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移动互联之争走向纵深:战略之争VS战术之争

来源:经理+   作者:黄健铭
2014/3/27 15:04:46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整个互联网产业都会将移动产品的商业化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盘踞国内互联网市场的BAT三家巨头来说,在移动用户量增长爆发期过去之后,如何让自己的移动产品和生态组合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商业市场,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就是说,BAT的移动之争在今年将会向更纵深的方向推进。


本文关键字: 移动互联 战略 战术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整个互联网产业都会将移动产品的商业化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盘踞国内互联网市场的BAT三家巨头来说,在移动用户量增长爆发期过去(根据腾讯新发布的财报,就连微信的季度增长都几乎停滞了)之后,如何让自己的移动产品和生态组合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商业市场,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就是说,BAT的移动之争在今年将会向更纵深的方向推进。
 
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打通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上,BAT三家的体量决定了它们的野心。于是,你看到了2013一整年互联网业界频繁的合纵连横、投资和并购,这些动作的目的都是扩大自己的生态地盘。
 
我认为,不只是BAT三家巨头,所有移动产品的设计上,都要遵循几个要素:产品如何设计以满足甚至创造需求、使用场景的营造、消费闭环的构建,对于巨头来说,还有整个生态链下所有移动产品的联动。接下来,我将会逐一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BAT三家巨头的优势和痛点。
 
以打车之战为例:移动生态构建的几个核心要素
 
实际上,打车之战几乎浓缩了以上提到的移动商业化所有核心要素。首先,手机打车确实在最初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两家的补贴政策同时刺激了出租车和乘客双方的使用需求,这两步即是设计产品满足需求和营造使用场景。然后,在整个打车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被迅速培养起来,建立了一个消费闭环,同时也是一个移动生态系统的联动。
 
当然,两家做这件事的初衷可能仅仅是养成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而已。但我必须要指出的是,移动支付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有了支付环节就万事大吉的。人们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并不是因为想要支付,而是有使用场景去支付。如果没有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再方便的支付手段也将会形同鸡肋。
 
因此,虽然需求是生生造出来的(甚至通过补贴的方式刺激),但能够让大家顺利完成这个过程,还是因为打车APP拥有完整的移动商业化闭环,几个核心要素一应俱全。但反过来看,如果这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让整个过程的其他环节功亏一篑。打车软件之争很可能不了了之,但腾讯和阿里两家只能心急火燎地布置下一个领地,为已经通过打车软件养成的移动支付习惯铺设更多使用场景。它们也意识到了,虽然培养起了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其它产品中,用户需求、使用场景,仍要重新建立一遍。
 
A:生态联动仍存在断层
 
先来看阿里巴巴。来往做得不好,无线高层变动的传言绝不是空穴来风。本来阿里想要把来往做成像微信一样的移动社交平台以此绑住用户(社交和游戏的用户粘性无疑是最强的),但来往没有提供更多的价值给用户,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微信用户拉到来往上来,这导致了集团大量的投入打了水漂。同时也导致了阿里巴巴的移动手牌只剩下手机淘宝、支付宝和高德地图三张(新浪微博待会儿会说到)。
 
阿里巴巴目前在移动上的动作只有一个——O2O,这也是跟微信对抗的无奈结果。手机淘宝最近开始发力,搞了个3.8节想培养用户的O2O意识,但收效甚微,目前仍只是PC端需求的平移;支付宝虽然想要以结算支付为基点生长出了很多关于消费的场景,但是仍是个强工具属性的产品(支付比起社交来说门槛要高很多,入口属性也很弱);高德地图很有价值,但问题是市场上有百度地图这一个强大的对手压制,而且高德与阿里在产品整合上还没有协同效应,不信你看看高德地图的产品就知道了。而这也是新浪微博更难融入阿里生态中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从“产品设计、需求满足、场景营造、闭环构建、生态配合”几个要素分析,阿里的这三大手牌,既没有单独满足所有要素的产品,生态联动也很少——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
 
T:构建使用场景需小心谨慎
 
再来看腾讯。毫无疑问,在腾讯剥离了电商等“不良资产”之后,核心移动业务只有手机QQ和微信了,而手Q团队在大刀阔斧地精简了产品之后,无论是产品形态方面还是商业化方面都采取了跟随微信的策略,因此以下以微信为主来分析。
 
腾讯的新一季财报显示了几个信号:微信的季度增长几乎停止了(6%),而且收入中的游戏比重仍然过高,再加上财报分析师会议之后Pony说的要重视O2O,这意味着下一步无论微信做什么都注定与商业化有关。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信息化边缘人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