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2/1/12 15:33:46
发达国家和城市始终都把“以公众为中心”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最为强调的理念,他们把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有效服务的目标作为跨部门业务联动的主要方向。

 
(五)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重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共识。美国通过出台标准和指南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有《联邦雇员和合同商个人身份认证标准》、《个人身份认证加密算法和密钥长度标准》、《联邦信息系统安全控制评估指南》、《密钥管理指南》、《传输层安全实施和选择指南》等。此外,美国联邦事务框架程序管理办公室还制定了电子政务所需的软硬件平台标准,各种信息编码、信息交换、文件格式标准,认证标准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并通过联邦政府发送各地区、行业系统统一贯彻执行。日本总理府办公厅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则制订了《政府机关关于信息安全的统一基准》,为政府部门开展信息交互和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
 
国内典型省市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广东、浙江、上海、青岛、厦门等省市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多年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值得借鉴。
 
(一)加强领导、建设队伍,保障可持续发展
 
各省市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青岛、厦门市均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直接领导电子政务建设,部分省市参照国办做法组建了副局级的电子政务办公室。同时,广东省还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纳入机关工作效能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上海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以市政府办公厅为主导,成立了信息技术处、信息处理中心、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编辑室和外网管理中心四个处级单位。由于办公厅系统对于业务数据的产生过程非常了解,又是政府部门最核心的一个,有利于其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
 
另外,各省市均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扩大人员规模,壮大工作力量。如广东省建立了100人左右的省级信息化队伍,负责政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明确指出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首席信息主管,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如厦门市近年坚持开展全市机关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参训人员已达数万人;广东省委规定2009年至2011年,用三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共培训120万名干部。
 
(二)注重规范、统一标准,促进有序发展
 
浙江省注重以规范化、标准化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浙江省政府网站12类信息发布规范》、《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规范》、《省长信箱邮件处理工作规则》、《中国浙江政府门户网站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上海市制定了电子政务地方标准《上海市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数据标准》以及多项应用、运行和维护的规范和制度。推行电子政务管理规范化、技术服务标准化,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政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业务协同、应用整合,实现整体推进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建设,至2010年已经建成了横向连通110个省直单位,纵向连通21个地市,121个县区的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网络接入充分,促进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浙江省非常重视加强政务门户资源整合,如宁波市2009年6月开始建设基于统一用户体系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政务外网资源整合门户,实现对政务外网、互联网、和现有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并实现了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授权访问和单点登录。厦门市注重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依托政务内、外网运行办公OA系统、公文交换系统、市民基础数据库和网上审批等50多个系统,收到良好成效。
 
(四)创新模式、集中统一,推动集约化进程
 
青岛市是我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实行一网式协同办公,网上一站式政务公开,收到了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成效。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打破了传统组织机构中的部门和层级界限,建立并坚持了“四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将电子政务办公室作为全市统一的机构,从而解决了由于管理体制造成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形成了独特的“861”核心技术支撑体系(8个平台、6个中心、1套目录,见图2),成为全市机关共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图2:青岛市“861”核心技术体系
 
(五)加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浙江省实施了“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广东省近年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超过100亿元。同时采取有效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如青岛市在2008、2009年建成了全市机关共享机房,规定各部门不再建设新机房,不再建设新的平台级的信息系统,不再成立信息中心,逐步把所有部门的应用系统都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共用平台建设,节省了电子政务系统50%~80%的建设投资。厦门市大力推行服务器等设备的集中托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工作绩效。
 
(六)面向社会、服务公众,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
 
上海市强调“从政府视角到百姓视角”的转换,非常重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政府信息公开,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并以闭环式管理做保障。出台《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出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要求,并责成监察和法制部门组织监察和评议,赋予公民和社会组织以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力。上海政府网站强调其业务内容和相关形式紧密结合公众需求,把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真正为公众服务的平台。2010年,门户网站又添加了一个“无障碍浏览”工具条(图4),使视障人士和老人从中受益。厦门市建立由多媒体触摸屏展示系统、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系统、信息公开手机网组成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并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了发布机制,畅通了公开渠道,更好地保障了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
 
值得借鉴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一)侧重为公众服务是发展趋势
 
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国内外政府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今后随着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府信息化建设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侧重于为公众服务。依托政务外网的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基层民生服务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和法人的信息化服务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扩展,政务内外网之间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也应尽快研究更为快捷的联通手段和方式。
 
(二)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前提
 
梳理成功经验不难发现,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责部门的层级、地位的提升有效提高了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一般的市级信息中心为处级单位,协调全市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不足,力量相对薄弱。建议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市委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总责,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三)完善工作机制是必要基础
 
虽然在市一级实施了党政统一的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系统之间信息化资源有效整合,统一管理仍待加强,各区县、部门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责部门不统一,管理模式各异,对全市横边纵底、自上而下地统筹、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整合机构资源,理顺工作机制。
 
(四)健全政策规范是重要手段
 
尽管有的地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制定了很多政策文件,但从政府信息化建设角度看,内部管理性、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多,从宏观上对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有实质政策性内容的不多,相关地方标准建设仍相对滞后。借鉴有关省市经验,由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委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研究,针对统筹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出台全市性政策文件,并着手制定和完善相关地方标准,切实起到指导工作、推动建设、规范管理的作用。
 
(五)加强信息安全是可靠保障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和强化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共识。应该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加强防范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信息安全的法制环境。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法规和政策,同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地方条例和政策研究工作,对信息安全保护作出强制规定。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出台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规范电子文件管理,解决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行为和电子政务信息的法律效力问题。加强技术防范。按照涉密网的标准建设政务内网,并根据保密等级和业务要求在政务内网上划分不同的安全域,进一步强化采用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内外网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安全备份等措施,提高安全防御能力。引入包括网络层实名认证、统一威胁管理、电子标签、传感器监控网络等在内的多项信息系统安全新技术,解决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问题。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实行业务分级、分层、分域处理和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监控,跟踪修补技术漏洞,提升信息安全整体水平。
 
(六)抓好队伍建设是重要依托
 
注重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形成培训机制。可借鉴广东成功经验,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重点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重视信息安全专门技术人才引进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建立信息化工作联络员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各处室信息化业务水平。
 
共2页: [1]2 下一页
责编:罗信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