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管理的体系思维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基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越多越多企业的认同,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务实实践正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蓝凌连续两年(2005、2006年)对中国知识管理趋势调查研究的报告结论也一再说明:知识管理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做”的问题。我们同时也欣喜地发现,国内已经有众多的优秀企业走上了知识管理的路途,开展了众多文化层面、管理层面、IT层面等不同的知识管理实践,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那么,如何从众多知识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知识管理的一般规律,形成知识管理的体系方法,使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能得到更系统性的指导,这是知识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任何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在落地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愿景、方法论和工具 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创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通常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愿景,二是方法论,三是工具。包含这三个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模式,通常才能有效落地并持续发展。比如,“学习型组织”这一愿景提出多年,但因为配套的方法论和工具没有被研究出来,所以客观来看还比较务虚。而质量管理、流程管理这些观念最早也是以一种类似愿景的方式出现,但很快就得到补充发展,形成了体系的方法论和IT支撑工具,所以这些观念和方法现在都成为企业管理提升的利器。 同样,知识管理在发展过程初期是有头——企业能有效管理知识资产,这就是愿景;也有脚——各种知识管理的专业软件,这是工具;但缺腰——实现愿景的体系方法。目前随着我们对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探索,正在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管理方法论和软件工具,这为有效达成企业知识管理的愿景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知识管理也好,抑或是其他理念,如果没有逐渐地形成体系的方法论,单是以“愿景”方式存在的话,经过市场的历练后,也就必将走向没落,终被淘汰。而相反,如果这些理念有了具体的实施体系和方法论,逐步在具体实践中完善起来,才能越走越稳,最终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核心模型:知识之轮 我们在长期的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 “知识之轮”模型,并在众多企业中得到了实践和验证。 所谓“知识之轮”,即任何组织中的知识都存在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等运转环节,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知识管理就是要找到驱动知识之轮的法则,而一般企业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文化”三个方面来保障“知识之轮”的高速运转。
管理落地:管理和谐化 基于知识之轮模型,我们需要有一个体系的方法来指导企业去梳理知识、识别关键知识以及设计知识提升行为,使知识管理能真正服务于业务,帮助企业更高程度上达成管理和谐化的目标。
IT落地:信息知识化 实践已经一再证明,知识管理的行为需要通过有效IT工具才能更有效地固化,知识也才能更好的得以积累和扩散,因此,知识管理系统通常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目前,提到知识管理系统,通常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有关“知识文档”管理的事情。我们认为,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获取合适的知识”。基于这个总体目标去开展IT建设,将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管理对信息化系统的提升,更高程度实现“信息知识化”,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个集成的系统实现角色(Who)、场景(Where)、功能(How)、数据/信息/知识(What)的统一:
体系地来说,知识管理主要会给IT应用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其目标都是实现“信息知识化”。 KM专用功能的变化:在已有的业务支撑等功能应用(如:ERP、OA、MIS等)的基础上,IT应用会新增一些体现KM特色的功能(如专家网络等)。 KM机制的变化:需要在原有信息系统设计中将推动知识生命周期螺旋提升的KM机制作为重要的考虑环节增加进来; 访问方式的变化:门户架构将成为系统建设的基础,会全面改变原有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方式,有效实现“信息和场所”的关联,实现信息知识化。 IT、管理、文化 归纳来说,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成功实施,绝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梳理和文化转变促成的成功。知识管理系统本身是工具,它只有和企业管理目标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提升到管理高度;也只有和文化转变促成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内化为企业文化。 因此,无论对于想推动知识管理的企业,还是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具有两种思维能力:一是IT思维,核心在于帮助企业更高程度地实现信息知识化;二是管理思维,核心则在于通过知识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和谐化。而这两种思维能力的结合,才是知识管理的成功之道。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