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货代业向何处去?(上)

  作者:赵杨
2006/1/23 17:14:44
最近有新闻报道三大航撇开货代自己做直销;去年12月货代行业彻底开放,国内货代业到底向何处出呢?

本文关键字: 赵杨系列 物流骇客

国内货代业向何处去?

AMT高级咨询顾问 赵杨

本周的中国经营报一篇文章讲三大航撇开货代自己做直销;去年12月货代行业彻底开放,国内货代业到底向何处出呢。

自从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以来,中国货运代理行业在过去20年中,随对外经济贸易的飞跃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中国外贸进出口货物80%以上是通过货代组织安排运输的,不管是海运还是空运,货代公司都占据重要位置。

货代是承启货主和承运人各方的连接点,是整个物流链中获得信息最充分、最活跃的环节。


 
值得注意,尽管货代可以依靠代理多家承运公司航线的优势获得较好的运价,但由于其无法参与承运、机场或港口操作,特别是目的地服务的不完善,使中国货代企业服务质量和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从地区分布看,由于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区,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7%,这些地区也是货运代理和物流企业最活跃的地方。

从客户行业分布看,高科技电子产品、轻纺产品、机电产品、零部件产品的货运业务量最大,而消费品、医疗设备是货运需求增长最迅速的产品。

价格战下的总体竞争力不高

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行业进入壁垒很低,投入国际货代企业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和专有技术、因此当前中国国际货代行业内竞争者总体竞争力不高:

  • 区域性强,网络布点落后(只有5%强的企业在国外设有分支机构;在国内网络的建设上,只有不到3%的企业在国内设有5家以上分公司,1/5的企业在国内设有5家以上的办事处)
  • 信息系统落后(不到1/3的国际货代企业开发了物流业务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与通过英特网开展业务或进行数据交换)
  • 直接客户获取能力较差(许多内资的国际货代企业,一半以上的客户不是直接货主,有些企业甚至完全依赖挂靠的二代货源)
  • 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的只占8%,而近40%的企业注册资金小于500万元;由于货代企业有较高的流动资金需求,许多小货代企业的运营风险很高,且融资能力差)
  • 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在质量管理上,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通过ISO 系列认证;资产管理水平也较低,平均应收账款回收天数接近60天)
  • 延伸服务少(绝大部分企业的服务内容还是订舱、报关、退税、短途运输等依托政府资源和现场操作经验的传统的货代服务,而且缺乏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意识和有效措施)

正因为如此,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市场领先者往往或具有强大背景,或具有成本优势:以上海为例,截至2002年3月底,上海市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达381家,除了这些上海本地注册的企业外,上海具有一级代理资质的国际货代企业(包括外地货代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已经超过1000家,以海运市场为例,平均每家的年进出口箱量不超过6000TEU。由于竞争者众多,大部分货代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取客户,市场不规范,行业平均毛利润率已经从十年前的40-50%下降到目前不超过10%,甚至更低。

同时,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市场缺乏垄断者或者占绝对领先优势者。还是以上海为例:海运进出口市场,前十位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超过45%,海运市场老大中远国际货运的市场份额不过10%左右;空运市场,前十名的运量差距都仅仅以千分之来衡量。

去年开始,政策的彻底放开更加降低外资货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引发更激烈的竞争,主要外资货代已经登陆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或办事处,并在全国铺设网点。


综合来看,国外的货代在全球客户和承运商网络、信息系统、资金实力、物流设计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国内的货代企业目前在政府资源、国内网络、中国市场操作经验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国内政策开放度的加大和外资货代对中国市场的熟悉,内资货代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未来五年形势严峻。

所以,网上有一个关于货代的顺口溜非常形象,真实反映了国内货代业的现状:满腔热血投身社会,加入货代自豪百倍,不曾想到吃苦受累,摸爬滚打终日疲惫,市场信息必须到位,一日三餐时间不对,屁大点事反复开会,逢年过节值班应对,无时无刻不敢离位,各种报表让人崩溃,陪同客户回回喝醉,客户总嫌价格太贵,临管执法还要索贿……

货运业出路何在

除了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加剧外,货主需求的日益复杂多样化也给中国货代企业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 客户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客户对服务的品种上的要求更加复杂,除了需要传统货代的订舱、报关等服务外,对门对门、增值服务、货物查询等方面也提出服务要求;同时,客户对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报关的速度、订舱的稳定性、货物的破损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 客户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敏感度提高——我国进出口商品货物主要是服装、纺织品等附加价值较低的产品,其行业本身的竞争加剧会影响货代的赢利水平;而且目前货代业务以出口为主,而国际市场的波动以及贸易壁垒太高又会增加客户对成本控制的要求。
  • 国内端控制的货源少——由于货代的主动权有限,目前进出口业务中,只有1/3不到的货源由国内端掌握。出口时,外方指定其全球合作伙伴作为代理,进口时,中方的负责人为了避免承担风险,也常常放弃贸易控制权。
  • 大客户的压力——大客户利用大货量不断给货代企业施加压力,在价格和服务的谈判上占绝对优势,使货代面临提供更低价格和更好服务的压力;有些大客户为了加强进出口环节的控制,成立自己的报关、运输部门,削弱了货代的作用。

此外,国际货代对客户的服务承诺还受到承运商的寡头垄断的制约。承运商自身的行业利润越来越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部门发展直接客户,给货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像中远集团,虽然是集装箱运输市场老大,在十年前看到货代的丰厚利润,进入货代业务。现在中远集箱远洋运输业务年年增长缓慢,而旗下中远国际货运却每年为集团贡献几千万的利润;像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为了改善淡季的货舱利用率,成立了销售部门,意图增强直接客户的销售能力;国航货运甚至就直接面对500强客户建立了直销部门。

原有货代的客户关系受到航线经营者发展直接货主的削弱,加上随着承运商业务的延伸以及信息透明化,货代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货代业出路何在呢。

相关链接:

国内货代业向何处去?(下)

责编:赵杨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