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撑奥运气象服务系统的“幕后英雄”在闪亮登场的北京奥运会即将精彩谢幕的时候,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又一次进入超常规备战状态。此时,气象服务保障的中枢神经进一步被激活,在“幕后”承担奥运气象预报服务任务的信息网络保障工作团队也迅速紧张起来。 奥运信息网络保障:用数据说话 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主任刘旭林说:“在奥运会期间,天气会商频次增加,数据传输加密,所有数据都要通过信息网络传输来实现。”他的搭档信息中心副主任窦以文补充了一连串的数据:“每天,我们通过奥运产品分发系统要发送文件36273个;传输雷达基数据36000个;传输探空和GPS数据6332个;发送FDP产品10.91G、观测数据40G;短时临近交互预报平台vips数据服务器每天传输的数据大概是3300个;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产品数据服务器每天大概传输400兆信息。另外,从7月21日8时到 8月23日8时奥运天气网站的访问点击量达到10222570次。还有城市运行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常规业务系统等等的信息传输与维护都由我们信息中心来完成。” 如果说天气预报是气象服务的“大脑”,那么信息网络就是为“大脑”输血的“动脉”;如果说气象服务是“系统工程”,那么信息网络就是连接系统各环节的“中枢神经”。在北京市气象局信息中心,奥运信息网络保障的“战斗”激烈程度、人员所承受的压力毫不逊色于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天气会商室里的预报员。 奥会开幕式前,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系统办公室主任、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王玉彬曾语重心长地给刘旭林写过一封邮件:“无论如何,奥运气象服务网站将拥有奥运会期间数量最大、素质较高的公众用户群体!换句话说,此间将有一个最大的用户群体用眼睛盯着你们的工作!与此同时,那些为之奋斗了数年的气象工作者也都靠你们去向公众汇报和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如果网站运行监视和维护不到位,那将是……” 王玉彬之所以这样凝重,的确是因为经过奥运气象服务的七年筹备,各赛区已建立起的气象探测系统、预报警报系统、气象信息发布系统等等,都要通过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来链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这个中枢传送到 INFO2008、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北京奥组委内部网站以及其他专线气象信息终端,传送到北京水、电、气、交通等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传送到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街区显示屏、天气预警塔等各种发布载体,传送到奥运大家庭。 在“幕后”支撑奥运天气预报和服务 刘旭林说,奥运会期间信息网络保障工作主要有四大工作任务,“这四大任务就是四道关口,即通信保障、产品信息服务、设备保障和应用软件系统支持”。 在奥运会期间,信息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打足了百倍的精神。“我们的工作主要在幕后,是间接地做奥运天气预报。当然我们也知道自己工作的分量,要绝对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这是我们在奥运期间最重要的事情。”信息中心的余东昌笑着对记者说。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是一个由不到30人组成的团队,余东昌、姚勇、王亚江、张代平、陈光……他们为百年奥运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奥运气象服务系统。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