoine也发出警告,中国的钢铁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国内需求跟不上这些行业产能的增长。如果不加以防范,钢铁市场的发展态势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很可能发生转变,从而形成中长期的风险。这一点从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环保总局、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中也可以窥得一二。
图5
90年以来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及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 钢铁行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进入和退出的成本都非常昂贵,而政府对钢铁业要求是自备金不少于25%,其余的资金大量地靠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一旦市场出现大量的供过于求,已经形成的产能将无法获得有效释放或转移,投入的资本无法迅速回收,这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国内的产品结构却一直不尽合理,高端产品都依赖进口来满足。2003年我国的钢材进口达3717万吨,同比增长了51.78%,而其中板材达3324.94万吨,同比增长57.03%,占钢材总进口量的89.46%。进口的板材主要用于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都属于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这些进口的板材占据了国内60%-80%的市场份额。 表1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尽管国内对钢铁行业的投资急剧升温,但很多投资仍集中于技术含量和投资成本较低的中低端的产品线建设。投资热潮中的民营企业投资以线材、螺纹钢和带钢为主,而高技术含量的钢材产品却无人问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加大行业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无益于解决国内一直存在的产品结构性矛盾问题。 2003年我国国内铁矿石开采规模迅速扩大,但产量的增长速度却依然低于需求增长,为弥补需求缺口,铁矿石进口全年达到了14813万吨,同比增长32.87%,超越了日本、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中国铁矿石等进口的大幅度增加,带动了全球钢铁炉料价格的以及海运费的大幅度上涨。进口铁矿石到岸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32.01%,12月份均价高达44.85美元,比年初上涨73.84%;进口废钢到岸均价达151.23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涨32.61%,12月高达166.70美元,比年初又上涨30%。 表2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在2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钢铁原材料价格上涨迅猛,并且供求形势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不少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瓶颈,这种格局在近期内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新一轮投资中高炉炼铁能力的形成,原料争夺将会更加激烈,一批企业很可能会被“饿死”而出局。 钢铁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拥有连续复杂的生产工艺,这使得钢铁企业必须走大型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企业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出的成本,进而决定着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对企业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钢铁联合企业的最佳经济规模为年产钢600-2000万吨,最低经济规模为300-350万吨。 而目前,国内钢铁产量达100万吨以上企业(集团)一共也只有57家: 表3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如果按照钢铁行业规模经济的标准来看,目前我国处于最佳经济规模的企业只有8家,大于最低经济规模标准的只有18家。 此外,在表一中有13家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超过500万吨,其总计钢产量达9770万吨,占全国钢总产量的44.38%。其中宝钢集团钢产量1987万吨,名列全国第一位;鞍钢集团达1018万吨,名列全国第二位;武钢达843万吨,名列全国第三位,首钢和本钢产量达817万吨和720万吨,分别名列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这13大集团公司总产量仅占全国钢总产量的44.06%,且钢铁产量的增加幅度仅为9.75%,远低于全国钢产量的平均增长幅度。 表4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太低,很多企业不能实现规模性经济,这大大的削弱了我国的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图6是2001年关于冷轧生产效率的一个统计资料,我国钢铁冷轧的生产效率仅高于朝鲜和印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图6钢铁主要生产国家或地区冷轧生产效率对比图 责编:周祖军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http://www.vsharing.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