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打造平台 开启企业移动化进程

来源:畅享网  
2014/5/15 13:27:21
作为连接企业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系统的首选设备,移动信息化平台及移动终端设备正在抢走PC、笔记本电脑等老家伙的风头,在各个行业企业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实际上,由于企业移动化应用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使用,与传统PC阶段的用户体验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巨大变化。

本文关键字: 企业移动化

作为连接企业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系统的首选设备,移动信息化平台及移动终端设备正在抢走PC、笔记本电脑等“老家伙”的风头,在各个行业企业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实际上,由于企业移动化应用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使用,与传统PC阶段的用户体验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巨大变化。因其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以及便捷的移动特性,使得企业级移动信息化平台及产品服务已经无处不在。

那么,作为企业的信息化领头人,CIO们如何制定移动化平台发展战略,以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使得企业业务更加贴近客户或企业内部人员使用体验更加方便。基于上述问题,来自南京烽火星空公司的产品总监朱晶晶,在会议现场解答了业界信息化负责人群体所关注的移动化平台建设问题。

融合创新 移动化提升一线工作效率

可以说,目前IT产业界较为火热的技术词汇便是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四大关键词。而移动化是整个IT乃至全社会更为关注的热点。但是,到底企业级的移动信息化如何实施,如何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朱晶晶谈及,举例来说,现在很多营销广告上加载二维码拍照扫取信息,这样就使得消费者通过使用移动设备,能够很精准快捷的获得产品详细信息,商户也能够得到直接客户的需求。

另外一个方面,以往企业的普通外部办公人员无法使用到信息化系统,移动化可以帮助他们这一群体也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公司信息化工具系统,为高效办公提供了很快的帮助。企业可以用更具创意、更有效率的方式沟通、执行各项业务作业,并且成就卓越。那么,如何实现这一企业移动化的使用愿景?首先,就需要企业CIO群体带领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移动化系统的细节流程,通过提升员工使用效率、增强员工的自行力、提高企业人员的使用决策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四个方面来思考。

正所谓优秀的企业移动化应用,不是单纯的将既有信息服务搬到移动终端上。企业信息单位必须将心态从早先的系统导向转为用户导向(User-centric),主动倾听员工心声、简化流程处理环节,并且站在员工的立场思考,导入有助于其执行设计、有助于员工执行各项业务的移动应用服务。

其次,作为CIO层面的领导者,还要思考:针对经常需要外出办公的各类人群来讲,如何更好的满足移动商务办公人群的预期值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及高管团队进入各类工作环境中,24小时不间断的、连接性和随时处理任务,将成为一种常态而非例外。显然,企业应用需要迁移到移动设备上,以提高企业以及这些移动办公工作者的效率。

扔掉PC  为迎接移动化做好准备

移动,势不可挡。除了具备上述谈及的各类优势结果,移动办公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很成熟。我们已离不开移动智能终端,我们也渴望移动办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工作人员。而云计算趋向成熟的发展,让移动办公的部署和管理都非常简单便捷,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也十分到位。“那么,我们的企业CIO们是否已经具备应有的思维来拥抱移动信息化,并为这一变化做好相应准备?”朱晶晶谈到,准备好移动化工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

据调研数据显示,76%的中国员工认为在办公室以外场所工作很重要,97%参与调查的中国员工都有在办公室以外场所工作的经历,93%体验过路上办公。“所以,面对这种伟大的工作方式革命和管理迁徙,我们的CIO是否已经准备好将windows平台的各类系统部署在移动终端平台上?面对iOS、黑莓和安卓平台的开发工作是否准备好?怎么去开发?这些都是CIO们急需要做好准备的。”管理原则方法上有一条是从以流程为本到以人为本再到以心为本的转变。这也是中国式管理的本质回归。

面对企业实施移动化办公平台,同样也要回答这一问题。朱晶晶强调,面对企业移动化终端的使用话题,CIO们就该思考,如何以心为本的确保移动访问安全性以及员工使用时的隐私问题。特别是使用企业公有移动设备,要考虑员工私有信息是否愿意被监控,使用自我BYOD时,也要考虑访问企业内部系统网络方面是否安全合规?“一些企业业务保密性不高的公司可以不去追求过于安全,如果说本身是一个安全级别比较高的一个企业,这个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需要考虑的。所以说,想要成为企业移动应用的领导者,仅有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智慧。” 朱晶晶说。

总结如何做好移动信息化准备,朱晶晶分享了四个有效经验。第一,理解用户需求。无论是企业内部员工、领导层和合作伙伴,还是外部的客户,需要分门别类的考虑不同的应用场景。哪些是移动化方面简化的,哪些流程需要改进,这都要有基础的思考准备。第二,所达程度,即工作量、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在用户体验和使用行为推广上面多花心思。包括移动系统的字体大小、员工接受程度等。第三是移动系统建设的运维工作精力和建设成本问题。第四,公用情况。需要考量跨部门之间的共性需求,移动系统平台可以再加深员工之间、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密程度。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孟芳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