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案例分析之一:美国在线AOL(America
Online)
Bill
Dettmer
by AMT 王玉荣编译
1.案例背景:
1996年,AOL碰到了一个难题。4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把自己塑造成广为人知的美国Internet接入服务商的形象。由于硬软件以及广告方面的大量投入,使得公司的利润非常微薄,有时甚至无利可图。所以,尽管AOL已经拥有了接近6百万的客户,但它还是在盈利上表现不佳。
在此以前,AOL的主要竞争对手是Comuserve公司和Prodigy公司。包括AOL在内的这三种接入服务提供商都采取一种计时收费的方式。也就是说,客户如果通过该服务商提供的拨号网络登上Internet的话,首先要交纳一个固定费用(AOL的这笔固定收入的收费是每月9.95美元),从而获得5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呢,则每小时计费2.95美元。对于AOL的大多数用户来说,这种计费方法在95年下半年以前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上网的人首先是为了收发Email,然后才会想到使用AOL的“链至”服务,比如从AOL上链接到某个提供专门服务的网页上,订订机票或买些消费品什么的。说到对Internet真正有了解并感兴趣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而到了1995年下半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网景和微软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浏览器产品,这使得到网上漫游一下子容易起来,用户界面也越来越友好。于是,一个很大数目的人群开始聚拢到网络上来,他们要求以廉价的方式接入Internet,以便于他们长时间地在网上冲浪,而不必按计时的方式缴费。
本地的ISP发现了这一开拓市场的机会。有些ISP公司规模很小,甚至就是几个人在家里工作,租用几条电话线和Modem,把一台稍微象样儿点的个人电脑作为文件服务器,再懂点数据交换就行了。
还有一些ISP是类似于AT§T这样的大企业,他们出于战略的考虑,也插手了Internet接入业务。这些ISP提供的服务正是AOL所缺少的:只要交纳少量费用,就可以不限时地接入Internet,每月费用只需20美元上下。
到了1996年,AOL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的不妙。尽管它的股票在交易市场上稳步上扬,但公司创立以来仍未有收益。需要不限时接入Internet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转向ISP。一些用户纷纷解除了与AOL的协议,转向与本地ISP签订服务协议。AOL的用户数从高峰时的6百万开始逐渐下滑。AOL意识到,该采取行动了。
1996年9月,AOL宣布,在1996年12月1日,他们也将向用户提供与其他ISP一样的收费标准:每月20美元,不限时接入。AOL对此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以避免老用户转向本地ISP,并吸引新用户来享用AOL的超值服务。
广告果然奏效。到了96年的12月1日收费标准更新的那一天,AOL用户数减少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并回升到8百万。如果AOL还是沿用以前那种按时计费的方式来为这8百万人提供服务,那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到了12月1日,8百万数量级的用户蜂拥而至,并数小时的泡在网上,占用着线路,除了20美元以外,他们不必多付一分钱。
AOL承担的后果是严重的。82%的AOL用户不能接入AOL,因为电话总是忙音。那些侥幸接入(往往是午夜时分)的用户在离开电脑时,一点也不考虑断开连接,所以,他们也一直不会遇到接不进去的那些用户的烦恼。AOL的整个系统严重超载,成千上万的抱怨声直指AOL。
几个星期过去了,服务质量并无明显改进,许多用户开始向当地政府机构反映。有些还联合了律师,准备状告AOL。不久后,50个州当中有36个州的首席检察官对AOL提起诉讼,起诉AOL犯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因为它所承诺的服务实际上却无法做到。
AOL不得不把几百万的收费退还给用户,并赔偿损失费以平息诉讼。他们还要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以挽回形象的损失。另外,又花了350个百万美元来添置硬件,缓解系统压力。AOL承担后果的总花费估计在5亿美元左右。
当然,AOL最终还是恢复了元气。1999年,用户数又达到了一千万,硬软件得到了及时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损失得到了部分的弥补。尽管这样,当对案例中叙述的问题进行反思的时候,应该说,在采取重点决策前,如果应用了TP等分析方法,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应用TOC中的思维流程(TP)分析以上问题,把5亿元的损失化解在事前呢?请关注AMT的最新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