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新技术、新经济、新规则
——价值中国专访世界知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

来源:chinavalue  作者:黄少敏
2014/9/19 14:53:54
凯文凯利: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和知识的认知产生的极大变革,而现在,是另一个起点。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前的所有成果都是今天的基础。我想激励年轻人现在就是创造新事物最好的时代。不仅是互联网,对所有领域来说,现在都是创造新事物的最好时代。

本文关键字: 凯文·凯利 科技 英特尔
林永青:老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宇宙有种人类无法改变的力量推动着万物生长、变化。
 
凯文凯利:是的,我认为在进化方向上,的确有种必然性。在这点上我同意老子的观点。
 
林永青:奇点大学提出了一个指数增长理论,您认为这种增长是仅有商业意义还是具备长期的社会效应?
 
凯文凯利:指数增长具有长期社会效应。但是,绝大部分的指数增长都是输入这一端的,而输出就不一定呈指数增长。举个例子,电脑的数量呈指数整张,耗电量呈指数增长,软件代码呈指数增长,这些都是输入,但输出的智能虽然增长了,但没有呈指数增长。也就是说,输入呈指数增长,但结果或者说质量并没有呈指数。
 
林永青:您怎么看“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或者说混沌理论所谓的”量子跃迁“、”事物涌现“。
 
凯文凯利:是的。有句话是“more is more”,当面对一个很难的问题,尝试许多次都无功而返,但经验教训也一直在积累,当积累到一个水平线极点时,事件就触发了。就像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做了上万次的尝试,但都没有成功。 也许上百万次的尝试也不会成功,那么十亿次的尝试呢?很可能就会奏效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还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积累的数量还不够。
 
林永青:我记得拿破仑曾说过,“数量就是最好的质量“。
 
凯文凯利:其实这也有例外。有时反复尝试可能什么都改变不了甚至搞得更糟。有时需要改变方法。改变方法且不断尝试,就更有可能达到目的。
 
林永青:上个月我们在北京的那次对话中,您特别提到了您个人的梦想是: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良好的全球治理环境。您是如何看待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这个概念的?您对可能的实现路径又是怎么看的?
 
凯文凯利:但是我在很多时候,对全球治理的实现持怀疑态度,因为各个国家公民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例如,我在美国受到了很强的爱国教育,从小忠于国家,对国家认同感很强。我认为如果全球治理能实现的话,那将需要一个极度民主的全球体制,我不认为现在有什么方法实现地球上六七十亿人的民主。
 
科技当然会有帮助,科技会帮助我们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希望。但是,除非出现全球性的威胁到全人类大灾难,比如瘟疫、全球变暖、全球经济危机,这才会逼迫人们合作、有所行动,达到所谓的全球治理水平。科技将帮助我们做好准备应对这些类似的大事件。但我认为实现全球治理的难点,更多是在政治层面上。
 
林永青:您对中国的民主有什么看法?
 
凯文凯利:我对政治没什么经验,而且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太了解。所以我没法做出评价。
 
林永青:谈一谈两个未来学家:《如何创建一个心灵》的作者雷·库兹韦尔和《全新心灵》的作者丹尼尔·H·平克。以我的观点,雷更具技术背景,所以他对人类大脑思维提出了更多“胚胎学或遗传学”层面的观点,而丹尼尔对人类大脑思维的研究,更多是通过他的诸如“左右脑综合体”理论来体现他的“对意义(meaning)的追求”。您是怎么评价这两个方向的“未来大脑思维”的?您认为未来人类大脑思维进化中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凯文凯利:雷·库兹韦尔的所有研究都是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三种文化”的,他的所有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工智能。人类大脑思维,对他来说是提供实现人工智能的灵感,他的研究方向不是针对人类大脑思维的社会运用方面。他很少涉及诸如“人类终极需求”这一类的层面。
 
而丹尼尔·平克关注的焦点则是人类思维本身,他关注的是目前人类的终极需求(社会需求及个人需求)。他对人类思维的应用研究处于很高、很宏观的层面上。所以说他们两位研究的方向很不一样,关注的焦点也不一样。
 
林永青:您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俩是不同时代的人吗?
 
凯文凯利:不是的。原因应该是他们的目标不同。雷·库兹韦尔想达到的目标是人工智能,丹尼尔·平克想实现的目标是帮助大众解决自身遇到的观念问题、精神问题。所以说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同,和他们所处的年代无关。也可以说即使他们处在对方的时代,得出他们现有的结论也是可能的。
 
林永青:如果您也写作一本关于人类大脑思维的书,您的关注焦点会是什么呢?
 
凯文凯利:我会更关注人工智能;我对从人工智能演化中能学到什么更感兴趣。
 
这里还有一个“新文化”的问题。“科技是第三种文化”(C.P. Snow和John Brokman等人所倡导的),--科学家们将直接和大众进行对话,而不是通过人文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所占领的媒体一直控制着舆论方向--他们说:“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
 
今天,“第三种文化”的思想家们却更倾向于绕过中间人,致力于用关注知识的读者们能够理解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他们最深邃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过去几年内,美国人的知识生活转移了阵地,传统的人文知识分子被日益边缘化。
 
科技通过发展全新的东西来探索宇宙。科技用智能来探索现实,研究思维不是通过研究过去的经验,而是通过实现人工智能。所以,我更倾向雷·库兹韦尔的研究,通过科技实现人工智能,从而对人类思维产生影响。--科技在进化,知识也在进化,人类思维也在进化,人工智能也在进化。
 
林永青:我希望讨论的问题前面都已经覆盖到了,您认为还有什么非常重要的问题或观点需要补充吗?
 
凯文凯利: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和知识的认知产生的极大变革,而现在,是另一个起点。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前的所有成果都是今天的基础。我想激励年轻人现在就是创造新事物最好的时代。不仅是互联网,对所有领域来说,现在都是创造新事物的最好时代。
 
创造新事物,离不开技术创新。我在《科技想要什么》书中,特别强调一句话: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
共3页: [1] [2]3 下一页
责编:李玉琴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