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经济、新规则凯文凯利: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和知识的认知产生的极大变革,而现在,是另一个起点。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前的所有成果都是今天的基础。我想激励年轻人现在就是创造新事物最好的时代。不仅是互联网,对所有领域来说,现在都是创造新事物的最好时代。 林永青:我可以说您的《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是对《失控》中探讨的内容的再发现、再设计吗?一本书意在提问,一本书意在解答。在这本书中您回答了上本书中所提出的什么问题?您在《科技想要什么》中还想表达什么? 凯文凯利:我想回答的问题是我对新科技的观点。我对技术本质的疑虑、以及人与技术的矛盾关系,让我花了7年时间来思考。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技术诞生,但我们还没有理论和框架,来让我们理解科技面对的是什么。我们面临的是更好的生活,面临的是文明。 我们一直在发展科技。但我们是否要考虑和科技的竞争?我们会不会有一天被科技征服?所以我想讨论的是科技的定位是什么,对于科技的理论和框架是什么。科技是宇宙的一部分吗?它是好的那部分吗?我们是该限制它还是要发展它?这是我提出的问题。我想我得到了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答案。 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技术的批判理论:这种貌似宿命的技术现实,本质上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但获得拯救的机会也恰在于此:“救赎即植根、并发育于技术的本质之中”,技术元素向共生性的发展,推动我们去追逐一个古老的梦想: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使集体的能力最大化。 技术是进化的延伸,就像进化是宇宙的延伸那样。我们会认为技术对生命是种挑战,但事实上科技也是一种生命。技术也有像进化一样的历程,毕竟技术对宇宙对生命都有积极的好处。技术具有生命的普遍特征。我的答案是,得到了技术的理论也就能理解进化论。 林永青: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科技就像一种自我进化的事物,从整个进化链条来看,甚至有一天人类也会成为科技的一部分。我记得“地球村”的倡导者麦克-卢汉说过“什么是鸡?鸡就是一个蛋生产另一个蛋的工具。”所以人类也会成为科技的工具吗? 凯文凯利:鸡是生产其他蛋的蛋。这没错。遗传学层面上,鸡本身拥有鸡的基因,可以产生更多鸡的基因;但同时,我们的孩子拥有的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基因。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认为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不仅仅只是产生科技的那个“蛋”。 技术元素的确准备操纵物质,包括人类,重组各种内部结构,但是技术将为其注入感知能力、和情感,注入更多“非工具性”的东西。 林永青:我个人很喜欢《科技想要什么》的第13章,您提到了技术元素的复杂性、多样性、共生性、自由、普遍性等等。其中有不少深刻的创新思考,例如:复杂性--技术元素的复杂性在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各种技术血液中被添加了信息层,经过重组用于更复杂的产品”;多样性--多样性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另一种说法,但多样性的提高是健康的征兆;结构--自然的进化过程十分缓慢,但关于进化的信息却异常活跃、急速增长。“知识是一种网络现象,赐予知识力量的是关联性”。……我们回到上一个问题,您说领导者推动技术进步中,需要有讲道理、明方向的能力,这像是科学哲学和领导哲学。人们的传达思想的方式大体有两种:讲道理、或者讲故事。我个人更喜欢前者,因为我认为:哲学语言是最经济的思想表达方式。那么,您是哪种领导力的类型?讲故事?讲道理?创立哲学?或兼而有之? 凯文凯利:我的工作是创造理论,我不会试着去经营一家大公司。所以我的领导力是创立理论和框架,也可以称为哲学。同时也是种指明未来方向,描绘画卷的能力。我认为自己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讲故事,比如讲宇宙起源或其他类似的大事情,我不会关注太具体的故事。 林永青:您提到科技和人类都有相同的“进化轨迹”。两者的进化方向和目的也是相同的吗?或者我提出了一个伪命题? 凯文凯利:是相同的。首先人类已经非常智能了。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人类己经拥有智能了,而我们又是科技的一部分。我们在未来还会更加智能,在迈向智能这条路上我们的确有相同的目的。 至于人类作为物种生存的目的,我认为是相似的。我们都想更社会化、更复杂、更有活力、更高效、更有深度而且更多样化。这些也都是科技想要的达成的。从这点上看,二者的确是相同的。 科技如同人性,不单是目的类似,成因动力也类似,都是由三种力量塑造而成。首要的推动力是预定式发展--科技自身的需求;第二种动力是科技史的影响,也是旧事物的引力,就象马轭的尺寸决定太空火箭的尺寸那样;第三种力量是,人类社会在开发技术元素、或确定选择时的集体自由意志。 在第一种必然性力量作用下,技术的进化路径既受到物理法则的制约,又被其复杂的大型自适应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趋势所控制。技术元素趋向于特定的宏观形态,即使退回到过去也如此; 即将发生的事情取决于第二种力量,即已经发生的事情,因此历史动力制约我们未来的选择。这两种力量引导技术元素沿着受限路径前进,又严重制约我们的选择。人们常说“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而科技的事实是,一切不一定可能; 第三种力量是我们确定个人有效选择、和集体决策时的自由意志。与我们能想到的全部机会相比,我们的选择范围其实非常狭窄。但是与1万年前、1千年前、甚至去年相比,我们的机会正在飞速增加。 林永青:中国的道家哲学家老子曾说,宇宙没有感觉、没有感情,所谓“大道无情”。您认为科技在进化中是否也没有感觉和感情? 西方思想家们也有类似的表述:“冷酷”一点说,意识或情感也只是物质的一种量子运动的结果。如互联网启蒙人物尼格罗庞蒂所说:“意识是由物质,通过某种结构和传导机制产生的”;当今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也说:“意识是物质产生出的一种功能“。在霍金看来,“自由意志”也只是一个物理过程,无论这个过程多么复杂...... 凯文凯利:不,我认为我们应该培养科技的感情。目前科技还不具备感情,但我认为今后我们会赋予科技感情。“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 责编:李玉琴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