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转移职位 蓝色巨人要减肥了?本文关键字: 热点动态 为了应对印度公司的挑战,IBM开始将IT服务职位大规模向低成本国家转移。 蓝色巨人要减肥了。5月2日,IBM宣布将裁减1315个服务部门的职位,这些职位原来大部分都在美国。其实,早在4月17日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IBM首席财务官马克·罗格里奇就已经表示:“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美国部门的成本,包括加强成本管理以及重新分配资源。” 据传,IBM正在启动一项名为“LEAN”的重组计划,IBM全球服务部门的职位会进行大幅度的削减,这些职位会从美国转移到印度和中国。业内人士估计,这次“乾坤大挪移”涉及到的职位变动将超过10万人。当然,这也不是IBM的第一次“瘦身行动”了。早在2005 年,IBM就曾经裁员1.3万人,只不过那一次被裁掉的职位绝大多数都在欧洲,而这次终于轮到美国了。 资本市场给了IBM相当正面的评价。4月底,IBM的股价突破了100美元大关后继续上冲,并稳定在100美元之上,这也是近5年来的头一次。 如果只是单纯从财务数据上来看,作为“企业IT架构师”的IBM依然利润丰厚:2006年IBM实现销售收入914亿美元,净利润94.9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仍然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销售收入220亿美元,净利润18亿美元。 但是,一些不祥的信号已经出现。今年第一季度,IBM在美国市场的增长率为零,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则高达21%。更让IBM担心的是,IBM已经开始出现“增人不增效”的情况:近3年时间,IBM的员工人数由31.9万增加到了35.6万,增长了11%;而人均销售收入则从29.7万美元下降到了26.7万美元,下降了10%。 而且,蓝色巨人前进的步伐已经越来越迟缓。去年,美国IT服务的传统三强IBM、EDS、CSC均只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而新兴的印度IT服务公司却仍然在高歌猛进——印度四大IT服务商(TCS、Infosys、Wipro、Satyam)均取得了接近50%的增长,Infosys的营业收入更是突破了30亿美元。 当然,与印度“小兄弟”相比,IBM“老大哥”仍然拥有令人羡慕的前端能力,IBM的销售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仍然是独步天下的。2006年,IBM的人均销售收入仍然高达26.7万美元,而Infosys仅有4.9万美元。但是,IBM的后端能力尤其是低成本生产能力却已经略显不足——目前,仍然有多达 12.7万名员工驻扎在美国这个高成本国家。虽然IBM已经花大力气向印度等国家转移职位,去年一年IBM就在印度增加了1.6万个职位,使其在印度达到 5.2万人的惊人规模,但是这仍然难以满足IBM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而如今印度人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后端能力,尤其是低成本生产能力——Infosys已经拥有7.2万名员工,由于大部分在印度本地,其平均人力成本尚不到IBM的1/5。 印度人也开始强化其前端能力了。从最早派员工去帮助美国公司捉“千年虫”起步,如今印度公司也开始提供从软件测试、软件编程到业务流程外包甚至IT咨询的一揽子服务了。也就是说,IBM能做的,印度人基本上都能做了。今年,TCS更是从德意志电信旗下的T- System手中拿到了一个高达10亿美元的IT服务合同,这也是印度公司拿到的第一个10亿美元的合同;而每位客户为Infosys带来的年收入也从 2003/2004财年的270万美元涨到了如今的468万美元 如果打个形象的比喻,IBM就好像孔武有力的狮子,有着超强的捕食能力,但是消化能力较弱。虽然狮子能够捕到很多食物,却经常因为吃不了而被迫丢弃掉。Infosys等印度公司就好比蟒蛇,虽然捕食能力稍差,但是却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消化能力,一顿能够吞下一头大河马。如果蟒蛇也具备了狮子那样的捕食能力,结果会是怎样?业内人士预测,三四年之后,全球10大IT服务商当中至少会有两家印度公司。 因此,狮子必须尽快获得蟒蛇那样的消化能力。去年年初,IBM曾经与印度第四大IT服务公司Satyam接洽,希望收购该公司,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后端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Satyam公司创始人和大股东Ramalinga Raju对此不太感兴趣而最终告吹。 那么另一个办法就是将IT服务职位加速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可以预见,未来IBM在印度的员工数量还会继续加速膨胀,目前,IBM在印度的员工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本土,有人预测这个数字很快就将突破10万。 而中国则很有可能会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在大连软件园发生的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回味:前几年,IBM负责外包的一位副总裁曾经来大连寻找转移基地,当时他急切地询问接待的大连市领导:“如果你这里有足够的IT服务人才,我会考虑将2万个职位转移到大连!”结果这位领导面有难色,因为当时整个大连恐怕连1万名合格的人才都找不到。不仅是大连,国内其他城市也都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我们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可是真正能够做IT服务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但愿中国的IT服务能够在剩下的不长时间里做好准备,迎接全球新一轮的IT服务转移浪潮。 责编:mary.chen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