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盘 vs 磁带:一场虚构的战争在如今的民用消费领域内,磁带介质的身影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早已被广泛应用的 CD、DVD等光存储产品,以及基于磁盘的数据存储系统。这就很自然地让人们进一步联想到,作为在存储行业中叱咤风云几十年的磁带系统,是否也将不得不面对同样的命运呢? D2D的备份速度 关于D2D设备的备份速度,有很多准确可信的测试数据,它们往往都显示了如今的D2D设备的备份速度是普通磁带系统的10倍。但是,如果在现实中只注意到这些看上去十分令人满意的数字,我们的IT经理们往往就会被其误导,认为这个速度就是我们将会在D2D设备中得到的真实体验。当然,如果以一套高端的D2D系统与那些被胡乱设置或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的低端磁带系统进行对比的话,其结果确实可以达到让人惊讶并满怀期待的效果。但是,我还是要建议我们的IT经理们要保持冷静,要看到更深层次的性能问题。 在对这些各种各样的D2D产品的测试中,Diogenes Analytical Laboratory并没有选择产品所标注的基本性能指标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那些标注的基本指标往往并不能反映在实际操作中产品所表现的真实状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对某些系统的传输速度进行测试。例如在某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数据的真实传输率仅为35MB/s。这听起来确实让人非常沮丧,要知道这个速度仅与一个单独的LTO-2磁带驱动器的传输速率相当。 这个数字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对整个相关的存储系统的调试工作对于D2D系统性能的重要性,而此项工作的重要程度甚至高于对磁带系统进行调试的重要性。系统管理员们依然需要对整个备份环节中所涉及的每一个方面进行优化。这些方面包括: * 备份/介质服务器 如果在备份过程中,服务器的处理器使用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80%,那么就应该及时升级服务器的处理器和内存。 * 网络带宽 网络连接(不论是LAN还是SAN)的速率必须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 * 目标设备的速率 目标设备(不论是磁盘还是磁带)必须能够应付与之相连的设备的传输速度,以便及时读写数据。 * 数据源设备的输出速度 作为数据源的阵列与备份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速率,应该要高于D2D系统中其他部分的传输速率。 这四方面往往是影响备份性能问题的最普通的因素。如果其中的一方面没有被解决好的话,那这一方面就会像水桶上最短的那片木板,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在我们的测试中,问题往往被发现是出现在备份服务器身上,而并非那些D2D设备。 D2D/D2D2T的优势 在测试中,Diogenes Analytical Laboratory还发现,只要系统整体的传输速率高于磁带性能,我们就能够体验到D2D技术所带来的多项优势。例如,单独的文件恢复工作总是可以在瞬间完成。因为这个过程不需要涉及到找磁带,读取磁带或扫描磁带这些步骤。但是在完成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卷的工作的时候(例如恢复整个的数据库或系统),系统整体的传输速率就成了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此外,D2D系统还省去了以往磁带产品所带来的“擦皮鞋”(指磁带不断地启/停)或“回倒”等一系列麻烦。 D2D(磁盘到磁盘) D2D技术通常是通过使用相应的设备来实现的。而这些设备中所使用的阵列往往是由廉价的ATA 或Serial ATA(SATA)磁盘驱动器所组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D2D设备是与磁带设备不同的。D2D设备拥有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整个系统和数据的传输。同时,这些D2D设备几乎都支持其他软件厂商的备份/恢复软件,来帮助系统从主要的存储资源处来获得数据。而且在某些情况下,D2D设备也可以通过使用复制软件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转移(包括本地和远程复制)。 在大多数情况下,D2D设备对于标准的备份/恢复任务来讲,是目标存储设备。因此它们往往被人们看作是很“温顺”的设备。在现实的大多数(并非全部)情况中的确如此。并且,使用D2D设备规划备份/恢复工作并不比直接到磁带更困难。然而,如果存储管理员想要进行离线式的磁带保存,那么就必须规划一个D2D设备向磁带设备转移数据的子任务了。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由于备份/恢复应用而复制的数据都将在备份/恢复的目录中被记录和管理,这就大大简化了以往的管理工作。事实上,对于D2D设备来讲,每天需要我们做的就只是进行一次最初的 “Setup”和配置就可以了。 而对于D2D备份方式来讲,一个主要的不利因素就是它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数据转移(如果存储管理员想要对数据进行离线式的磁带保存的话)。一般来讲,用户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可以先让数据写入磁盘,然后再从磁盘写入磁带中。第二,这两个过程也可以同时进行。如果执行第二种选择,那么备份服务器将要同时处理这两个任务。另外,在数据流最大的时候,所需要的带宽将可能达到平时的两倍。如果是第一种磁盘和磁带进行顺序复制的情况的话,那么系统的处理时间也将会加倍。同时离线磁带的转移工作也会被延长一段时间。并且这还会增加数据丢失的风险。 D2D2T(磁盘到磁盘到磁带) 由于D2D2T设备自身拥有将数据转移到磁带介质上的能力,因此相对于单独使用D2D设备来讲,D2D2T设备在应用上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几乎所有的D2D2T设备都能够以磁带格式来记录数据,并且模仿带库级的磁带设备。这就使得通过D2D2T设备向磁带设备转移数据的任务变得异常地轻松。而实际上,对于那些始终运转的备份恢复应用而言,这些D2D2T完全就是普通的磁带设备。 在某种意义上讲,D2D2T的特性与前面我们所说的D2D的特性正好相反。它拥有专门的单元和程序来负责将数据从磁盘上转移到磁带上。并且整个过程并不会对备份服务器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有些情况下,D2D2T设备中的数据并不一定要等到对主数据源的备份任务彻底完成以后,才能够开始向磁带设备转移。这样就大大的缩短了由于磁盘拷贝与磁带拷贝之间的不同步而产生的时间延误。当然,这整个过程依然不会对你的服务器和网络造成任何影响。此外,在整个数据的迁移过程中,D2D2T设备能够随时对处于任何阶段的数据进行管理。 D2D/D2D2T伴生的问题 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些优势都是有代价的。我们在享用这些D2D2T设备所带来的新功能的同时,也要承受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并不简单!如果一个存储管理员因其提供的先进功能而决定选择使用某一D2D2T设备时,请在正式实施决定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这些先进的功能,经常是不在原先的那些备份/恢复程序控制管理范围之内的。例如,在D2D2T设备完全自主地(整个过程没有其他设备或应用的干预)将数据转移到磁带上的这一过程中,系统中的备份/恢复程序对这些在磁带介质上新产生的备份数据却一无所知,这就增加了出现单点故障的风险。因为一旦D2D2T设备出现了故障,那么其上面的备份数据将完全不可用。除此以外,系统中的那些备份/恢复软件对于已经保存在磁带介质上的备份数据同样也是一无所知的(因此一样无法管理和访问)。因此,多数IT组织都会建议用户在部署D2D2T时做好冗余,以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 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麻烦还远没有结束。有些D2D2T设备会支持虚拟条码,这一般会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设备对磁带上的物理条码进行1∶1的完全扫描复制;另一种就是由D2D2T设备生成一个与物理条码相关的逻辑列表。在第一种情况下,一旦某盘磁带发生故障,那么就会产生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员要么在两边的系统(D2D2T和磁带设备)上进行全部物理条码的重新复制映射(这是由于系统中加入了具有不同条码的新的磁带以替换出故障的磁带),要么就将故障磁带上的条码标签撕下,贴到新的磁带上面,而这个过程,极有可能造成条码的物理损坏。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话,一旦D2D2T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这是因为那些传统的备份/恢复软件将无法读取那些由D2D2T设备生成的磁带条码逻辑列表及其相对应的物理磁带。 最后还可能发生在D2D2T设备身上的问题就是在进行数据恢复的过程中,磁带上的数据在恢复到系统主磁盘上之前,会先恢复到D2D2T设备上,然后再由其转发到主磁盘上。我们都了解,在数据恢复中多了一个环节就意味着多了一个可能发生问题的隐患。因此在这里,D2D2T设备再一次成为了可能发生单点故障的平台。除此以外,就算是所有设备运转正常,增加的这个中间过渡程序也会增加整个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而如果说D2D2T技术减少了备份时间的话,那么同样的,它却增加了恢复的时间。 最终我们发现,对于到底是应该选择D2D2T设备还是D2D设备,根本就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所谓正确的方案就是合适的方案,这取决于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详细的整体的实施方案。一般来讲,D2D的备份恢复方案提供了简单确定的应用,但功能相对单一。而D2D2T设备在功能上虽然要强于D2D设备,却也同时带来了管理上的复杂性和应用上的风险性。并且,相对于磁带而言,它们也并没有像厂商们所宣称的那样完美和激动人心,很多问题都尚待解决。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发现正如本篇开始时所预料的那样,这些“新”的磁盘阵营中的“猛将”们虽然每个都各怀绝技,初生牛犊,但也确实存在许多不够老练,不够成熟的通病。不过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如今的磁盘技术的实力正在不断地增强,同时人气也越来越旺。对磁带技术产生了足够大的威胁。不过现在我们依然不可妄下结论,毕竟这场战争的另一位主角还未出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磁带是如何进行它的“绝地大反攻”的。 责编:陈慧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