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遇阻:家乐福“谨慎”的代价在外资零售企业轰轰烈烈的“二次圈地运动”阶段,家乐福华南区的拓展缓慢甚至停滞,显然与行业整体大环境不吻合。 在增兵发力的华南地区,家乐福的拓展却意外出现了停滞。近日,家乐福华南区发展总监王玉白离职,华南区发展部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记者从一位前家乐福华南区发展经理处得知,王的离开关键是业绩不理想。从2006年至今,家乐福华南区居然没有一个新项目公布。 家乐福华南区的拓展缓慢甚至停滞,与行业整体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的大环境不吻合。 拓展出现停滞 家乐福华南区也许过于沉默,因为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江西六个省、自治区的几十个二三线城市的地盘上,从2006年至今,家乐福没有新签下一个项目。 所谓的签项目,即指家乐福的新店开张计划。由于一个新店从签约到筹建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表面上看来,虽然家乐福华南区仍然不断有新店开张,但那都是在吃以往签约项目的“老本”。 “显然,这不太正常,并将拖累家乐福未来开店速度。”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自从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限制的放开后,华南地区大卖场业态的发展就相对华东、华北地区慢半拍。除了沃尔玛总部在华南外,家乐福、TESCO(特易购)、易初莲花、大润发等企业都是从华东起家。 因此,目前华南市场大卖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各家纷纷派重兵争夺。一开始,家乐福也意识到战火激烈,增兵华南区。据家乐福内部人士透露,现在家乐福在华南一线城市基本站住了脚跟,除了广西以外,一线城市都有开店,并形成一定的网络。 但家乐福现在的发展却缺乏动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停滞不前。 经营压力是关键 为何家乐福在华南的二三线偃旗息鼓呢? 据悉,家乐福人员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心。据了解,家乐福华南区拓展部是在2003年成立的,从起初4个人发展到现在7~8个人。但有内部人士统计,其人员流动率较高,2005年、2006年期间,平均每个月换0.6个人。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乐福提高了新项目的门槛。家乐福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近年来我们上报了很多项目,但却没有一个通过上海总部的评估。” 据悉,家乐福华南区2005年、2006年开出来的大部分店铺处于严重亏损中,目前家乐福深圳红宝店、广州金沙店、佛山家天下店等几个店的年亏损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 一位为外资零售企业提供选址咨询服务的人士表示,被新开店营业额所拖累,家乐福的年单店业绩从2005年的3亿多元人民币,下滑到2006年的2.5亿元人民币左右。 无奈之下,家乐福提高了对新开店项目的评估标准。记者获悉,家乐福在2006年中期调整了拓展新项目的标准,其中包括:只要地上物业,不要地下物业;用比以前更便宜的租金拿到更好的物业。此外,还有一项大调整是:包括空调、电梯等设备由业主方投资。 显然,家乐福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前期投入。因为一般而言,包括设备、装修、人员配备等支出,开新店的前期投资是5000万~6000万元人民币。 问题是,这个政策并不适合家乐福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 上述前家乐福南区发展经理表示,现在二三线城市特点是人口数量不够,人均购买力等各项经济指标不高,“但租金并不比一线城市低多少。” 保守,还是明智 家乐福拓展上的迟缓,给了竞争对手机会。“家乐福的不少项目由于通不过评估,而被竞争对手抢走。”一位业内人士反映。 当时昆明的德盛广场项目,家乐福早在2006年就开始接触,但由于租金成本高于家乐福的预期,最终这个项目被大润发以更高的租金抢走了。 而在内部审批程序方面,家乐福似乎也保守、谨慎。据悉,在新项目的审批方面,TESCO的操作更加灵活,它不但每个星期上报一次项目,还有特批程序,一个项目最快可以两三个星期通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争夺东莞常平店的项目时,家乐福和TESCO都动了心,但在家乐福还在走审批流程的时候,TESCO已经利用特批通道,抢先付了预付款。 在这一轮外资零售企业的“二次圈地运动”中,王玉白的离职,将家乐福的拓展政策推到了镁光灯下。 上海辅迅咨询总经理王涛认为,目前各零售企业都在布局的二三线市场,先期占据稀缺的商业网点,暂时承受亏损压力,是企业一种超前的战略选择。“一般,一个店面能承受的亏损年限是4年左右。” 但也有声音支持家乐福的政策,因为过度竞争的隐忧已经在二三线城市蔓延。如家乐福佛山家天下店,所在商圈的人口是20万~30万人,但家乐福500米~600米处还矗立着易初莲花、沃尔玛两个大卖场。“由于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水平、习惯与大城市差异很大,企业如何进入、何时盈利也是个问题,家乐福的慎重也是明智之举。”业内人士表示。 责编:mary.chen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