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体系思维

  作者:蓝凌管理咨询
2007/11/19 9:52:56
本文关键字: KM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基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越多越多企业的认同,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务实实践正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蓝凌连续两年(2005、2006年)对中国知识管理趋势调查研究的报告结论也一再说明:知识管理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做”的问题。我们同时也欣喜地发现,国内已经有众多的优秀企业走上了知识管理的路途,开展了众多文化层面、管理层面、IT层面等不同的知识管理实践,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那么,如何从众多知识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知识管理的一般规律,形成知识管理的体系方法,使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能得到更系统性的指导,这是知识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任何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在落地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愿景、方法论和工具

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创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通常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愿景,二是方法论,三是工具。包含这三个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模式,通常才能有效落地并持续发展。比如,“学习型组织”这一愿景提出多年,但因为配套的方法论和工具没有被研究出来,所以客观来看还比较务虚。而质量管理、流程管理这些观念最早也是以一种类似愿景的方式出现,但很快就得到补充发展,形成了体系的方法论和IT支撑工具,所以这些观念和方法现在都成为企业管理提升的利器。

同样,知识管理在发展过程初期是有头——企业能有效管理知识资产,这就是愿景;也有脚——各种知识管理的专业软件,这是工具;但缺腰——实现愿景的体系方法。目前随着我们对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探索,正在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管理方法论和软件工具,这为有效达成企业知识管理的愿景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知识管理也好,抑或是其他理念,如果没有逐渐地形成体系的方法论,单是以“愿景”方式存在的话,经过市场的历练后,也就必将走向没落,终被淘汰。而相反,如果这些理念有了具体的实施体系和方法论,逐步在具体实践中完善起来,才能越走越稳,最终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核心模型:知识之轮

我们在长期的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 “知识之轮”模型,并在众多企业中得到了实践和验证。

所谓“知识之轮”,即任何组织中的知识都存在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等运转环节,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知识管理就是要找到驱动知识之轮的法则,而一般企业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文化”三个方面来保障“知识之轮”的高速运转。
因此,对于“知识之轮”,核心要把握如下三个层面:

  1. 第一层面:针对企业(或部门、岗位),识别关键知识,并了解知识的现状和期望;
  2. 第二层面:基于知识的现状和期望,结合业务过程中知识应用的特点,从知识沉淀、知识共享、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运转环节设计有相应的知识提升行为;
  3. 第三层面:从文化、管理、技术层面设计相应的工具和机制去支撑知识提升行为的有效落地。 

管理落地:管理和谐化

基于知识之轮模型,我们需要有一个体系的方法来指导企业去梳理知识、识别关键知识以及设计知识提升行为,使知识管理能真正服务于业务,帮助企业更高程度上达成管理和谐化的目标。
综合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验证,我们形成了知识提升行为规划方法(Knowledge strategy planning,缩写为KSP),它可以帮助企业/部门从其业务目标出发,认识到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的状态怎样,要如何提升。可以说,KSP本质上在于引导一种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及方法给企业领导以及员工――如何将知识提升行为有机融入日常的工作计划体系中去,从而实现知识管理“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目标。KSP的具体思路和操作方式如图所示,其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明晰业务愿景和目标。业务愿景和目标是工作的出发点,指明了工作方向,同时也提出了对核心知识的需求,因此,明晰业务愿景和目标是知识管理能够有效融入业务、支撑业务的第一步。
  2. 其次,识别企业的关键知识领域。由于每个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不一样,每个企业的知识领域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基因”。对于“知识基因”,也不能平均主义,把时间、精力和资金平均投入到每个点上。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各个知识领域对业务目标的影响度,据此找出关键的知识领域。
  3. 第三,对关键知识领域进行PDC分析。将选出的关键知识按照掌握度(Proficiency)、扩散度(Diffusion)、编码度(Codification)来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关键知识领域当前的PDC以及期望的PDC水平,从而找到知识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4. 最后,设计知识提升行为并融入到工作计划体系中。根据关键知识领域的PDC现状和期望,从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和创新等不同环节设计出针对性的知识提升行为,并把关键的提升行为纳入到工作计划体系中去,并形成回顾机制,从而实现知识管理行为的PDCA循环。

 

IT落地:信息知识化

实践已经一再证明,知识管理的行为需要通过有效IT工具才能更有效地固化,知识也才能更好的得以积累和扩散,因此,知识管理系统通常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目前,提到知识管理系统,通常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有关“知识文档”管理的事情。我们认为,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获取合适的知识”。基于这个总体目标去开展IT建设,将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管理对信息化系统的提升,更高程度实现“信息知识化”,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个集成的系统实现角色(Who)、场景(Where)、功能(How)、数据/信息/知识(What)的统一:

  • 角色(Who):包括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人员如领导、中层、员工,以及外部人员包括客户、伙伴、外部专家等;
  • 场景(Where):按照不通角色的需求,实现可定制的个性化门户,并实现单点登录方式;
  • 功能(How):调用来自不同系统中的功能,如知识文档管理、规范协作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知识社区、应用系统集成、商业智能等;
  • 数据/信息/知识(What):获取、挖掘和利用所需的三类主要信息和知识,即业务应用系统如ERP里的结构化数据、文档类的非结构化显性知识和经验类的非结构化隐性知识。

 

体系地来说,知识管理主要会给IT应用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其目标都是实现“信息知识化”。

KM专用功能的变化:在已有的业务支撑等功能应用(如:ERP、OA、MIS等)的基础上,IT应用会新增一些体现KM特色的功能(如专家网络等)。

KM机制的变化:需要在原有信息系统设计中将推动知识生命周期螺旋提升的KM机制作为重要的考虑环节增加进来;

访问方式的变化:门户架构将成为系统建设的基础,会全面改变原有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方式,有效实现“信息和场所”的关联,实现信息知识化。

IT、管理、文化

归纳来说,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成功实施,绝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梳理和文化转变促成的成功。知识管理系统本身是工具,它只有和企业管理目标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提升到管理高度;也只有和文化转变促成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内化为企业文化。

因此,无论对于想推动知识管理的企业,还是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具有两种思维能力:一是IT思维,核心在于帮助企业更高程度地实现信息知识化;二是管理思维,核心则在于通过知识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和谐化。而这两种思维能力的结合,才是知识管理的成功之道。

来源: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蓝凌知味堂

rss订阅
古人云“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知识管理与饮食一样也有百味,有酸、甜、苦、辣、咸、鲜、香、麻、淡、咸甜、麻辣等,要想知味,先得知道什么是本味。本味就是真味,是自然味,是味的基础,其他味是人为可造的,随心所欲,巧夺天工。知味堂,立志以“传递百味,追求真味,塑造品位”为宗旨,希望在知识管理广阔领域里,通过沟通中外知识管理方法,传播典型案例、彰显人物风采,汇聚经典智慧,提高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通过知味、辨味、评味、赏味的过程,追求知识管理的本意和真善美,做大家的良朋益友。
奔跑吧!企业级移动应用

2013-2014年,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发力;BAT纷纷进入,不断拉低移动应用门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移动互..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