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供需瓶颈,全面激发信息消费活力2013全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0%。《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对扩内需、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显现。 2013全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0%。《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对扩内需、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显现。 但是,我国信息消费需求潜力尚未得到全面激发,符合信息社会时代特点的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还有待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快速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保障信息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软环境亟待创新完善,信息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尚不够成熟,需要下大力气进行引导。 因此,如何围绕信息消费关键要素,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是地方政府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议题。对此,赛迪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切实提升信息消费网络支撑能力 通过大力发展光纤宽带网络,扩大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互联网络接入带宽,推动三网融合,努力实现电信普遍服务,以充分、精准支撑不同人群的信息消费需求。 加快提升网络带宽。鼓励网络运营商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广、普及高宽带接入产品,提升用户体验。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与相关企业开展移动电信运营转售业务试点,支持虚拟运营商加快开展电信运营业务。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发展。严格执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信息化主管部门、房屋管理单位、物业公司等共同推进新建小区宽带网络高起点建设和老旧小区的光纤网络成片改造,实现网络运营企业公平竞争,保障用户自由选择不同网络运营服务单位的权利。 推动无线宽带网络按需覆盖。进一步推动3G网络无缝覆盖与扩容改造,加快4G网络建设。创新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模式,加强重点区域的WLAN建设,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者业主与通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提供免费WLAN互联网接入服务。 推动三网融合取得突破。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快NGB建设。地方广电主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合力推动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普及数字化交互式高清电视业务,鼓励发展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型信息服务。 灵活拓展农村地区宽带网络。结合“村村通”、“校校通”工程,灵活选择有线、无线技术,鼓励采取“政府补贴+运营商优惠+业主出资”的模式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二、积极营造健康信息消费氛围,深度挖掘信息消费需求 通过智慧城市、两化融合、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信息消费体验等重点工作推进,深入挖掘、正确引导全社会的信息消费需求。 健康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国家、省、市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积极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网络化、网格化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各领域智慧应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融资、入股、代建等多种方式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积极搭建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建设教育、医疗、就业、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大对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社会效益明显的公共信息平台,纳入地方政府统筹,予以优先建设。 重点挖掘企业信息消费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水平。定期举办企业、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及供需对接交流活动,重点培育和推广一批试点示范典型企业,总结提炼示范经验和成果,形成行业共性解决方案予以推广。 广泛建设信息消费体验机构。在城市重点区域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信息消费体验馆,在街道、社区建设具有普及性质的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面向社会各类群体提供新型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感性体验服务;结合新农村社区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在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建设信息消费体验机构。 开展多种类型的宣传活动。联合通信运营商、IT厂商、信息消费体验机构等单位,举办信息消费体验周、信息消费宣传月等多种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信息消费的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市民信息素养。 引导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创新移动支付业务,积极鼓励、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拓展网络购物、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新兴业务。鼓励电子制造业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一代信息系技术开发低碳环保型电子产品。开展信息产品以旧换新活动,对升级换代信息产品采购予以适当补贴。 三、整合开放数据,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 有序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放,推动政务数据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持续提升政务数据开放水平与质量。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政务数据质量。加强政府网站数据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各领域数据的汇集与整合。搭建面向市场的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开发平台,逐步有序推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公共信息资源免费开放,鼓励政府信息社会化开发利用。 重点围绕生产与生活需求,发展大数据产业。大力建设城市云数据中心,引导、鼓励本地企事业单位使用云计算中心资源。支持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信息提供商、数据运营商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公共支撑服务及重点领域应用服务等集成共享服务。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到当地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增值服务。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及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鼓励本地ICT企业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制适合大数据应用的大数据一体机、新型架构计算机、大数据获取工具、大数据管理产品、大数据分析软件等软硬件产品。 四、提升信息消费供给能力,丰富消费内容与方式 努力推动电子商务、智能终端产品等行业创新发展,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数字文化等新兴领域,促进信息产业做大做强,不断丰富信息消费的内容与方式。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支持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同步带动配送、快递、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支持本地优势特色的产业领域建设垂直细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客户管理等活动,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鼓励百货超市、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经销等流通企业依托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资源开展电子商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快速融合。支持乡镇、农村的物流快递配送点建设,切实解决物流配送“下乡难”问题,激发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应用需求。 扶持新型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抓住“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LTE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产品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加快发展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金融等领域,加大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家庭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力度。支持自主品牌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和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突破信息消费关键技术及新兴领域。重点支持软件及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消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建立信息消费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点项目库,对列入重点项目库的项目予以鼓励和奖励。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 五、强化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建设,保障信息消费可持续发展 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政策法规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信息消费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对信息消费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构建信息消费领域企业诚信体系,设立信息消费品质量违法行为举报制度,整顿信息消费市场虚假宣传、捆绑销售、恶性竞争等违规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大力推进网络身份认证、网站备案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建设,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规范企业、机构收集个人数据的行为,加强信息保护、数据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网络欺诈、涉黄涉赌涉毒等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优化信息消费网络环境。 完善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信息消费领域相关财税支持政策;进一步对涉及信息消费的行政审批、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进行评估、清理、简化,着力消除阻碍信息消费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信息消费领域。鼓励金融机构面向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对信息消费具有重要支撑、促进作用的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大政府购买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力度,由支持生产转向支持消费;推动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向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倾斜,探索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提供电信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加大面向个人的信息消费信贷支持力度,营造良好信息消费市场氛围。 责编:孟芳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