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创新(by AMT 管政)

  作者:管政
2003/3/31 10:55:05
本文关键字: 综合 企业管理前沿

摘要: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创新的关联性怎样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

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创新

by AMT 管政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针对整个国家来说的。就企业来说,创新一般分为三个方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速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近期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阐述的一个战略思想。那么,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创新的关联性怎样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信息化。因此,企业信息化是现阶段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要把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落脚点或切入点。先进的信息系统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按照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设计的,是将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融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优化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助于控制库存与流动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灵活响应市场变化,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CAD的应用为代表。第二阶段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第三阶段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在第三阶段又大致分为三个发展过程:从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前后,以会计电算化为特征;从1995年至1997年,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从1997年至今,以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主要特征。第四阶段,开始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以电子商务的切实应用为代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支撑了企业实现对个性化客户的细化管理,实现对市场需求动态变化的实时响应,实现全球化竞争优势的持续提升。

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创新这一概念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概念包括了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组织。这个定义一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创新与发明不一样,创新是根据客观的需要,把已有的生产要素,已有的条件、技术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飞跃,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但是它必须能够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东西,能够提高效率。

管理创新是指引入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组织方式而实现的创新;制度创新则是指引入新的体制和新的机制而实现的创新。从广义上说,制度创新应该包括在管理创新之内。制度创新对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没有规章制度不行,但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能够从机制上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技术创新则是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能改善或升级而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或新的工艺流程。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三、中国的企业创新面临新挑战

“不创新,则灭亡”这句话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大呼声。中国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引起这场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迁。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传统工业经济开始加速向知识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后半期呈加速趋势,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企业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完成四项任务:制度重建、机制重塑、结构重构和国际市场对接;而集中到一点就是企业必须进行全面创新。

新世纪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WTO的大环境下,企业创新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总的来说,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而最新出现,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为支柱。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以“泰罗制”为代表的传统管理中,由于机器大生产是以机器为中心,工人只是机器系统中的“配件”。因此,人被异化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

此时推行的是规范的标准化管理。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开发,生产过程中人的创造性、个性、才能,在生产流动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变为人。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即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工业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然而,知识是一种无形的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资产,它与有形的物质资产不同,因此,需要有不同于对物质资产的生产和分配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式。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一项新的管理内容,它的任务就是管理好智力资本,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同时对企业管理观念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观念创新,意味着否定旧我,重新定位。观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具有自省性的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又要超越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作法。按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卡尔?富拉保罗的说法,“知识管理就是运用具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它是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既着眼于获得隐性知识,更着眼于获得隐性知识。因为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储存,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储存在雇员的脑海中,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美国《福尔斯》杂志1998年4月22号发表的题为《迎接知识经济》一文中指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储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它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所以,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创新的挑战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断加深,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浪潮,使得任何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企业的兴衰甚至存亡越来越取决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此态势下,中国企业要迎接国外企业的挑战,就必须努力加快自身的管理创新进程,提高竞争意识,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和个性化服务水平。

学习型组织对企业创新的挑战

组织结构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技术、人员、任务等多项变量的函数,当某项或某几项变量发生变化影响到企业整个组织结构与行为方式时,就必须从战略高度来重新规划企业的组织结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其它?)都必须与这些因素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而组织能否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它的学习能力。如何构建一个能不断学习的新型组织及什么样的人能更好的领导这种学习型组织呢?对组织而言:学习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学习包括领导者的学习和所有员工的学习。领导者(不仅是领导者个人,而且是领导者群体),应从其传统角色——发号施令的老板,作为把握方向、制定关键决策为团体鼓劲的人,根植于个人英雄主义而非系统主义的世界观里;发展到适应新形势的新角色:设计师、导师、服务员。

企业各种用于决策的数据,经过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处理后转化为企业有价值信息。但要转化为更高价值的信息,需要经过人的头脑过滤、分析、重新组织。这些企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思维层次上,人则成为具有高度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密集的人。而企业就要通过学习型的管理,使这样的个人能够更有效地成为优秀的未来资源。可见,个人和组织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可持续的学习有下述形式:一是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和产品开发中学习;二是客户作为企业中共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成为获取信息的外源;三是组织内部成员间加强联系,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四是培训不再是一次性,而是持续不断的活动。员工接受培训的空间释放到组织内部的任何地方,也许是走廊的谈话,或者是个人办公桌上、午餐桌上,中午小憩时的各种交流。

四、企业信息化助推企业创新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到底有什么用处?从表面上看,企业信息化似乎就是买设备、上系统,但事实上,它决不是简单的以计算机网络代替手工劳动,而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管理革命。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化内容的建设。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注重战略与策略相结合,首先企业应当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合理进行企业的IT规划;然后企业再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分布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对原有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进行变革。变革的过程同时就是创新的过程,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企业信息化如何助推企业创新。

(一)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德国学者科特勒认为:无论产品创新,还是工艺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创新,其成功与否越来越来取决于组织与管理的结构及整个企业活动的协调。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同时管理创新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科特勒同时还强调了企业创新能够获得成功的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和一个富有经验的专业性的管理”。管理创新是永恒的,管理理念永远导引着企业管理者超越自我,超越已有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而一步步走进管理的自由王国。

在中国,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而这显然不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使用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根源于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发达国家。因此,企业在搞信息化建设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国外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再结合国情、厂情,必定能够顺利地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具体来说,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销售管理以及服务管理等。

(二)信息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发和生产自动化需要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和控制,这就是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已成了未来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企业首先要以信息技术加快技术创新,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拥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拥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显性效果。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相应的技术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其次,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企业建立一种完善的、良性循环的技术创新机制。

(三)信息化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体制创新。体制创新的首要目标就是产权明晰和权责分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十六字方针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十六字方针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因为企业在执行这些方针时,离不开信息的共享和及时流通与更新,离不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运作方式。

环境在变,它呼唤企业要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自我蜕变,要不断跳出旧的发展模式,甚至需要自己建立新的“游戏规则”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核心能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尽快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面貌,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新时代的企业创新与企业信息化密不可分。

责编:管政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宋新宇

一个好的培训能在下面六个维度上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也应该是企业衡量培训效果真正的关注点:

管政 专栏

rss订阅
管政先生,江苏人,管理学博士、CRM专家顾问,现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 参与了科技部、钢铁工业协会、企业的不同类型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出版了CRM著作一部——《中国企业CRM实施》;编译了美国2001年最畅销CRM书籍——Jill Dyche的《CRM手册》。在《企业管理》、《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计算机世界》、《软件工程师》、《21世纪经济报道》、《知识经济》等平面媒体与信息化网站上发表信息化领域的文章百余篇;并在AMT、天极网、CTI论坛、e-works、支点网等国内著名的信息化网站上开设了专家专栏;参加了“第二届CRM在金融”、“2003年上海客户关系管理研讨会”等多场研讨会,并作了重要演讲。 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技术复杂性、管理定制性和发展层次性。因此,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性、企业规模来分析当前和未来的信息化需求,确定企业信息化 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及分步实施的思路与内容。 在摸索中前进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学习、应用、改进、再学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十分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未来。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