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润物无声”大产业在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的信息处理技术中包括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这些都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甚至成为网络卖家和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阿里巴巴旗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6月底,已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提供贷款,贷款总额累计超过260亿元。他们能拿到贷款的关键之一,正是此前网络交易的诚信记录。全国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行保障部总经理王永刚对此感慨万千:“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几小时就能发放,而我们最快也要7天。他们靠的就是开放平台的渠道优势,和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信贷的成本。” 不过这些都还是基于自己平台内部产生的数据,如今互联网巨头们还通过频繁的并购与合作,将外部数据纳入大数据处理的范畴。比如:阿里巴巴在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权后,宣布打通淘宝与新浪账号,让微博产生的隐形消费需求和淘宝的显性消费数据得以整合;百度将19亿美金砸向91手机助手,从而获得了1.27亿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相关数据;腾讯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直接向线下企业提供大数据技术下的客户管理增值服务。用户在哪里?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互联网巨头们正在拼凑一份涵盖方方面面生活图景的数据图。 智慧城市释放数据“能量” 对于广东佛山的“12345”市民热线来说,每一通来电都是宝贵的“数据财富”,不光是话务量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这些音频中的核心数据被提取出来,并被统一组织、存储、管理和应用,市民们集中的诉求会被直接向各有关部门反映,成为政府决策分析的数据支撑。 尽管目前大数据相关的商业模式还集中于企业应用,但与电子政务相适应的服务则被不少人当做大数据技术未来的又一重要的应用场景,大数据也因此被视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邬贺铨告诉记者,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是智慧城市的智慧之源。大数据能够使政府的决策与服务、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及城市的运营与管理方式,实现“智慧化”或“智能化”。 然而,将这部引擎发动起来,却首先需要数据的开放与整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调研员李广乾表示,数据开放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创新“源头”。大量数据的可获得是大数据价值实现和最大化的前提。 在美国,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通过“一站式”政府数据下载网站向社会公开各类非保密的数据库。如今在这个网站上,有超过40万种各类原始数据文件,涵盖了农业、气象、金融、就业、人口等近50个门类。 在我国,各地也在探索数据开放的机制和方式。作为“大数据”惠民的一项重要探索,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预计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开通,为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表示:“政府部门大量信息资源,如果能开放给社会利用,会创造更多价值。”目前,北京市已有29个部门公布了400余个数据包,点击量最高的“土地用途分区”已被下载684次。在上海、广东、浙江、重庆等地,不同形式的数据开放也在探索之中。 随着数据公开,大数据使用的监管也被提上日程,有关专家建议,应该尽快出台大数据相关的顶层设计方案,划清保密信息、商业公开信息和免费公开信息、义务公开信息之间的界限,并且明确信息公开和数据使用的责任与义务。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