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引领无线金融未来
by AMT
王广宇
手机银行:IT引领金融的良机
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电话办理有关银行业务的简称。是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应对信息化大潮,本着随时随地服务于客户的宗旨,创新和发展出的一项崭新的银行业务产品。从诞生之日起,手机银行就成为IT引领金融的一个典范。
尽管手机银行业务的主角仍是银行,但银行必须借助移动通信运营商和IT系统为自身和客户提供交易的通道――这让手机银行从开始商业运作之初,就充满着打破银行垄断金融销售渠道的特殊意味。
手机银行用户利用移动电话(广义中应当包括各种模拟网络或数字网络的无线手提电话,甚至包括PHS)办理转帐、查询、交易等多种金融业务,可突破时空限制,按已所需获取相对廉价的服务。从全世界来看,业已出现的两类手机银行产品,分别以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和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为代表制式。SMS类的手机银行业务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业务系统构成的。手机与GSM短信中心通过GSM(2G)网络连接,而GSM短信中心与银行系统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某些情况下,短信中心还可能通过一个业务增值平台与银行前置机相连,以减轻短信中心的负担。在亚洲市场上,SMS手机银行得到了消费者高度的青睐。
WAP类手机银行产品的主要特征则是执行无线连接协议,是目前在欧美市场上公认的主流产品。WAP作为符号文字使用的是WML系统,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打开WML语言模式的网页,无法与Internet使用的HTML语言进行互换。
中国内地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中国内地的“手机银行”主要由各商业银行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合作向社会推出。目前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推出自己的手机银行业务。整体看来,内地手机银行业务方式,是在现有的GSM通讯网络架构和设备基础上,通过SMS短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利用手机完成各种金融业务。其主要功能涉及账务查询(即通过手机查询用户在银行的存折、信用卡账户余额)、自助缴费(可直接在手机上查询及缴纳手机话费和其他费用)、银行转账(通过手机可进行信用卡、存折之间的资金转账),此外还可借助短消息增值服务平台,查询股市行情、外汇牌价、航班信息等。
从技术角度讲,内地现行的SMS制式的手机银行架构中,使用的是基于Java语言平台的Simera
SIM卡片,也称STK卡。它与一般的SIM卡的不同之处在于存储量扩大至32k,并能在运营商想改进其业务特性或允许用户定制其手机特征时进行现场升级。STK卡实现支持移动增值业务则是通过STK的小型编程语言实现的。此外,SMS制式的手机银行还要求电信运营商在其短信息中心与银行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增设短信接口,以过滤及分发从手机STK卡向应用系统发送的指令和数据;相应也可在向手机和STK卡发送信息之前,转译或过滤从银行系统中传来的信息。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与其合作伙伴就使用斯伦贝谢提供的基于Java技术的Simera
SIM卡,并从1999年开始与其合作开发整套增值业务平台。
以中国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为例。位居全球10大银行第六位、总资产超过35000亿人民币的工商银行拥有4.2亿个个人客户帐户和占比在全国金融系统内超过50%的结算业务量。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个人客户,早在2000年5月工行就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一期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深圳等12个省市分行开通,截止2001年底已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首期为个人客户提供牡丹卡的帐户查询、帐户转帐、缴费付款、帐户挂失、申请新业务、呼叫95588等服务,并将陆续推出个人储蓄帐户的查询、转帐、缴费付款,对公帐户的查询以及银证转帐、外汇买卖等服务。中国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使用的是加载工行密钥的SIM卡,在客户处理银行业务时,信息源经多层加密,安全可靠;通过手机银行,客户可随时随地二十四小时享受银行服务,客户还可自主设置个性化的服务菜单,来满足自身独特的银行业务需求。
工行手机银行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有工商银行先进的业务系统做为后台支持,而且可与工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整合使用。截至2000年底,中国工商银行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资金清算系统——RACE资金汇划清算系统,拥有37106个计算机电子化网点,拥有超过10000台的自动取款机(ATM)和超过70000台自动转帐销售终端(POS);已在全国开通的95588电话银行业务,其功能和规模均居国内同业首位;推出了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B2B网上支付、B2C网上支付、银证转帐和外汇买卖等业务,全行月电子化交易笔数高达几十亿笔。这些都为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从日本手机银行发展经验看中国无线金融得失
截止2001年2月末,日本的PHS和手机电话的入网规模达到6527.9万部,目前的日本,平均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使用手机,这种极高的手机普及率成为日本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而日本电信运营商大力开拓的手机IP(Information
Provider)连接服务,更是为手机银行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日本,以NTT docomo
(日本移动通信公司)为先导推出的利用手机上网进行交易的在线服务(i – mode),使得用户可以非常便利的通过手机处理银行业务。NTTdocomo也由于i –
mode确立的行业事实标准和内容丰富、交流便捷的特点,在日本手机银行业中被各类城市银行、地方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农业协会(JA)等视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NTTdocomo的i
–
mode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它使用的是经日本厂家改良后的小型HTML(cHTML)系统,可以连接到以HTML语言表述的计算机网络的主页中;二是高度注重安全管理,从发行503系列开始,终端可以直接对应Java和SSL,并且如果终端是数字手机的话,发向i
–
mode地面网络中心的电波几乎不可能被破获,再加上基地局和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就更加杜绝了他人侵入的可能。
此外,Au和Tu-Ka为代表的公司也在大力推出并扩充
Ezweb和J-Phone的J-Sky内容,力图在手机银行市场上与NTTdocomo分一杯羹。Ezweb和J-Phone的J-Sky也在一些城市和地方银行中被选作手机银行业务的产品方案,它们也使用专线网来保证安全。
手机银行业务在日本银行业中受到普遍的重视,被视作与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相匹配的“直接银行”工具之一而得到较大力度的推广和应用。以东京三菱银行的“东京三菱直接服务”为例,使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客户比例分别占到20%、70%、10%。而这种“直接服务”,由于可以方便的实现网络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功能互补,因此也促进了功能相对单一但灵活性十分突出的手机银行的发展。如东京三菱银行用户,只须在注册后,在手机的连接主画面里选择手机银行的菜单,点击后就可直接切换到银行服务状态,省去了在计算机中重复操作的时间,也没有像电话银行要拨号的烦琐。
从日本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出发,对比研究中国内地开办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无线金融服务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规律:
1,从公众认知和市场发展程度来看,日本的手机银行业务相对已基本成熟,公众接受程度较高;而在中国国内,手机银行尚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手机银行在日本的普及率和公众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同时日本手机用户对于i-mode和J-Sky产品的丰富功能,对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比通话便宜的信息很感兴趣。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实际的用户比例远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主动接受这种新业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2,从银行发展无线金融业务情况来看,日本的商业银行已普遍将手机银行业务纳入业务推广计划中,而手机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并未受到普遍重视,其推广手机银行业务的力度也相对较小。日本商业银行多已将手机银行纳入自身整体的推广计划中,视作“直接服务”的有机构成。中国商业银行对于手机银行的认识并未达此高度,开展此业务的商业银行也考虑到由于手机银行业务的成本收益,往往宣传声势大,推广力度小。
3,从电信运营商推进手机银行业务的情况看,日本主要的电信运营商纷纷着手独立开发并推广适合公众需求的产品模式如i-mode;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则推广的是基于GSM网络的SMS模式,WAP制式手机银行在国内远未形成气候。日本手机银行的迅速发展与NTT
docomo分不开,NTT
docomo成功的诀窍则在于它改良和开发了使用cHTML系统的i-mode,可以连接到以HTML语言表述的计算机网页上。这使的即使在欧美占据主导地位的WAP系统,在日本也对i-mode的强大攻势和垄断份额无可奈何。国内手机银行采用的SMS方式,须使用指定型号手机并使用STK卡。随着3G和WAP的发展,未来的手机银行必然要求电信运营商改进新的产品制式。这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无疑将构成新的挑战。
4,从手机银行业务内涵构成上看,日本手机银行业务功能简单实用、费用低廉、依托银行整体业务体系的集成性较高、与其它电子银行业务互补性强,安全管理风险较低、促销方式灵活;
以收费为例,月使用费从免费到月付315日元不等,低于柜台交易和ATM交易的费用,而交纳服务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直接扣除、信用卡结算等进行。再如安全管理方面,银行都在内部网设定安全插座层SSL(
Secure Socket
Layer),要求客户设定ID、密码和确认密码,力求强化本人确定的安全性。如东京三菱银行发给每个客户一张5行5列25个数字的卡片,每次进行交易时,系统随机要求提供其中1个数字,每次不同,因此即使本人的身份证和密码被盗,如果不知道这个卡片密码,也不会发生安全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在这几方面都还有待改进。
贴身金融管家:手机银行昭示无线金融未来
手机银行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不仅丰富了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可以在各种场所、甚至在旅游、出差中高效便利地处理各种金融理财业务;而且能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安全的方式办理业务。无论从国外手机银行的蓬勃发展还是从中国手机银行的迅速兴起来看,都昭示着手机银行和无线金融业务未来良好的前景。手机银行,将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真正“贴身金融管家”。
当然,在看到手机银行所昭示的无线金融业务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手机银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包括:手机银行如何实现与银行业务的全面整合?如何超越查询转帐两大功能,何时真正成为了一个移动的POS机和ATM机?
如何解决手机银行的联行业务处理问题,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操作?不同电信运营商、产品提供商何时共同保证业务兼容?电信2.5
G、3G标准推行后,兼容问题能否妥善解决?WAP或其它方式的产品对SMS手机银行的挑战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决定手机银行在面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时,是登堂入室、倍受宠爱,还是无人问津、步入末路穷途。
作者E-mail: Guangyuw@263.net
责编:王广宇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