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入口发展史作为连接人与信息的通道,入口的存在形式会越来越虚拟化,最终在人机统一的时代,入口消失,因为人与信息距离彻底为零。 向前进军了硬件领域(收购摩托),向后延伸了其PC端的各种服务,基本上也构建了硬件-软件-服务-云的入口逻辑 横向看:谷歌试图将Android拓展到除了PC端的所有智能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谷歌眼镜、谷歌汽车等。而PC端,谷歌借Chrome逆袭微软的操作系统领域,不过效果不明显,但其服务型入口仍是绝对霸主 Facebook的地位比较尴尬,在PC端,其以社交服务占据一个重要的入口,在硬件、软件、云等领域机会没有任何建树;在移动端,Facebook同样如此,去年的Facebook Home作为一款向前拓展的桌面,宣告失败。所以,Facebook作为入口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其生态太过单薄,但其特殊的地方在于其提供的是社交服务,用户的关系又构成了一种社交粘性。而目前,除了移动端和PC端,Facebook的拓展十分有限。 百度 纵向看:PC端,百度以搜索服务占据入口,虽然百度向前推出过一些例如浏览器的产品,但终究是小打小闹,而百度向后控制了一些中间页,且百度云的发展比较顺利;移动端,百度通过收购91控制移动分发。这让百度基本呈现一种服务-云的入口态势。 横向看:百度除了桌面和移动端外,以及积极在拓展其硬件的边界,包括咕咚手环、百度血压计、百度路由器等硬件产品,且都是以百度云为基础的,这比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布局的早 腾讯 不管在PC端还是移动端,腾讯都是服务主导型的入口。PC端是客户端QQ、门户腾讯网、社交网络Qzone等,在移动端则是超级APP微信,同Facebook一样,虽然其入口的层次并不丰富,但强大的社交关系保证其作为入口的稳定性。 小米 小米在完全以移动端起家,通过对Android生态的改造,小米在Android内部玩起了苹果模式,其入口也是多层次:硬件(手机)-软件(MIUI )-服务(包括雷军系投资项目)-云(金山),你看看,雷军的布局能力相当了得啊。在硬件的拓展上,除了电脑,小米已经涉及了包括手机、盒子、电视、路由器等产品,以后涉及平板、智能配件也是理所当然的。小米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抓住了智能手机的机会,更在于其乘其他硬件尚未智能化时果断出击抓住了入口的机会。 而且,小米产品的多层次也是了得的,买不其手机,你可以刷个ROM;不懂刷ROM,你可以下个小米桌面;再不济,还有小米壁纸。这就是小米的逻辑:层层推进,即使入口作用已经很小了,但绝对不放过。 360 PC端,360也是服务型的入口,是浏览器-网址导航-搜索的模式,还算稳定。在移动端,通过控制应用分发,360也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入口。但360危险的地方在于,安全业务本身在移动端的根基是不稳固的,手机裸奔(不装任何所谓的安全卫士)是完全可以的,且安全产品拓展到其他硬件也是相当难得。这才是360危险的地方,所以360在弱化其安全厂商的色彩就显得很正常了 阿里&亚马逊 我把这两家电子商务巨头单独放开来说,的确是因为特殊性。 貌似亚马逊和阿里在入口争夺上处于下风,但电商行业其实对线下要求更高,其能很快适应各种生态、平台、系统、硬件等,所以期望通过入口颠覆电商是很难得,要想颠覆只能通过在购物场景上的颠覆,而这颠覆更多是基于线下习惯,支付习惯,消费场景等非互联网化的东西。 总结,以上只是笔者朦胧感觉下的自建逻辑,YY成分很多。笔者坚信,作为连接人与信息的通道,入口的存在形式会越来越虚拟化,最终在人机统一的时代,入口消失,因为人与信息距离彻底为零。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