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电器控股权之争 公司才是最后的大赢家狭义的江湖道义已不再重要,黄、陈之间输赢或也无关宏旨。最重要的是——公司赢了! 家族企业VS公众公司 上市的背面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一大批家族企业迅速崛起,并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甚至最终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这一过程虽然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业绩提升,但由此而带来的诸多转变也开始让人应接不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难以接受企业股权与实际控制权的被“侵蚀”,国美无疑将这一问题赤裸裸地摆在广大民众面前。 国美之所以会引发股权之争,在于从家族式民营企业向现代公众公司转变过程中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阵痛。国美之争对于诸多跃跃欲试于资本市场的家族式民营企业而言,感同身受。 许多企业家坦言,国美再次给他们上了一课:“上市之前请仔细斟酌,由私人企业变为公众公司,创始人准备好了吗?” 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离真正规范的公司治理还有较大的差距。管理方式落后、创始人大股东忽略中小投资者利益、信息不公开等问题依然是困扰目前A股市场几百家家族上市企业的顽症。 国美争权事件的根源在于利益之争与经营理念之争,并非单纯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大股东之争,包括贝恩资本等机构投资者也都在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博弈之中。也就是说,国美控制权之争的本质是国美所有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在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层面的争夺与重置,是国美从家族化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必经之路。 曾在网上多次参与论战的程立澜表示,其实无论是黄光裕方还是陈晓方都没有想清楚——到底是采取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股权分散的管理模式。包括广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只有捋顺这个问题才有后面问题的延伸。“当然这并不是说家族企业就一定不好,美国很多家族企业都发展得很好,甚至成为百年老店。” 对此,圣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郭辉非常赞同,“我不认为公众公司的治理结构一定好于家族企业,这是没道理的。在德国、韩国很多著名公司都是家族企业,经营得很好。在中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在治理上相对于白手起家的家族企业,确实更规范一些。而且公司上市变身公众公司,本身就走向了一个更大平台,可以调动更多资源,所以关键在于公司自身目标的取舍:你为什么要上市?想清楚了吗?” 去黄成为定局 实际上,黄光裕也已经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问题。在几年之前,国美电器还是一个权力极为集中、家族特色极为明显的企业。黄光裕身兼董事长、董事、总裁三职,妻子杜鹃也是公司执行董事兼CFO。2005年,黄光裕曾开始试图主推“去家族化”的职业化运营进程,将两位胞妹逐步边缘化,其中黄秀虹出任上海大区总经理,负责地区业务。 然而据接近国美的人士称,这在家族内部也有完全不同的声音,更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而这种异议在黄光裕入狱后被放大了。当黄光裕身陷囹圄之后,此前部分已日渐远离决策圈的黄氏家族的成员希望再次进入董事会,这让国美管理层非常紧张,他们担心黄光裕家族成员再次介入国美的实际运营,会破坏既定的职业经理人维持日常运作的架构。这种担心成为国美管理层集体倒向陈晓为首的董事会的一个重要诱因。一定意义上突如其来的囹圄之灾加速了“国美去黄”这一过程。 应该说,陈晓是国美电器治理水平提升的功臣。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陈晓及其领衔的管理层应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要对全体股东负责。陈晓作为职业经理人,在法律上不是对黄光裕忠诚,而是应该对国美董事会及国美的所有股东负责。且不论陈晓有阴谋与否,最起码的一点是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这场争夺战表面上是黄、陈之争,但实际上国美既不姓陈,也不姓黄,更不姓什么外资。作为上市公司,国美是所有股东及员工的利益载体,根本不存在黄、陈之争——不存在陈晓夺黄光裕的权。因此正如陈晓所强调的那样,“国美根本不应该有姓氏。” 责编:张泽牧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