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3“只要。。。就。。。”心理

  作者:耿启亮
2007/9/2 0:00:00
本文关键字: 管理 思想落地
 

“只要…就…”心理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落地”;
  •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
  • 从组织成长的角度分析如何“落地”;
  • 管理思想“落地”原理。

其中,第一部分:管理思想为何很难“落地”分3个章节:

  • 管理对象存在的三个客观原因;
  • 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两个主观原因;
  • 管理的层次。

本文属于第一部分,第二章节中的第二个主观原因。

 

1.“只要…就…”心理——怎么会是“东风”?

在展开探讨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也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故事情节我不过多重复了,里边有一句很核心的内容,后来成了成语,大家还记得么?

是的,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这个故事里,本来主角只有两个,周瑜和曹操,诸葛亮只应该算个配角,但就因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么一句话,把诸葛亮在故事中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周瑜整个战争的规划可说为经典,而且,赤壁之战也确实成了经典之战。现在大家再想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东风,结果会怎么样?周瑜又会怎么评价呢?

火攻本身是个非常好的策划。但是,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当所有的准备都做好的时候,东风成了“落地”的障碍。在周瑜定下火攻的时候,他想过“落地”吗?一定想过,而且想了很多。只要有东风,我们就能够采用火攻,一举打败曹操。但到了关键时候,没有东风,周瑜差点病死。

其实,管理思想能否落地的关键不在这个只要情况发生之后,而在于如何发生这个简单的只要

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东风”问题,实际上产生的根源不在“只要”之后,而就在于没有这个“只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只要我们员工都能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做到“日清日毕”,我们整体的执行力一定会提升好多倍,我们就能彻底杜绝任务延期的现象。

有道理吧,确实,只要我们能做到“日清日毕”,我们又怎么会出现任务不能按期完成的事情呢?换个角度来想想,我们自己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难度大吗?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但如何让我们企业中所有的人,甚至就是大多数人做到“日清日毕”呢?如何做到这个“只要”呢?

这就是管理思想很难落地的第二个主观原因。

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当我们策划出一套好方案的时候,我们心里一般会更多的把注意力偏向于方案成功后的成效,很少能真正关注细节,尤其是看上去很容易实现的细节。往往容易产生“只要…就…”心理。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那么,再回到前文中提到的“管理必须符合人性”的话题,我们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管理中的人性化呢?管理思想“落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呢?

2.管理思想很难“落地”最大的障碍——试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

我们接着前文中管理与人性的话题,管理思想很难“落地”的第一个障碍就在于,管理必须符合人性,而人性却很难真正把握。

在“解决问题”心理中,我们了解到,面对管理中的人性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些问题处理掉,因为人性本身就是不可能被“处理”掉的,而是应该认识人性,分析引起人性对管理产生危害的环境,最后通过改变环境,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人性对管理的正向作用,而最大程度上规避人性对管理的负向作用。

道理很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却很难。其第一步就是必须先认识到“只要…就…”心理中隐含的管理思想很难“落地”的第二个障碍——试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

从逻辑上讲,这句话容易理解,用思想让思想“落地”本身就是个逻辑性的错误。要想真正让思想“落地”,必须跳出思想的范畴。但,从实际管理上来看,如何理解呢?这句话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学习和培训。现在大家接触的管理思想非常的多,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听的时候很震撼,甚至很激动,讲得好,有启发,回去之后我们就要用。只要我们做到……,我们就……确实,只要我们按照这个习惯去想,一定会非常顺利,马上会觉得“落地”非常简单,管理也会非常顺利。可是,实际中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东风问题。

为什么?

我们听的管理课程,我们看的管理书籍,我们接受的管理思想,还有各种各样讲“落地”的管理思想,他们都是思想,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思想”上,问题就出来了,这些思想让我们感到我们的“思想”能“落地”了,可是,这些思想本身该如何“落地”呢?

一切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的“落地”规划永远都只能是“思想”,是不可能在现实中真正“落地”的。

这一点好象还是有点远,和管理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我管理中好象并没有这些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管理中的这个问题。

试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这里隐含了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感觉——期盼。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知道我们自己在管理中是否有这种思想或心理,那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我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对我们的组织成员抱有“期盼”的心理,如果有,那么我们就有试图用思想让思想“落地”的心理,在多大程度上有“期盼”,就在多大程度上有“试图”。

还是以前面提到过的日记这件事情来探讨这个问题。

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记日记,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明白,只要能让员工都天天坚持记好工作日记,不论是对管理者还是对员工自己都非常有用。但实际上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原因非常简单,只有极少数“超人”才能够有长期坚持记好日记的自律能力。

好了,这里,我们再想想,我们让员工记日记,不停的强调,找个别人谈话,那么,这里头,我们有多大程度上对员工是一种“期盼”。我们对员工强调之后,说过多少次“希望”?

可是,效果如何?

都按时提交了么?都坚持了么?有多少员工在敷衍?

这些是为什么?

口头的说教就是期盼的一种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期盼,对于个体来讲,是可行的。但对于整个组织而言,期盼毫无意义。

我们要想真正的“落地”,就一定要尽量减少“期盼”,而更多的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从最现实的基础抓起,通过规范制度并营造环境去推进管理思想的实施。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更多的从下往上做工作,从实现往理想做工作,而不是从上往下,从理想到现实“期盼”。

要知道,从组织整体的角度看人性,一切“期盼”组织全体成员能够“自觉”的做,能够“坚持”去做等等的想法,都一定是徒劳的。

要想从整体上完成“思想”的“落地”,就必须抛弃“期盼”,反而去想办法营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种条件,让组织全体成员在最大程度上能够“自发”的,下意识的去做或者去遵循,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整体上真正实现管理思想“落地”。

责编:李华星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宋新宇

一个好的培训能在下面六个维度上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也应该是企业衡量培训效果真正的关注点: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