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新时代:角色快速转变“华为还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面对“华为已超过爱立信”的幻象,华为高层的这句话,让这个巨型企业上下远比外界要冷静得多。宿艺借着参加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的机会,对华为各个BG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 企业BG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对笔者表示,华为企业业务2013年国内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2014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渠道“激活”,强调渠道合作的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数量。 有分析师认为,与思科相比,华为企业业务在重视产品和渠道的同时,对品牌投入不足。何达炳对此表示,目前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华为企业业务在营销和品牌方面2014年需要全面改进,包括互联网社交平台针对热点问题的营销,这对传统上更接近B2B的企业业务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从华为对手的情况看,华为也尚未真正甩开对手;从华为和爱立信的“交锋”看,互有得失,然而华为的专利授权收入没有爱立信可观。华为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在终端领域,与苹果、三星等明星手机,在品牌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中华酷联”国产手机中并没有脱颖而出,战斗仍在继续。此外,在云计算、企业业务领域,除了和思科等国际巨头打得“头破血流”,和博通、H3C也存在着同质化的竞争。华为为后进入者,要打破思科的垄断局面,绝非易事。面对如此形势,华为的管理层能认识到自身位置难能可贵,中国企业喜欢好大喜功,华为能如此冷静,也就意味着华为已摆脱了中国企业身上的一些通病。 华为继承者不会是一个人 过去几年,关于华为公司接班人的问题一直被业内和媒体强烈关注,华为目前实行的是轮值CEO制度,由徐直军、胡厚昆、郭平轮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 在华为第十一届分析师大会上,有国外媒体再次就此问题进行提问。徐直军对此表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现在这个阶段肯定不会是一个人来继承任总(任正非),也许是一个团队。关于未来,未来真正的走向只能等未来来回答。” 在高速发展27年之后,华为终于在总体营收和利润上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组成华为三大业务BG在2014年都进行了新的变化和调整,不难看出这是华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再次做出的一次战略调整。 不过对于“谦虚的领导者”这个华为给自己的命题来说,从华为公司内部架构、三大业务现实发展与行业对比来看,要实现任正非的新布局,华为仍然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也许就像徐直军所言,关于未来,就让结果来回答吧。 此前有媒体开列了一份全球IT业TOP10榜单,上面分别有苹果、微软、IBM、英特尔、三星、谷歌、甲骨文、惠普、思科、SAP。其中,苹果、微软、三星、谷歌位于“水龙头”端,他们暂时把持了未来世界所有信息(水)的出入口;惠普、思科、IBM占据了“管道”和“蓄水池”端,他们是目前全球高端企业网络、政府网的主流“管道工”;甲骨文、SAP则是企业、城市网络中的“水”。面对这样一份榜单,我们希望华为等中国企业能真正凭实力进入这个排行榜。 责编:李玉琴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