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闯与创》连载三

  作者:王国宇
2010/4/14 16:52:50
人不可能吊儿郎当地成功,只有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全力以赴坚持到底,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激情!

本文关键字: 坚持 信念

找到生命的激情

人不可能吊儿郎当地成功,只有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全力以赴坚持到底,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激情!

做你真正热爱的事

在诺曼•卡曾斯所写的《病理的解剖》一书中,讲述了一则关于本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卡萨尔斯的故事。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相信你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他们会面的日子,恰在卡萨尔斯九十大寿前不久。卡曾斯说,他实在不忍看那老人所过的日子。他是那么衰老,加上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让人协助穿衣服;呼吸很费劝,看得出得了肺气肿;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头不时地往前颠;双手有些肿胀,十根手指像鹰爪般地钩曲着。从外表看来,他实在是老态龙钟。

就在吃早餐前,他贴近钢琴,那是他擅长的几种乐器之一。很吃力地,他才扶坐上钢琴凳,颤抖地把那钩曲肿胀的手指抬到琴键上。 

刹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卡萨尔斯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透出飞扬的神采,而身体也跟着开始能动并弹奏起来,仿佛是一位健康的、强壮的、柔软的钢琴家。卡曾斯描述说:“他的手指缓缓地舒展移向琴键,好像迎向阳光的树枝嫩芽,他的背脊直挺挺的,呼吸也似乎顺畅起来。”弹奏钢琴的念头,完完全全地改变了他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当他弹奏巴哈的WohltemperierteKlavier一曲时,是那么地纯熟灵巧,丝丝入扣;随之他奏起布拉姆斯的协奏曲,手指在琴键上像游鱼轻快地滑着。“他整个身子像被音乐融解,”卡曾斯写道:“不再僵直和佝偻,代之的是柔软和优雅,不再为关节炎所苦。”在他演奏完毕,离座而起时,跟他当初就座弹奏时全然不同。他站得更挺,看来更高,走起路来也不再拖着地。他飞快地走向餐桌,大口地吃着,然后走出家门,漫步在海滩的清风中。 

卡萨尔斯热爱音乐和艺术,这不仅使他的人生美丽、高贵,并且能每日带给他神奇。正是这样一种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每日从一个疲惫的老人化身为活泼的精灵。

要想获得超人的成功,就必须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激情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但激情本身又来自何处呢?

激情应该来自对金钱的渴望吗?激情应该来自对权势的追求吗?不,都不是!名利粉饰下的激情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焰火,迟早会烟消云散,无影无踪的。
真正的激情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兴趣!因为追逐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充满激情,因为激情而享受快乐!

在我最初决定创办“金鑫”时,同行业的一家公司想以600万元年薪聘请我过去做总经理,被我婉言谢绝了。当时,很多朋友都觉得我特别傻。他们都劝我说,你何必要自己成立公司呢?自己做企业很难的。你刚起步,没有资金,没有名气,你做不下去的。很多东西你又不懂。

但我知道我热爱装修行业,我更喜欢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我愿意为我的事业投入我全部的热情。我不是为了钱,钱买不来热爱。我坚定地相信,只要有热爱,不懂可以学,为什么非要很懂呢?刘备文不如诸葛孔明,武不如关张赵云,不是照样可以打天下?企业是做出来的,资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超级的学习力加上用心和努力。我那时非常地努力,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把自己梳洗完毕以后,就开始坐在椅子上想问题,想怎么感动客户,怎么能把客户服务得更好。我知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足,我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扫除障碍、挽回挫折、渡过难关,你都需要激情!而如果没有热爱,你的激情就会像无本之末、无源之水,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怠尽。只有热爱才能点燃你生命的激情。

难道不是吗?当一个小伙子独自一人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时,他会觉得昏昏欲睡,仿佛一分钟就像一小时那样漫长,而当他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冰天雪地里的时候,他会觉得时间飞逝,一小时就像一分钟那样短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会觉得快乐无比,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在他52年的生命中,共为人类留下了37部戏剧,其中至少有15部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300多年来,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直被人们传诵着、排演着,他成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如果你问莎士比亚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我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他每天为公司投入如此多的精力,这完全是因为他在追逐自己的兴趣。

1977年,因为对软件开发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自己在法律系的学业。2002年,比尔•盖茨领导微软25年后,又毅然把首席执行长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自己最喜爱的软件架构师的岗位上,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长,但当他改任公司的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

另外一位软件天才,Linux操作系统的缔造者林纳斯•托瓦兹最近写了一本自传,英文书名是Just for Fun,中文译名是《乐者为王》。在这本书里,他反复强调“一切只为乐趣”──因为Linux操作系统本身就是纯粹因为他自己的兴趣爱好研发出来的。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巴菲特也同样对他的投资工作满怀激情。有学生请巴菲特指示方向时,他总是这么回答:“我和你没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那可能就是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喜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是我能给你的最好忠告了。”

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球王——贝利?

当然,数十年的刻苦训练,坚毅的品格,非凡的天赋都是贝利成为球王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因素却不是这些。

贝利说:“我热爱足球,足球是我的生命!”

执迷不悔的爱恋是推动贝利踢球的原动力,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的引导下,贝利步入绿茵场,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年轻时,贝利当运动员;退役后,他做教练,当评论员。贝利以足球为生,足球事业是贝利终生的职业。也正是足球给贝利带来了人生的辉煌。

旅欧作家严歌苓有一次被问到,你在国外算比较成功的了,多年来坚持用母语创作并拥有大量的读者,作品在国内外都有获奖,应该算是成功人士了。可是在国外的大多数中国人却并不像你这么幸运,他们的生活并不像国内人想像得那么好,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人在外国是否成功这个问题的呢?

严歌苓说:“我所认为的成功,就是内心与外在的和谐。如果你外在很成功了,可是你的内心冲突很激烈,你所做的不是所喜欢的,并且你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改变或不能下决心去改变,那么你一定很不快乐,我认为这其实是不成功。”

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年幼时,家人不准他去碰乐器,不让他去上学,哪怕是学习一个音符。但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小家伙在半夜里悄悄地爬起来,跑到秘密的阁楼上去弹钢琴。莫扎特在孩提时,成天要做大量的苦工,但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听风琴演奏,将他的全部身心都融化在音乐之中。巴赫小时候只能在月光底下抄写学习的东西,连点一支蜡烛的要求也被蛮横地拒绝,当那些手抄的资料被没收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丧气。同样地,皮鞭和责骂反而使儿童时代充满热忱的奥利布尔更专注地投入到他的小提琴曲中去。

为什么他们在如此恶劣环境中,却都能够尽情地享受他们的爱好呢?是因为他们对音乐的强烈爱好,使他们用强大的热忱,战胜了所有的困难,使自己全身的所有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想尽一切办法去做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任何有碍于到达目的地的路障,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当你为了做成一件事情,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时,什么也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在我看来,做任何一件事,永远都不要只为了钱去做。当然,金钱是一把尺子,非常有用,但金钱不应该是全部、不应该是终极。要让你的目标具有质感,你应该去追求金钱以外的价值。我们必须静心反思,到底自己最喜欢什么?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积极主动,才会忙得废寝忘食,才会在工作中体会到游戏般的快乐。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呢?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在某个时间,摒除所有你可能产生的判断和理智评估,只需要毫无拘束地想象:什么才是你真正切实想做的事情?如果生命中只能做一件事情,它会是什么?如果有一件事的乐趣让你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它会是什么?如果有一件事让你极为享受,即使没有报酬也会去做,它会是什么?你做什么事情会感到无比的自我满足?什么事情会让你登峰造极,一直做到巅峰极致?如果你能够成为一个自己崇拜的人,他会是谁?

然后要面对现实。做喜欢的事情同时意味着要做可以做到的事情、擅长的事情。要认真评估自己的实力,找到擅长的东西。要想一想,自己的天分在哪里?做过的事情里有什么最让你感到骄傲?对你来说,什么样的行为是最容易也最自然?当你思考喜欢的工作时,一定要胸怀大志,立志取得惊人成就!当你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它就不再只是工作了,因为行为本身已经成了动力之源。

全力以赴创造奇迹

如果不能“选你所爱,那么就爱你所选”吧!要想在有生之年成就大业,就必须具有无比巨大的热情和激情,对你所做的事情全力以赴。
正如施瓦辛格所说:“你必须把注意力百分之百地集中在你正在做的那件事上。心里不应该有任何杂念,也不能让感情来干扰。否则,你的主要精力就会朝另一个方向流走,就不会帮你比赛或者用在赚钱上。”

1991年,一位名叫坎贝尔的女子独自徒步穿越非洲,不但战胜了森林与沙漠,更跨越了400英里的旷野。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能做到如此令人难以想像的壮举时,她回答说:“因为我说过我一定能,而且我在全力以赴地去做。”问她向谁说过这句话,她的回答是:“向自己说过。”

人生的旅途就像马拉松赛跑,一路上虽然有人为我们喝彩、鼓掌,为我们加油,但这些都只是外在因素,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来自于我们全力以赴的力量。当我们全力以赴时,我们才总是充满了力量,向我们的目的地不断进发。

亲爱的朋友,对于你的工作和生活,你一直是在应付了事、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呢?也许下面的故事会带给你很多启迪。
一位年轻人远行前,向村里的一位老人请教该注意什么。老人说:“全力以赴吧。二十年后,你再来找我。”

年轻人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也干了一番令人侧目的事业。渐渐地,他似乎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算了算二十年已满,便回到村里。“老伯,我已经全力以赴了,以后,我该怎样做呢?”已经步入中年的年轻人问。

“以后,你要尽力而为,十年后,你再回来找我。”
十年里,中年人的生活波澜不惊,但他还是回去了。
老人已到了弥留之际,而中年人的双鬓也已泛白。

“其实,这次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你了。我只是想说说我的一生。在我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有人就告诉我要尽力而为,于是,我的前半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后来,又有人告诉我要全力以赴,于是,我遭受了许多挫败,我已经输不起了。我的一生算是很失败的,于是,我想知道如果有一个人经历一下我所不曾经历的,他会不会幸福?现在,我知道了,他过的很好。谢谢你!”老人说完,便微笑着闭上眼睛。

“不,我应该谢谢你!”中年人说。

人生需要全力以赴,工作更需要全力以赴。任何一个组织都极其需要全力以赴的成员,任何一名全力以赴的员工都会倍受现代企业的欢迎。那么,当你还是组织中的一员时,你就应该抛开任何借口,全副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的人,是最懂得在工作中时刻都努力为自己再加一把劲的人,而他们也通过这种付出,锻炼到了超乎他自己想像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超出自己期望的报酬。

很多公司都可能有这样的员工:他们会每天按时地打卡,准时地出现在办公室,但并没有及时地完成工作;他们也会每天早出晚归,看似忙忙碌碌,但并不愿意尽力而为,更别说全力以赴。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工作只要应付了事就可以,于是,他们上班应付了事、加班应付了事、对上司分派的工作应付了事。毫无疑问,对待工作检查时就更是只好应付了。很多时候,他们甚至就连晚上睡觉都在忙着应付,因为他们要想着怎么样对明天的工作应付了事呢。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他们都在应付了事中生活,与应付了事相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从来不想去认真、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情。他们早已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总是应付了事,也使他们寻找不到成就感,只是终日内心惶惶地过着苦日子。应付了事者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的耗费中,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干涸!

应付了事,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之一,本质上它是工作中的失职。应付了事是隐藏在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时候一到,就会轰然爆发,贻害无穷。

当然,在应付了事的人群里,还会有这样的人:上班时无精打采、有气无力、懒懒洋洋,总是表露出一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样子;快下班时,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看表。可是,等到下班铃声一响,就会精神猛然振奋,神采奕奕,两眼放光,大步流星地“冲出”办公室,全然一副获得“新生”的感觉。他们总是会用双倍的时间来对待本来可以用半天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工作;一旦没能按期完成或不情愿完成工作时,他们总能找到一大堆看似合理的借口。工作不认真、不主动,应付了事,什么事都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事情虽然做了,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当一个人养成了应付了事的恶习后,必定会轻视自己的工作,甚至轻视人生的意义。你对别人应付了事,别人也会对你应付了事;你对工作应付了事,工作也会对你应付了事;你对爱情应付了事,爱情也会对你应付了事。当你习惯了应付了事后,你的一生都将会被应付了事毁掉!

罗斯福说:“人生好比橄榄球比赛,关键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

93岁,偻着身子,戴着助听器。

讲话时偶尔一声长呃,似乎是陷入了沉远的思考之中。他仍然在告诉人们一些震聋发馈的道理。

“世界上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大师中的大师,”《经济学人》曾经这样断言,“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原因在哪里呢?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从1933年23岁时写出第一本书,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版的很有影响力的著作就达到29部之多,真正做到了著作等身。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尤其是哪些关键因素,成就了彼得德鲁克的一生的卓越成就呢?

也许,从他在汉堡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他没有像他父亲指望他的兄弟那样,直接进大学,然后再读医学院,相反,他到汉堡当上了学徒工。那年他才17岁。当时,他的上班时间是从每周工作日早上7点到下午4点,星期六是中午下班。而在周一到周五的每个晚上,他都会到汉堡市立图书馆读书。“整整15个月的时间里,我除了看书还是看书。读的书有德语的、英语的和法语的。”他每周会到汉堡歌剧院去一次,在那儿,他有了一项改变他一生的发现。

有一天,他观看了威尔第最后一部歌剧《福斯塔夫》的一场演出。当他了解到这部精神激昂的作品是威尔第在80岁高龄时写成的之后,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与震惊。当有人问威尔第,他为什么在这么大的年纪还要着手编写一部如此充满了挑战的剧作时,威尔第这样回答:“在我作为音乐家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为追求完美而奋斗。但是,这个目标总是在躲避我,因此,我真切地感觉到一种责任,觉得应该再努力一次。”

威尔第的这一番话给当时才18岁的彼得德鲁克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以威尔第的这种精神投身于自己的毕生事业。”他进一步下定决心:“如果我能够长寿,我就永不放弃,而会继续努力。”果然,彼得德鲁克在80岁之后,还完成了6部著作,可见,他确实坚持了“威尔第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问我对自己哪一本书最满意时,我都会微笑着说,‘下一本!’”

那么,什么是“威尔第精神”呢?其实就是一种为追求事业完美而奋斗的执着精神。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用威尔第精神鼓舞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对事业的完美执着地追求,从而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完美。
一次他接受《新视角》杂志采访时,记者问他:“你在空余时间里都干些什么?”德鲁克不解地反问:“什么空余时间?”原来,在德鲁克看来,他把一切时间都用于思考、研究、写作和讲学了。彼得德鲁克是真正的全力以赴的典范。

全力以赴者都拥有以下特征:

全力以赴者,他们永远积极乐观、从不抱怨。他们从不自设樊篱,因而总能激发出自身的无限潜能。他们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绪里,时刻都在享受着人生的乐趣。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还在鼓励自己,并且会尽量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周围的同伴。

全力以赴者,他们会拟定好未来的走向,在争分夺秒的时间战中快乐地前行;他们的事业与爱好同步发展,精神与物质携手上路;他们不会有精神贫乏窒息的感觉,他们对生命对生活有着最高昂的斗志与最火热的激情。

当别人总是在一味慨叹无事可做时,全力以赴者早就先行几步,走在了清新明媚阳光灿烂的精神的康庄大道之上,正在大步地与快乐生活执手前进。
在遇到重大生活危机时,全力以赴者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头脑清醒、情绪镇静、目光深远、思想睿智,他们会搜索迎面而来的发展机遇,用丰厚的学识与自信的涵养去抓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全力以赴者,心中总是盛满喜悦的蜜,胸中常存无限激情的歌。

朋友,现在就下定决心,开始对你手上必须完成的工作全力以赴吧,出色地完成每一件交付到你手上的工作,你将获得更多成就自己的机会!

除非你开始行动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曾做过一个绝妙的实验:把六只蜜蜂与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
这时,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子底找到出口。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直到没有任何力气,继而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拼命地扑打翅膀,到处乱撞,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就找到出口——对着暗处的瓶口,逃逸一空。

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与不可理解。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合乎逻辑的猜测,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才导致了它们的灭亡。

而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与新生。

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迂回前进与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是成功者的特征!

你永远不可能拥有一个完美的计划,成功的关键就是:马上行动!边行动边修正!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你到不了任何地方。

在这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变化的时代,但每一个人应对变化的态度迥然不同:
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等待和观望,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落伍的一群”;有一部人选择了缓慢的变革,他们发现了变化,但是他们落在变化之后,每天忙于应对变化;

有一部分选择了激进的跳跃式发展,他们追赶上了变化的速度,并且超越了变化的速度,他们是“飚车”一族,并且经常在高速中拐弯,驶上另一条快车道;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运动中成长,他们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他们有时跟随变化,有时也超越变化,他们有时慢下来,有时快起来,他们也经常表演“精采的一跃”然后,继续驶向目的地。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说过:“我们只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部分资源,有待开发的地方还很多。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说在美国的一个促销会上,某公司的一名经理请与会者站起来,说:“诸位,请看看自己的座位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椅下发现了钱。有的人捡到了5分硬币,有的人拾到了100美元。“这些钱到谁手就是谁的了。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所有人都在摇头。最后,这位资深经理一语道出自己的意图:“我只不过想告诉大家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好好看看吧,不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只要你举起双手,手总比头高!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行动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说得多好,你都得要行动,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当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获得成功时,我们会后悔万分的感叹自己若是果断地去行动,也一定会取得同样的成功,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出色。财富常与我们相隔仅有一步之遥,只要我们果断地去实行,及时地“站起来”,我们就可以抢先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果断的“站起来”。

好的机缘绝不会亲自去登门拜访“坐着不动的人”。这种人纵然坐在价值连城的“金山”,一辈子也发现不了。他们只能注定永远与财富擦身而过,永远徘徊于低谷垂头丧气地仰望着一个个富人展翅高飞。

只有行动才能导向成功,身体力行永远胜过高谈阔论。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你到不了任何地方。机会永远是在行动中被创造出来的,坐以待毙永远没有机会,你要想比别人取得更大的成就,就一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行动!

无论起点如何,当你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之后,必须采取行动,这会使你享受到乐趣,并且永远有趣。

专注目标,永不放弃

在创办“金鑫”的头几年中,我像大多数的创业者一样,也遇到过很多挑战与瓶颈。记得有一次,到了8号该发工资的日子了,可是公司没有钱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我跟几位员工说,公司现在资金方面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但我保证大家很快就会解决,我们最迟15号发工资。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在流泪。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我到工地上去找客户,见到人就销售。结果被很多人耻笑,他们用上海话骂人,说你神经病啊,三更半夜地还做销售,还说很难听的话。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但我只能一笑而过。我知道,就算打牙掉也要往肚子里咽,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必须坚持下去。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正是当初那种傻傻的坚持下去的决心,使我即使在看似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也能够再坚持下去。这种坚持使我度过了最初的发展瓶颈,创造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我相信,总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做得比他人优秀,总有一个领域你可以出类拔萃。关键在于,你需要发现它,而且能够投入你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把它做得完美无缺。

专注目标,坚持到底,不仅是一种工作的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质,它能使你克服逆境,走向成功的巅峰。

接下来,让我告诉你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

21岁时,做生意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时,当选美国第36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想一想,如果他在上述任何一次失败面前,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他有可能最终成为美国总统而留名青史吗?

假如成功有所谓秘诀的话,我想,那就是:你永远都不能退出、永远都不能放弃。有时你可能觉得似乎不可能再坚持下去了,你真的想要放弃了。但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时刻,因为这意味着你开始摸索到成功的关键门道了,只要再坚持下去,成功便指日可待!而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也没有品尝到成功的甜美滋味,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已经摸索到成功关键门道”的时刻放弃了。

在美国大草原开发初期,新来的人常常很便宜地就把原先居住者的农场买了下来,原因在于原居住者找不到足够多的水源。他们也挖过井,但每次没挖多深便灰心丧气地放弃了,一直没有挖到地下水。然而,新来的人在买下他们的农场后,顺着原先他们挖过的地方再往下挖几尺,便发现了丰富的地下水。

最初的定居者在成功离他们只有咫尺之遥时,却令人遗憾地退却了,他们的的确确是功亏一篑。从失败把你击倒的那一处再向前迈一步,往往便是伟大的成功。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在从事发明的过程中,历经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后。有人问他:“你是否打算再尝试第一万次失败?”爱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那叫成功!每一次我都成功地发现了用该方法做不出电灯来。”

世界上最软的是水,最硬的是石头,可是软水居然能够穿透硬石,靠的是什么?正是对于目标的专注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成功的路上,你总会遇到障碍,但只要你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勇往直前、保持目标的明确,障碍也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成才聪明绝顶,资质最好,但他却并没有成为最优秀的士兵,为什么?因为他总是仰仗自己的小聪明不肯踏实地努力,最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他放弃了。而许三多这个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傻蛋,最终却能成为老A,凭什么?凭的就是傻傻地坚持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部电视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经典台词被人们口口相传的关键。

在我的朋友当中,也有很多人,他们一点也不聪明,最初创业的时候,他们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现在他们却能够跻身全国最富有的富翁行列,只因为他们做事的方式是——永不放弃。

生命之路总是充满了挑战和障碍,成功永远都在转弯处,而轻易放弃的人是无法把握机会的。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喜欢某件事情,如果你真的热爱它,你就不要轻易放弃。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只需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永远多做一点点

经营企业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得,就是: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的过程。有时,你不需要比别人多做许多,只需一点点,就可以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是一种极珍贵的工作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13至14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经过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的长期积累,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多做一点点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做一点点”。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把这一定律也运用于他在耶鲁的经历:坦普尔顿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业领域,坦普尔顿把“多做一点点定律”进一步引申。他逐渐认识到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品脱的基础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做一点点定律”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例如,把它运用到足球队,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儿。谁能使自己“多做一点点”,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多做一点点”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做一点点,你的士气就会高涨,而你与同伴的合作就会取得非凡成绩。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多做一点点”,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做一点点”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做一点点又有什么困难呢?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100%,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做一点点定律。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肯定和长久的信赖。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 “多做一点点”。多做一点点,工作就可能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做一点点”,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在企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比他人期待的多一点。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做一点点”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大到对工作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做的事,甚至只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做一点点”,坚持“多做一点点”,就会把它们做得更完美,就会有数倍的回报。

水温再升高一度就达到沸点,山再攀登一步就可达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结果就迥然不同。
“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是否我还能再多做一点点?”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将让你受益匪浅。

抱持必胜的信念

有一个村庄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庄稼就要枯死,人们陷入绝望。
为寻求解决办法,村长召集全村人开会,但大家都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小女孩站出来说:"我们为什么不向上帝祈求降雨呢?"
大家听后,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如此。

第二天,全村村民都来到教堂进行祈祷,他们虔诚地表示:大家都相信上帝的仁爱,上帝一定会赐雨下来拯救全体村民。

当祈祷刚刚结束,大雨倾盆而下。

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而后,大家突然想到,他们怎样回家才不会被淋湿呢--他们都没带桑这时,提出祈雨建议的那个小女孩走出人群,打开手中的伞走进雨中…--她是唯一一个深信她的祷告会有应验并且为此有所准备的人。

故事也许就是故事,但它从侧面告诉世人:相信你所做的,成功在等着你。

正如美国成功学大师斯蒂芬•柯维所说:“成功,也许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因为,我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们,诸如企业家、运动员、政界名流等,他们和其他人之间有着一条明显的界线,我称其为成功者的边缘。这个边缘并非高智商或是天赐的机遇,而是一种态度。"

坚定的信念,认真的态度,坚韧的精神,成就了无数成功者。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

大家都知道的国美电器老总黄光裕先生,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年仅17岁就开始下海创业,并且做的是被公认的最难做的行业之一:零售业。

虽是如此,他还是抱着必胜的心态去做,最终把国美电器做成国内最大的家电销售企业,同时也成就了他在"2004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榜首的地位。
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某县地处偏远地区,多年来一直难以摆脱贫困局面,很多人都觉得本地区没有可开发的资源,谁也不会往这里投资。

可是,新上任的县领导却对本地区的发展前景充满自信,他带领县领导集体积极转变思路,制定出台多项投资优惠政策,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奔赴各地考察洽谈招商引资,经过努力,一年内即引进投资近6亿元,建成石材加工、蔬菜种植等近20个地区特色项目,使得一大批城乡居民因此受益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龙头行业的带动下,其它行业均得到发展,全县经济开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一个自信大胆的决策,一次乐观积极的招商引资行动,让一个地区的经济起死回生,开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不去做,你就永远对自己的资源缺乏信心,也就永远无法开发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更多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功,关键是你是否抱着一个成功的态度去做了。

《人的思想》一书的作者詹姆斯.爱若在书中写道:“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思想的直接结果。”无独有偶,爱默生也说道:“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你的内心决定了你的生活、境遇、财富与地位。一个悲观失望,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持必胜的信念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曾经对我说过,当初他所遭遇到的难题,其中有很多只是小小的困难,却往往会发展成似乎已无法克服的障碍。后来他发现,原来自己存有失败主义者的意识,往往疏于察觉造成障碍的真相,而障碍却并没有想像的那般严重。他最后在公司的办公桌上摆了一个箱子,然后将写有“抱持必胜的信念,一世皆有可能”的标志贴于箱上。每当发生难题,或者他的失败主义思想又开始作祟时,他便把有关该的文件或书面资料投掷于此箱中。一两天后,再把这些文件取出,此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据他形容:“当我从箱中取出这些文件时,这些难题看来并没有什么难的。”
人的心理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成功的道路上,只要你始终抱持着必胜的信念,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责编:孙群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宋新宇

一个好的培训能在下面六个维度上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也应该是企业衡量培训效果真正的关注点: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