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六大(2002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2007年10月)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六大(2002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2007年10月)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部在落实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先后出台了“甩图版”工程、863/CIMS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甩图纸、甩帐表”工程。对推动制造业信息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从信息化、两化融合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求一次比一次高,说明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的高度重视。 如何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部万钢部长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二是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三是要从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四是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局面;五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协同,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保障。 以上告诉我们“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需要转型升级。信息化不再是计算机、网络、软件,而是应用泛在的信息技术实现三个转变: 一、从“甩图版”到产品创新 应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品创新,使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通过三维CAD、CAE、模拟仿真,数字样机,从产品的运行机理、运动仿真、动力学仿真实现自主创新; 对于大型复杂产品,具有远程监控、诊断、维护的功能,从提供产品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二.从“甩帐表”到管理变革 多年的信息化,许多企业被禁锢在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之中,似乎所有业务都信息化了,信息反馈准确、及时了,“甩帐表”了,但是经营业绩没有改善。提高了效率,没有提高效益。如何将两化深度融合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用信息技术支撑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反思企业的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绩效管理是否符合战略发展的要求,信息系统必须支持新的管控模式、流程、组织和绩效。从整个产业链的分析,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占领产业链的高端。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应用精益生产、协同制造、虚拟制造的思想,优化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技术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在这些新的业务流程之中。通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运营分析,建立企业战略管控体系,实现决策支持。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整个体系的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敏捷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 三.从制造到“智造” 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过程的融合,提高生产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网络化的水平。内容包括:提高装备的数控化率,酌情建立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单元。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故障诊断。提高物流自动化水平,如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的自动搬运。质量在线检测与质量跟踪,生产过程的跟踪、监督和控制。实现从传统的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责编:张欢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