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 持 人:畅享网编辑 高玉娴 播出时间:2014年7月17日 拍摄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
|
|
主题介绍近两年,随着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金融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它以虚拟信息化、高效化和一体化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13年互联网金融以百花齐放的姿态展现出其生命力,这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既是一场冲击,也是一次机遇。现下,手机银行、电子银行、金融机构网上业务以及移动端等等发展迅速,从传统向互联网化的转型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期畅享视频我们请到了北京微动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黄嘉粤先生,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如何在互联网浪潮中转型,做一个成功的弄潮儿。 |
嘉宾介绍黄嘉粤 北京微动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裁 黄嘉粤先生曾先后在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公司、广州国药新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及民生银行等公司任职,现任北京微动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从制造业到金融业,有着十几年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曾获评"2009年度中国优秀CIO"、"2011年度中国优秀CIO"等。 |
视频实录 主持人:畅享视频,倡导专业,畅所欲言,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畅享视频,我们今天请到的是北京微动利投资管理公司的黄嘉粤。黄总,您好。
黄嘉粤:你好。
主持人:那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和微动利投资管理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吧。
黄嘉粤:简单说一下吧,因为我原来在制造业做了十几年,2011年到了金融圈,在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现在就在微动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过了那么多年的信息化的工作,从制造业到金融业,感触还是挺深的,坊间也挺多说法,说是“华丽的转身”,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夸奖,确实给我的压力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这两年,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得特别快,我也投身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圈子。
微动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针对于小微商户的移动电商的业务平台,此外,它还做了一些小微商户的融资、理财的业务,所以,完整地来说,它就是纯粹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所以也赶上了这一趟互联网金融的大潮吧,我们也去弄弄潮。
主持人:您也说了,互联网最近非常火,跟它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兴起了,那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这算是一场冲击吧,那您怎么看待这一场冲击呢,或者说它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嘉粤:应该这样说,它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次机遇。因为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更多的是在地面、在柜台的业务,很多是面对面,人对人的一些业务,包括了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这些。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金融做了市场以后,实际上更多的是给予了互联网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就有一种脱媒的感觉,可能很多的时候需要网络平台来做支撑。这个冲击影响了很多传统的金融企业,也会引发一些新的动作,早期的最简单的就是电子银行,把银行牵引到网上,包括了移动端、手机银行,保险公司更多的是网上下单。也就是说传统的金融行业,它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正在往这方面转型。
对于我个人的看法,这其实是更大的一次机遇,因为面对面的工作,更多地存在区域性的限制,而互联网是无区域的,更多的动作是碎片化的,它在很多时候是利用人的碎片化的时间来操作的。如果是传统的金融,就是朝九晚六,可能过了这个点就无法操作了。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对于更多的金融企业是一种机会,我觉得这是一次拓展业务的机会,并且是拓展客源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这不应该说是一种冲击,更好的是一种机遇,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更多的是无边界、无区域、碎片化的条件,但是,信息化的平台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撑,这倒是一个难题,因为在金融行业毕竟安全还是首要的。
主持人:所以说,传统的金融行业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黄嘉粤:应该说是已经都在转了。大家都可以看到,手机银行、电子银行,包括保险、券商,还有一些基金公司,网上的业务都已经发展得非常快,细分到移动端、手机端的部分发展也非常快,现在基本上很多企业也都有了。
主持人:那这期间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哪一些是可以借鉴的?
黄嘉粤:互联网模式,其实目前来说,无非就有几种:一方面就是移动支付,其次包括P2P、众筹等等,这些可能在国外比较多一点,但是在中国还是比较新兴的,此外,还包括电子银行等等,这方面现在都已经比较完善了。这几方面的业务,实际上在中国已经开始铺开,也已经逐步完善,现在缺乏的是政策监管。
主持人: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哪一些信息化工具,或者说IT技术?
黄嘉粤:IT技术就很多了,因为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冲击是人的数量会被放得特别大,如果是基于传统的模式,比如前段时间反复提到的IOE的模式的话,服务器、线路的接口、数据库的容量,包括软件的并发数,这些都是一些压力。而目前来说,云计算已经在广泛推广,平台也已经起来,所以信息化工具现在更多的是往云计算上面套。因为信息的细分领域比较多,再进一步细分一下的话,可能客户关系的管理、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还有一些针对于整个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这些信息化工具可能会更多。对于厂商来说,其实会有更多的一些新的机会,当然这需要及时的转型,因为如果还基于传统行业单对单的做法的话,可能就会比较吃力一点,如果是按供应链整圈来考虑的话,肯定信息化系统集成的全面解决方案会更好一点。
主持人:咱们说到互联网金融,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余额宝,易付宝,百度理财等等,还有您刚刚提到的P2P,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黄嘉粤:其实P2P在中国这个行业里面,严格来说还没有正规的法规出来,但是在国外是很盛行的。它是基于人对人单点的信息平台的撮合,就是融资人(俗称所谓的借款人)提出一个申请,然后通过征信的审核、公布标的,投资人可以选择标的的符合性,即与自己的时间、金额、征信评分的符合性,形成一个撮合,从而形成真正的交易。一对一的确认以后,那么投资人可以把款项直接打到借款人的账户里面,每个月按照分期的期数和对应的一些利息以及费用支付给投资人,那么这样的话,就形成了P2P的平台。
目前,真正的P2P平台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第一,平台现在只是信息方,不能做资金的周转方,不能做资金池,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为如果形成了资金池,政策风险就会很大,包括一些资金的风险。大家也可能会听到一些负面的消息,说市场上哪家哪家又跑路了,这其实实际上就是资金池,它们形成了单对单、点对点的一个投资理财,利用信息平台,中间造成了诈骗。所以,互联网金融它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会容易发生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诈骗。所以,对于广大的市民,包括我们的信息工作者,如果是有想法投资理财的,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好、比较有信誉的,并且有相关的一些政策支撑的平台,如果是信息平台,一定要考核它是不是确实是信息平台而不是资金池的平台,这样对个人财产会有一些保障。
主持人:那P2P背后有什么样的IT技术在做保障跟支撑呢?
黄嘉粤:P2P首先是一个撮合平台,这就相当于互联网上面的一个交易平台,用原来的做法,就好像一个电子商城一样,有买方有卖方,但是它更多地关注在征信上面,所以说它会对每个人的身份证、居住地、姓名、银行卡号进行一些认证,而这些认证是需要信息的支撑的,包括跟亚行等等一些征信的确认,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连接,去做一些认证。另外还有一些就是跟银行的一些对接,因为你毕竟是产生了支付,有一个支付通道,资金通过这个平台,卡对卡的一个转帐,这些都需要的。
另外,还有一些数据的收集,形成了大数据之后,征信的分析。因为目前银行的征信报告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但是更多的信息,每家银行的征信报告里面会反映,需要我们成立一些平台,去认证这个人的征信,包括了他是否在这个地方出现等等,我们会用一些LBS的手机软件工具,定位一下他是不是附近的商户,因为如果他长期在附近出现,他肯定就是这的商户,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江浙地区的商户长期在海南出现,那这个征信就不可靠了。
这些都是一些我们对征信的评估,包括商户、个人、他的居住地、经营地等等,如果没有进行认证,就会变成风险,如果有相对应的一些单据、数据获取的话,也会形成征信的收集,这个工作更多的是将零散数据汇集到我们大数据的平台里面去,大数据的平台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个新的对我们的通知有效评估的一个展示的评分标准。所以对于IT技术来说,目前在软件上面,这个平台是比较重要的。另外,日常所做的一些网络、服务器、云计算等等这些估计都会有,这些都是常规,我就不再一一细说。
主持人:据我所知,金融行业非常强调风险的规避,然后也有观点指出说,P2P的风险系数是比较高的,您刚刚也说到,互联网金融比较容易出现诈骗这样的一些现象,近期关于网络安全也爆出了很多的弊病,那么您对于金融行业在风险规避上,这些现象对于它有什么影响?
黄嘉粤:金融行业本身比较审慎,因为它本身的要求比较高。安全性,精确度、时效性、持续性这几个都是比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中,安全性实际上是摆在首位的,根据我这么多年来的经历,可能大家也会在网上看到一些金融行业发生的比较大的事件,大多是因为安全的漏洞。
所以其实我对厂商的要求也没有太明确的一些细节,总体来说,就有几个大点。第一,要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这是首先的。第二,是防范攻击。第三,业务的合理性,也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包括曾经发生过的从模拟盘到实际盘的事件,实际上应用的合理性已经不合理了,但是安全防范没过去,就到实际盘上面去了。所以这些都是一些安全问题。
目前最近可能大家也会听到某个厂家报了安全门的事件出来,所以,我们对国外的研究中心是特别审慎的,大家也可以看到,金融行业很多的系统其实都自己开发的,并且从硬件上面起码是三道防火墙。并且金融行业的人员基本上是两套设备,内网外网,内网是不可能出现触到外网的,所以安全方面跟普通的企业可能还是真的不一样。
我最早在制造业的时候,主要考虑怎么节省,在金融业,主要考虑怎么做才安全。所以基准都不一样,考虑的也不一样,就是这样。
主持人:那说到安全问题,最近也有一个热点,就是说IT国产化,您对于这一个话题,有什么样的看法?
黄嘉粤:我其实挺支持IT国产化的,我最早的时候应用了联想的设备,后来也用到了浪潮的设备,这些都是国产化比较前列的。目前去IOE这是一个话题,但是对于金融业来说,我觉得还没那么快,起码得六到八年。就像我几年前曾经说过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在2013年、2014年左右会发生、会爆发,也让我“不幸言中”了。现在我觉得可能真的要六到八年,IT国产化才能转型过来。因为企业所有的人员配装,全部都是基于原来IOE的模式,所有的投入都是在IOE的基础上,数据存储也都在上面。要让它进行国产化,首先安全性和稳定性信心有没有那么足?其实目前的CIO们在很多私下聚会里面都会聊到这个话题,大家是想支持,但是对于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是有点疑虑,这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验证,因为谁都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去做赌注,去先吃第一个螃蟹,谁都不敢吃。
第二,从数据的转换,包括系统的转换,很多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些制约,IT国产化要发展起来估计还需要六到八年。估计到2020年,会全面、大范围地转换过来。现在有一个支撑点,就是在云计算上把这个做起来,但是云计算有一个特点,需要上游、下游,包括本方的共同努力,这不但只是一个厂商的努力,还更多是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厂商要“不是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更多地从企业的业务出发,推出整体的解决方案,会更好一点。如果纯粹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的话,可能某一点做通了,但是往后做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吧。
主持人:那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黄嘉粤:因为互联网金融其实是来得很快的,互联网的业务也是大浪淘沙,来得很快,去得也会很快,也就是说泡沫会很快被挤掉。从去年到今年,其实上P2P的还挺多的,但是倒闭的也挺多,包括了支付系列,批了200多个牌照,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经营的就一般般吧,并没有那么蓬勃发展。所以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但是一定要立足根本,把基本的一些信息、征信数据做好了以后,才能大幅度发展,从而形成业务的发展。因为金融行业现在已经不是存、贷、汇那么简单的业务,更多的是通过技术能力、业务分析能力给出更多的客户需要的重要数据,通过更多的展示形成综合理财,帮他们做一些资产配置,这样形成更好的良态发展吧。
现在目前从我个人来看,一、二线城市有钱人挺多的,但是需求者也挺多的,因为房价不断地上涨,这个是影响金融波动的原因,所以,我觉得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发展趋势。金融行业来会在这一部分走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现在银行也在转型,其实很多银行已经在做一些理财,包括一些类余额宝的产品,并且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银行也开始做一些社区银行、落地转型,包括一些转到电商的行列,也有一些做民营银行的新生——就是传统的大型企业强强联合以后,形成一个新的民营银行,目前批的应该是四家。从金融行业整体发展来说就是越来越广泛,那么现在银行,用一句俗话来说——“银行多过米铺”。
主持人:那您觉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真的会让金融脱媒吗?
黄嘉粤:其实,金融不完全能脱媒的,大家可能在很多的时候会认为有了互联网平台,大家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你取现的时候,还是得去固定的设备上面或者固定的区域上面去拿到你需要的现金。中国还没发展到所有的支付环节都可以用一种移动支付就可以处理完的阶段,所以说,必须还是需要媒介。并且,中国人口的分布是老中青都有,挣钱的可能很多是中年、青年,但是还有很多老年人。尤其是我在社区里面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高档的小区里面,包括小区周边,活动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他们是不可能脱媒的,而作为中青年,他们挣了钱回来,给老人家一张卡或者是给一个手机支付的一种模式,他是不会使用的,老人家还是实际一点,说给现金吧。
所以,我觉得金融最终不会脱媒。并且,在市面上也有比特币等等这些相关的虚拟货币出来,包括中国其实以前的QQ币,也是一种虚拟货币,但是它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都是在中间这段人的范围里面交易,作为小孩和老人,还是不可能用的,全国范围内其实人的分布是1:1:1的,你不可能说金融行业脱媒了,大家就都用互联网金融,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并且我个人感觉,当走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更多的人还是需要去看一下实际的一些产品,实际的一些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虚拟化的东西太多,人会变得很虚无,变成了想省钱就要坎手的模式,所以我觉得基本上不会实现金融脱媒。
主持人:那咱们微动利投资管理公司,现在目前的IT建设是什么样的?
黄嘉粤:目前,我们还是基于类银行的一种模式,有部分是云计算,但是更多的是基于移动端、手机端的小微商户的一些应用,小微商户可以通过移动端来进行一些电商交易,包括理财、融资这些交易。针对这些,我们还是相对比较传统一点,包括了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平台,包括了我们的电商平台,就类似于淘宝一样,也有经营平台,包括了融资理财,也包括了一些跟各大职能部门、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一些基金公司的对接,这些都是信息平台的建设。
硬件上来说,都是很传统的模式,也是机房、IDC,然后再到网络,基本上就这方面。前段时间,政府也提出来,希望征信等等一些专业公司会出来,所以我也希望更多这方面的专业公司出来以后,会给互联网金融的一些公司更多的一些机会,降低他们的IT成本。因为每个公司都要做一套,那实际上成本很高的,还不如你有数据我买数据,或者说你有数据我们对接数据,这样的话,其实才是真正的云计算,真正的云数据,就是大家会产生共享。因为每个人做一套,每个人都有缺失的,每个人的视野又都不一样,所以我希望,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了,我是1987年开始接触计算机到现在,做了20几年,我觉得未来的十年,可能会有更多超出我们想象的计算机的一些应用出现,包括可穿戴、或者是视网膜,我估计这些都可能会出来。
主持人:在互联网金融的这个大趋势下,您作为金融机构的CIO,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新难题?
黄嘉粤:其实最大的难题是数据收集,因为一些数据是征信的评估,任何金融企业都需要征信的评估,所以还是希望更多的征信公司出来,作出数据的收集。我们目前最大的难题也就是收集这些数据,然后把离散的数据分析出来,变成有效的数据展现。因为我现在不但是做CIO,也分管了市场、运营,所以我也接触了市场,客户其实也需要这些东西,他以前可能更多的只是在自己的区域获取数据,所以他也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向全国跨省、跨区域来推广,也能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随时随地进行资金管理、资产配置,也希望通过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来掌握一些商品的动向,所以说这个市场会很大。
其实我觉得好多家企业也看得到这些,但是如何去把它做精,做细,做强,做深,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我觉得大家需要沉下心来,因为互联网是一个浮躁的泡沫,所以大家一定要看准一点之后,研究深、研究透,才能让自己生存得更好,因为互联网还真的是洗牌洗的挺快的。
主持人:那这期间,CIO这个角色,有没有什么样的转型?
黄嘉粤:其实我从制造业到金融业这么多年来,觉得做CIO就是一个字——累。因为CIO有一个特点,需要了解整个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可以这样说,CIO应该是全公司里面最了解这个公司业务的,因为他肩负更多的业务,不能单看自己、本岗、本企业,一定要关注上游下游,这样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并且,他需要获取的知识特别多,以前学会一种计算机语言,能撑个三五年,但是现在CIO是一个高层,一个管理者,一个决策者,所以他需要的知识面会非常广,需要很多的学习。对我个人来说,也一贯这样支持我自己的团队,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我带的团队,要求每天必须要保持半个小时的学习,不管你学技术还是业务,并且要在你的工作日志里面体现,每周要有一个周记,回顾过去的一些缺失点,以及你应该去学些什么东西。我带的团队最近都非常疯狂,我自己也是这样做,因为个人感觉,不学习就会很容易被淘汰,现在时代变化太快了,半年我就已经感觉是跟不上了,知识的更新必须要在三个月内。所以我晚上也经常一两点才睡,看看朋友圈,看看电子书,但是更多的我会看一些实际书。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我家里也好,在公司也好,我的办公室都会有一个白板,让我随时随地把一些产业链和它的价值链画出来,对于任何一个东西其实它都有产业链和价值链,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也是一样。
在产业链里面,每一个结点、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他的作用,都要十分明晰,中间更重要是要找出他的价值链里面的价值所在,每个项目里价值最大的或者获利最多的,就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还有一个是风险控制得最严的那个,也是要重点关注的。我带团队一直也是用这种方式,从我接触信息化到现在,这么多年,我的团队都按我这个思路去做,感觉还是不错的,并且会学到更多,走得更远。因为我的团队,有制造业,有金融业,也曾经被“整锅端走”,也有跨界跳槽的,其实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学习的方式。然后就是多沟通,因为你自己一个人学,可能还是片面的,你可能专著了某一个点,但是更多人关注的更多的点,沟通包括QQ群,包括朋友圈,包括微博等等,很多时候互联网上面的沟通对于我们来说会有很大的促进,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其实我觉得,线下的聚会,很多时候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共鸣。所以,我觉得做CIO想走得更深,第一要学习业务,第二还要带团队。如果是学生或者行业的入门者,也是建议第一要学业务,第二要学知识,要保持每天最少半个小时的学习,为人生的道路会走的更长更远有一些支撑和基础。
主持人:那据我了解,您最近也是非常关注世界杯,您觉得大数据真的可以预测这个比赛结果吗?
黄嘉粤:这个话题,前段时间还跟CIO们讨论过,其实现在在网上好几家公司都做预测,我是开赛前在5月底、6月初,就跟他们聊过,四强是哪四个,八强是哪八个,十六强是哪十六个,然后从目前整体来看,十六强是有偏差的。其实,我也在用大数据看世界杯,十六强我是猜中了十一个,八强猜中了七个,四强是全中了。目前在网络上也好、市面上也好,大家分析大数据,可能更多的是关注两队的一些各往比分,还有一些比赛经历等等,其实我觉得更多的还应该考虑到出场顺序、人数、一些背景,包括一些天气的影响以及在目前状况下球员的心理变化、他的家庭原因,这些可能都没被拉进去作为数据。
因为,在做金融的过程中,感觉大数据其实是包罗万象的,你可能认为很多东西都不重要,其实它就是重要的。比如我今天早上刚听到,荷兰队被迫要搬出原来住的酒店,因为国际足联在征用他们的酒店,我觉得荷兰队和阿根廷,荷兰就悬了,这种信息在大数据里,可能都应该要体现。就是像这些各方面的因素都会成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因为我是读数学的,对数字比较敏感,我觉得数据不止是你看到一些简单的数值,好多边缘化的东西更多,就像一个圆,越往外扩,它的外延就越来越大,你就发现它包含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所以大数据其实是一个无休止的一个话题,并且是一个无休止的数据,你每看到一个新的东西,它可能都会形成大数据里面的离散孔,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这都要积累进去这个数据里面,然后进行分析,在抽取的时候把这个参数要做上去。现在我们做大数据已经做到了600多个参数,我觉得如果只是基于一些过往的历史来纯粹分析,但是没有对未来的一些预测,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比较片面的。包括这次的世界杯也一样,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球员会受伤,那个球员会受伤,所以这些都是不能单纯从过往的历史来看的,还有很多现实的情况,包括现状、还有未来的一些因素都会形成一个更好的大数据平台。
主持人:那金融业对于大数据的具体的应用结合是什么样的?
黄嘉粤:那非常广泛了,应该说与人相关的所有数据都是有关的,包括可能很简单你的日常出门使用的交通工具,你用的银行卡、手机卡、你的交费记录,你的身份证在什么地方出现过,你出差住的酒店、乘坐的飞机,火车,这些都是大数据,都会被金融机构逐步纳入进去,形成一个分析。因为这些会形成你的消费习惯,你的金融理财习惯,形成一个新的产品推送,这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对金融企业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发掘出一个有特点的东西才能在社会上生存。
所以说大数据的面会越来越广,我觉得如果想做的话,任何东西都可以形成大数据的收集,反过来说,云计算的一些厂商,包括一些软件硬件的厂商,他们就会越来越多,因为数据越大,你存储的地方就越多,并且它不仅仅局限于区域性的存储而是全球性的存储。包括软件,硬件,线路这些都会有很多的计划。
主持人:嗯好,那本期的畅想视频就到这里,非常感谢黄总,让我对于互联网金融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黄嘉粤: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更多往期视频 |
主持人介绍 现场图片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致力于行业发展,关注企业信息化需求领域的实践和动态,畅享网推出《畅享视频》栏目,提供专业资讯与商务服务,共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畅享视频》与知名专家、企业高层、成功客户代表等各类权威人士共同参与,分享权威人士的最新观点和体会,探讨企业经营真谛,与专家之家对话。锁定信息化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对话探讨,理论、实践、引导和执行的强力组合,以 “共享”理念,与您分享! 幕后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