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控制离不开信息化目前最关键的是尽快建立健全产品追溯系统,并通过产品追溯系统的建设,完善我们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等,以满足产品追溯的要求。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化办公室处长 郭和生 伴随着食品工业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食品行业信息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在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食品企业的信息化既有实施方面的广泛性,也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并且正在从战术应用层面向战略层面发展,从被动发展转向市场驱动发展。信息化正越来越成为食品企业增强活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企业发展前进新的驱动力。 在2008年公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有双汇、雨润、康师傅、青岛啤酒、伊利、白象、鲁花、龙大、燕京啤酒、茅台等20多家食品行业重点企业。这些企业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推进了企业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了企业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展了国内、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薄弱环节在中小企业 我国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从食品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够均衡。具体表现为:大型企业信息化意识较强,信息化工作开展得较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总体差距较大等。食品行业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在中小企业。具体表现为:信息化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人才仍然缺乏,信息化资金短缺等。 信息技术在我国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办公自动化系统(OA)、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MIS)、知识管理(KM)、商务智能(BI)、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 当前我们正在全行业大力推广RFID技术,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等。食品行业信息化过程中,单一系统的应用相对比较成功,各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食品行业信息化对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库存、财务、质量管理、行政后勤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理顺了企业内部的产、供、销流程,实现了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对市场响应的“敏捷度”,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 此外,通过实施数字化设备改造、建立自动化生产线,还可以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全面提升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食品行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包括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水平较低,信息化实施水平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张皮”等。 信息技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污染食品的可能。如果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实现全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实施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起到信息跟踪和预警等作用,切实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甚至零风险。 我国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中的环节很多,都很重要,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要增加检测手段和提高检测能力,做好原材料的检测、质量把关。在生产加工环节,要建立质量控制系统,保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等。 但是,我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是尽快建立健全产品追溯系统,并通过产品追溯系统的建设,完善我们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等,以满足产品追溯的要求。 责编:流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