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总裁研讨会专题讲师 耿启亮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整体分5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管理思想为何很难“落地”分3个章节:
本文属于第一部分,第四章节。
一、管理与信息化 1.组织管理为什么需要信息化建设虽然,前面已经探讨了信息对于管理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但这里,为了进一步体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管理,我们还是再从管理实战中去探讨和理解组织管理为什么需要信息化建设。 首先,我们从管理实战中各种问题,尤其是人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上探讨。 我们以组织对整体战略的理解为例。 当我们组织制定出当前的战略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组织内部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理解并认识该战略,从而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可由于组织各个子公司,各个部门对该战略相关的信息获取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和错位。对自身信息的掌握和了解总是远远大于对组织整体以及组织其他子公司或部门信息的掌握和了解。于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意识判断偏差,各个子公司,各个部门,按照自身掌握的信息都会对该战略做出偏向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本位主义随之产生。所以,组织在对整体性战略的认识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本位主义现象,各个子公司,各个部门都会无意识的更多的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去认识和理解组织整体的战略,很难真正站在组织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当我们各自对战略产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战略实施上的错位与偏离。于是,在管理上,诸如制度推行、时间管理、有效授权、知识管理、组织变革都将产生“执行”上的障碍和瓶颈,而问题的核心却并不在管理思想本身。 接着,我们再从解决问题的核心障碍,尤其是解决人性问题的障碍方面来探讨。 以组织战略实施,执行过程为例。 前IBM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写道: “上帝呀,却有太多的执行官并不知道,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而不会去做你期盼的事情。” 很多组织管理者看到这句话,非常震撼。可一到战略执行的现实中,一切都变了,我们根本就记不住布置了哪些事情,就算记住了也没办法做到“及时”检查,因为我们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我们真的要做到“及时检查”,那也很可能会陷入到“如何检查”的陷阱里去。
并且,所有的这一切,对于组织而言,尤其是集团型组织而言,还必须解决跨地域、跨时间的限制问题和过程控制问题。 而不管是对管理者、执行者还是对组织来讲,就算是想实现,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不是管理思想本身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思想意识的范畴,而是信息的问题。 过程信息和信息过程的单调与烦琐是激起人性反抗的主要原因,也是管理思想很难“落地”的核心原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很难直接从思想意识的范畴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的。 造成这些问题核心的原因——信息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些程式化的,基础性的工作。这些工作,靠人,靠思想都是很难实现的,但却是计算机和网络最突出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所以,组织面对核心问题,尤其是人性问题,更多的是信息层次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的手段去解决信息的问题。 2.国内组织管理信息化的进展与现状对于国内组织而言,管理需要信息化,大多数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但长期以来,困绕组织管理者的问题并不是管理是否需要信息化这个道理本身,而是国内各种组织前前后后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的艰难及极低的成功率这个现实。 道理谁都懂,管理者要的是实效。可是,为什么国内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不超过15%,而真正达到预期管理效果的还不到5%?究其直接原因,可能是软件厂商的,也可能是组织本身的,但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就一定有更深刻的,不能简单的从厂商或组织本身找到的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管理的范畴可以大致的分为业务管理和组织管理两大类,业务管理更侧重于对组织内事物的管理,而组织管理更关注于对人的管理。业务管理更侧重于对管理者专业技术知识的要求,而组织管理则更侧重于对管理者行为科学知识的要求。 业务管理包含了人事、财务、采购、生产制造、库存、销售、质量等等各个方面的管理; 组织管理包含了组织设计、个体行为管理、群体行为管理、工作管理、组织激励、领导管理、文化与组织建设、组织变革等等方面的管理。
从国内的信息化过程来看,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组织在信息化上更偏重于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比如财务系统、进销存系统、ERP系统、CRM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业务层面能够给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提升,但在中国,这些系统很难真正解决组织管理的根本问题,很难帮助组织实现真正的管理思想“落地”,原因是什么? 3.国内组织信息化建设为什么很难成功其实很简单:管理一定要符合人性,尤其是在中国。换句话说,中国的管理,管事容易,管人难,也就是说,业务管理“容易”,组织管理“难”。 这恰恰是国内组织管理者普遍忽视的一点——组织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学又称:组织行为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观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组织行为学主要关心管理实践中两个核心命题 ——提高工作绩效、提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 泰勒、法约尔、韦伯、厄威克、克里克等给出了管理的精确定义。更多的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强调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而霍桑、梅奥、勒温、马斯洛等人逐渐将行为、心理学、社会学引入到管理之中,管理价值观也就随之发展,管理者便越来越重视另一个核心命题——提高人在工作中的满意度。也就是越来越重视对“人”的管理。 而中国恰恰需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人”是基础,只有管理好了“人”,事、业务才会真正的顺起来。 但国内组织管理者普遍缺乏对组织行为学系统化的学习,目前也只是处在组织管理价值观和方法体系的成型期。更重要的是,国内组织缺乏组织行为管理方面体系化实施手段的支撑工具。 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内众多组织实现了信息化,但成功率却普遍很低的原因所在。 4.国内组织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与挑战近几年来,国内管理界与组织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对“人”的基础性管理(也就是组织管理)的严重缺失及其重要性了。不仅在管理思想上形成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组织管理者把探索和思考的方向从以往的“寻求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上转到思考“现有的管理思想如何‘落地’”上来,而且,越来越多的组织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上试探的引进了诸如:HR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网站系统、邮件系统、IM系统,试图从信息的沟通、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的激励等方面提升组织管理水平,但遗憾的是,这些系统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方面对管理带来帮助,但它们还并不是真正的“组织管理信息化系统”,并不能从组织行为管理本身为组织管理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而且,其中许多系统在设计上依然没有摆脱“业务管理”的束缚,依然是简单的从“业务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成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管理者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真正目的在于:如何让组织管理的战略、思想、方法真正执行下去,也就是如何让组织的管理思想真正“落地”。 所以,这就要求信息化必须真正针对组织管理本身而建设,同时也就要求信息化工具:
同时,也就使得信息化工具必须完全基于组织行为管理本身而设计的,真正针对管理思想“落地”而设计的,从而使她具有三大特点:
本书的重点不在于介绍该种信息化工具本身,所以,这里我们对其设计、特点、功能等都不做进一步的探讨。而把眼光更多的聚焦到管理思想如何“落地”的问题本身之上,从管理实战,到人性问题的分析,到意识层面的思考,最后借用信息化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管理思想的“落地”。 由于针对组织行为管理而设计的,专注于管理思想“落地”的信息化工具本身在国内软件及管理咨询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本书在探讨具体的管理实战中需要信息化工具解决“落地”问题的时候,将简单的借用用友致远协同管理系统——A6作为具体功能实现的依据,请读者参考,同时也对用友致远提供的相关帮助表示感谢。 责编:李华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