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能否影响科学传播总之,云技术变更了科学传播和教育的生产方式和用户消费方式,同时也提升了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云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内容产品与相关服务,使我们的科学传播水平与效果达到新的高度。 《2011中国站长调查暨互联网生态报告》提出了以移动服务为中心的互联网7个方面的新发展趋势:连接性、开放分布、web网站、移动性、App应用、位置基点,以及社会化网络。 为了适应上述七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当前互联网已经产生了一些重大的技术性变革,具体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社会化网络、移动化和云计算。这三个方面的变革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对科学传播会有哪些重要影响,特别是云计算对科学传播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社会化网络已经成为当前科学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最早的信息发布是通过网站以文字形式发布,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社会化网络而传播,社会化网络的指数化传播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例如通过新浪微博等社会化网络,任何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快速传播相关信息,并获取广泛的受众。在社会化网络中,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传播的受体,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社会化网络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自媒体”。在科学传播领域,各传播主体一方面借助和利用社会化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等)扩大科学传播的影响力,同时一些机构也纷纷利用社会化网络技术构建自己的网络传播系统,如科学网、果壳网等。这种社会化网络服务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创作、传播与交流的个性化空间,这恰恰就是一种云计算服务的模式软件即服务(SaaS)。 其次,在云计算服务技术与理念的带动下,科学传播领域出现了科学传播云资源服务的应用案例。云计算的核心是按需、动态、弹性为用户提供相关资源和应用服务,它强调的是无障碍的跨平台、跨终端提供服务,而目前的科学传播云资源服务类的应用主要还是按需、动态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资源服务,用户可以以多终端随时随地的访问和享用云环境中提供的各类科学传播资源和内容,而无需关心这些资源具体的分布和格式等技术细节,这方面比例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科普资源网格”,用户以多终端的方式下载或在线观看数字、科普内容。 现在已经有相关机构开始研发如何为用户尤其是科学家个体提供科普内容创作云端服务系统。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科学院目前正在研究和建设的“科学传播云创作服务平台”。该平台综合分析了目前中科院科学家开展科学传播工作的类别和流程,将提供一套科普创作云服务以全面支持科学家的科普工作,包括科普活动组织、科普文章撰写、科学视频分享、科教旅游、热点专题协同创作、科学互动问答、电子期刊创作、科普网站建设等。该创作云可按需、动态为科学家开通相应的软硬件服务环境,提供统一的服务门户、监控、计费、支付等服务。通过科普创作云平台能够为支撑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成员单位(有固定的科普团队)快速持续开展本学科领域的知识普及与传播提供推力,特别是降低我国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时间、技术成本,探索一种全新的科学家便捷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模式。 云计算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使用所需要的云计算资源,而这必然推动移动终端和移动APP的发展,目前在苹果商城和安卓市场科普类应用至少有上千种。随着APP应用开发技术门槛的降低,今后一段时间内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移动科普应用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不久的将来在苹果商城中可能会出现“科技/科普”一个新的应用类别。 总之,云技术变更了科学传播和教育的生产方式和用户消费方式,同时也提升了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云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内容产品与相关服务,使我们的科学传播水平与效果达到新的高度。 责编:孔维维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http://www.vsharing.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