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容灾: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在容灾的本地和远程两端之间的通信链路是远程容灾方案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大的影响是在TCO方面,这是由于通常在远程容灾方案中通信链路是最昂贵的开销。 本文关键字: 远程容灾 在容灾的本地和远程两端之间的通信链路是远程容灾方案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大的影响是在TCO方面,这是由于通常在远程容灾方案中通信链路是最昂贵的开销。 远程容灾的需求 距离 预防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本地数据中心与容灾数据中心之间需要保持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距离。一般同步中心要求100公里左右,异步中心可达几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 性能 任何通信技术能力的两种最基本的衡量手段是: 带宽——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链路可移动数据的总量。根据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定)需求,如果容灾中心只需满足远程磁带备份功能,带宽要求< 50Mbps; 如果要实现数据中心整合功能,带宽要求在50Mbps~1Gbps; 而远程磁盘镜像需要的带宽在1Gbps以上。 延迟——将数据从链路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总量。在容灾的本地和远程两端之间传输数据产生的延迟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两地距离导致的延迟,二是两地之间链路带宽导致的延迟。 远程容灾的拓朴结构 从拓扑结构上看,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三种: DAS、NAS和SAN,远程容灾方案一般采用后两种。 NAS(图1)是一种特殊的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嵌文件服务管理工具,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它是基于LAN(局域网)的,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级的I/O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拓朴结构 SAN(图2)实际上是一个专门的网络,独立于传统的LAN之外,通过网关设备和LAN连接。SAN采用了面向网络的存储结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具有寻址灵活、可远距离传输数据、I/O性能高、存储设备利用率高和用户的高共享性等特点,是一种全新的存储体系结构。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拓朴结构 责编:陈慧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