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转型升级该怎么落实?什么时候企业只有靠细致管理才能赚钱而不是靠盈利模式或者靠市场营销的时候,企业管理软件才会涌现新的高潮。那时候需要的财务细致核算、业务细致控制。 资金紧张,就要从低端升级到高端制造?升级的钱在哪里?升级的技术在哪里?升级的产品在哪里?匹配高端制造的人和规模人数在哪里?这些人和物料的运转资金在哪里?这都是互相牵引的问题。所以说,一个产业的变化,是很多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变化,牵扯了大量的老百姓。政府也不是印钱的,银行也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银行也是企业,也是上市企业,需要业绩说话。说到底,还是只能抓大放小。而大的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毕竟也有那么几家,救活千万家企业不现实,而且也未必能有成效,而大企业的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也高,所以政府肯定瞄准大企业,和银行联手扶持大企业。然后再以大带小形成配套,这是最有可能的走向。要走到这一步,必须供应链、分包制造、渠道管理等等信息化来配套,否则根本无法形成以大带小的整合协作规模效应。 人力资源成本在上升,这也是事实。全国物价都在涨,人们工资再不长就要出社会问题了。在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和之后,CCTV2 也对中国劳动力成本做了大量的报道,我们的制造和我们的工人工资确实有很大的差异,工资必须该长。过去那么多年,不就是原材料便宜、税收便宜、出口退税优惠高、制造人力便宜,才导致出口旺盛。而如今这些条件都已经不存在了。在社会舆论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威慑下,我们现在听到血汗工厂的报道就少了一些。但是,黑工厂、地下室制造、毒害物质原材料、童工、16小时工作制我们仍然能时有耳闻。人力成本上升,就转型到服务?服务是个什么东西?我们经常提服务,但我们经常无法说清楚服务。我们经常会说某某家服务不行。是服务态度不行?服务速度不行?服务质量不行?到底指的是什么服务?而高速公路、电信、银行、航空、宾馆、电子商务网站、饭店、电影院、旅游、健身、咨询培训、IT支持,我们处处都享受的是服务,而服务所代表的含义又是如此之大。到底从制造转型到服务,指的是什么服务?指的是维修服务吗?我个人的理解是,很多企业现在卖的是产品,到底这个产品你消费者怎么用是你自己的事。但现在很多产品功能很复杂,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功能,一个个说起来以功能说功能都觉得没啥用。但是套用场景就能理解了,噢,原来人家这样设计功能是为了干这样的事情的。我个人理解的服务就是这个服务,是产品应用服务。不仅把产品销售给顾客,还得帮助消费者如何用好产品,如何发挥产品的最大使用效果。但是如何让一个惯于制造的企业去转型关注服务关注消费者的实际应用呢?这非得客户关系管理不可。 过去办企业,挖资源、污染生产、污染排放、有毒制造,利益关联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政府打击力度颇大,这些黑企业也收敛了不少,也有不少这类企业办不下去关门转行另找投机。影响环境、枯竭资源的生产是不让搞了,那搞什么?看到建议是整合产业链资源我不是很理解。以后再深入理解了再细分析。 风险控制能力低,这个我不相信。看到这点,我想起了去年特别流行的一本书,是万通房地产董事长冯仑写的一本书叫《野蛮生长》。现在在中国企业界主流操盘的还是像冯仑一样年龄层次的人在做企业。他们经历了懵懵的文化大革命、深圳特区开放、下海南、90年代国企改制、2000年后的新经济。他们有着:侠、男人、赌、面子、商场等等的情怀,冯仑也在书中流淌着这种气质,既对这种气质留恋,又对未来职业化责任化股份化公众化操盘企业而肃穆关注。不是我们的中国企业家或老板风险控制能力低,而是人们对于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处处是机会、社会快速转型、政策快速变化、商业竞争环境不断加剧复杂化多层次化、官商法之间纠葛变化的一种机会主义。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时候不干什么时候干?要赔,咱就这一条命(不少企业老板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欠债或欺骗太多突然卷款人间蒸发就是这种心理),要赚,咱就发财了。这种心理,是典型的赌徒心理,怎么会去想着控制风险呢(想想2007年股市大涨全民炒股的时候是多么典型的赌徒心理)?金融危机其实也是个好事,至少可以让一些人头脑冷静冷静,让他们知道投机越来越难,只有扎扎实实的做事情才能渡过经济冬天。只有把心收回来,把眼光和精力又重新投射回企业的具体业务运营和增长上,企业才需要管理,才需要细致的管理。只有细致的管理,人才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复杂组织分析能力,因此才会想到计算机的优势。所以,什么时候企业只有靠细致管理才能赚钱而不是靠盈利模式或者靠市场营销的时候,企业管理软件才会涌现新的高潮。那时候需要的财务细致核算、业务细致控制,已经不是现在简单的财务记记账、简单的做些入出库能够满足的了的,所以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软件,平台化的、业务细致参数个性配置化的、多组织化的财务业务处理软件必然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升级换代。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这次的转型可不能类比过去改革中出现的几次转型。因为,大家从种种趋势已经看出,我国的企业改革正在朝向越来越正规、越来越真正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前进,投机机会会越来越少,踏踏实实的回归本业经营做好本业经营在本业上下真功夫才是真正的路。最先顺应潮流做到,必须信息化匹配。国家成立信息化和工业化大部委,就是希望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这是国家改革战略的明确意图和发展方向,这就是国家改革的下一个趋势,看谁能最快识别准、抓住、做到。 你要把你的企业带到哪里去?你怎么走?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http://www.vsharing.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