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如何以创新促发展越来越的企业看到了创新带来的丰厚回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研发和创新上加大投入,可是,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和产出却远没有多上一条生产线来的确实和稳妥,即使是那些在研发上不遗余力投入的企业,也不敢说今天的投入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多大的回报。创新,真有那么难吗 世界工厂闻名于世,靠的是人口红利和政策扶持,虽然我们因此获得了发展机会,却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工人辛苦劳动,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企业压低价格,却依然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政府减免税收,却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治理被破坏的环境。 商场里,一双“made in china”的国外品牌运动鞋要价动辄上千,这当中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拥有者拿走,代工厂虽然拥有一流的生产能力,却只能生存在食物链的最底层,赚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工作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人更是领着最低起付线的工资,然后依靠“自愿加班”提高收入。 简单的加工制造已经失去了往日辉煌。不管是下滑的出口额还是萧条的代工厂,不管是返乡的“民工潮”还是后来的“民工荒”,都不能掩盖制造业所面临的危机。哪怕有政府的四万亿,也无法立刻将滑入低谷的制造业拉出泥潭。 时至今日,中国的制造企业注定已经无法沿着老路走下去,制造业需要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有被别人剥削的份儿。 许多制造企业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也为此进行了尝试,付出了努力,然而成效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并非是我们缺乏聪明、有创造力的员工,更多的是缺乏一种适合创新的环境和制度。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旧有模式,找到制造业创新的爆发点呢? 3.创新才是硬道理 提起ipod,没有人不佩服乔布斯的眼光和苹果的创新能力,却很少会有人愿意去想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出那般惊才绝艳的产品?尽管我们的制造能力世界一流…… 为什么我们就只能跟在人家身后无奈的选择“山寨”?尽管我们从不缺聪明人…… 为什么我们把聪明用在“紫砂煲”这样的另类创新上?尽管结局注定失败…… 山寨,即使到了以假乱真、青出于蓝的程度,也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却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越来越的企业看到了创新带来的丰厚回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研发和创新上加大投入,可是,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和产出却远没有多上一条生产线来的确实和稳妥,即使是那些在研发上不遗余力投入的企业,也不敢说今天的投入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多大的回报。 创新,真有那么难吗?当然不。 创新不容易,但也并非高不可攀。有人用“空间”的概念——试验和探索的空间——来解释企业里的创新,只要资源配置得当、管理制度合理、文化氛围宽松,创新也是可以“制度化”的。 3.1别出心裁,打开创意的空间。 企业不仅要在创新上别出心裁,在对创新的理解上,同样需要别出心裁。 创新需要一个好创意。但并不是只有颠覆过去、标新立异的大计划才是好创意,许多成功的创新也许就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子开始的。 越是庞大复杂的计划,越容易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还缺少什么”上,而忽略了 “已经有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堵在面前的那座大山,其实旁边是有路可以绕过去的,并不一定非得大动干戈的凿山开洞才过得去。 比如每天都用到的报事贴,就是为一项失败的创新重新找到了“能做什么”而获得成功的。如果没有3M那位别出心裁的工程师,或许永远都不会有方便好用的报事贴出现,只会有一款失败的、一点都不黏的胶水,被扔进“失败的创新”这个大垃圾堆里。 创新无处不在。不是只有赢得诺贝尔奖才是成功的创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埋头在实验室里研究可能会改变人类历史的重大课题。 标新立异的创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创新有时候不需要多么深奥的理论,也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想法,往往简单的想法才最有效。或许生产线上的工作简单枯燥,或许案牍工作重复乏味,然而正是在每日不断重复的工作当中,世界被悄悄改变。 企业的创新,不应该局限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还应该看到诸如产线调优、技术改进、流程优化等这些方面,同样需要员工不断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同样也是创新,而且能更直接的为企业创再效益。 3.2改变心态,扩大行动的空间。 创新需要锐意进取,而袖手旁观却是企业中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企业创新的大敌。 过去企业中常常会提到一个词——“主人翁责任感”,许多事情一旦有了这种心态,会更容易接近成功。 责编:刘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