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之变

来源:CIO时代网 比特网   
2013/7/23 14:38:06
一代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具有了很多新兴的技术特征,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数据中心实际业务的发展需要。

本文关键字: 数据中心 网络架构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一般根据功能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部分。接入层网络一般包含有存储接入和服务器接入,通过低端网络设备直接连接存储和服务器设备,一般提供100M端口的接入。汇聚层的网络设备一般具有高密度端口,高带宽的特点,直接与接入层网络设备互连。汇聚层网络设备直接连接到核心层,核心层网络设备一般是一个企业或者数据中心的网络出口,一般是高端路由器设备或者高端数据中心设备。由此可见,传统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一般分为三层,接入层以二层业务为主,而汇聚层和核心层主要是三层业务。这样的网络架构从网络出现的时候开始几十年都没有多少变化,而变化的只有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可提供的网络带宽。从10M半双工接入,到100M、1000M甚至是10G的接入带宽增长,同时在汇聚层也从1000M到10G,8口10G聚合绑定,40G端口及聚合端口绑定的带宽,在核心层也出现了100G的出口。这样的带宽在不改变网络架构上,只需要更换高性能的设备或板卡就可以实现。而通过采用更高性能的设备,也可以达到提升二三层规格性能的目的。目前的汇聚层设备,一般都可以提供二层MAC 32K~512K,三层路由8K~512K,这样的网络性能可满足10万台以上服务器的接入,也能提供100G以上的流量带宽。在这样高性能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架构已经无法适应这样高速、大容量的应用。所以网络架构的模式也在悄然演变。

传统的数据中心通过网络架构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如WEB、APP、DB,办公区、业务区、内联区、外联区等等。不同区域之间通过汇聚层设备三层互访,从而保证不同区域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时,不同区域由于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需要相互访问数据时,只要终端之间能够通信即可,并不一定要求通信双方处于同一VLAN或二层网络。所以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基本是二三层业务混合应用,不同层面的业务交叉应用,结构较复杂。带宽被认为是衡量网络架构的重要指标,以太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带宽的逐步增加,传统的数据中心复杂的网络架构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为了适应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新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将具有一些新的技术和特征。

三层的网络演变为大二层网络

随着网络IPV4地址的逐步减少,IPV6尚未得到普遍应用,数据中心内部采用过于复杂的三层网络,则会占用太多的IPV4地址,如果都采用内部私网地址,则访问会受到很大限制,若采用NAT设备进行地址转换,则会增加NAT设备的负担。随着新的网络架构直接采用二级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汇聚层将消失,这样网络架构的带宽将不会受到汇聚层的限制,而接入层直接接入到核心层,也可以减少网络设备投入。这样对网络设备要求比较高,传统的STP/MSTP环网技术无法适应这样大规模的网络架构,只能采用TRILL等新的二层技术。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苏苏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