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模式转型与企业战略

  作者:辜胜阻
2009/11/17 16:57:53
有很多新型的产业也会创造很多机遇,美国“巧实力”强调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合,而达成整体战略目标。企业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和消费者需求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经营智慧等软、硬实力来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关键字: 后危机时代 发展模式 转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共同研讨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模式转型与企业战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今天的演讲。

    一、持续要有新动力

    刚才的屏幕上播放了经济复苏的强劲劲头,2007年经济增长13%,但是到了2008年底下滑6.8%,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滑到6.1%,第二季度呈现复苏的迹象,是7.9%,第三季度是8.9%,但是现在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非常关心这样一种复苏是不是可持续的?我们会不会有二次探底?会不会是W型的?这里的可持续,我认为关键在于扩大民间组织和消费组织。

    第二点,发展需要有迅猛时期。我们应该看到这次复苏政策在保增长方面起到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把握结构方面面临的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繁重。所以我们的结构挑战首先要调整消费结构,建立消费指导性经济;第二是调整财富的结构,我们要扩大中产阶级,因为富人是有钱不消费,穷人是无钱不能消费,而消费的是中产阶级,中等收入阶级;第三是要调整城乡结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了成功,调整城乡结构是城镇化的发展,是指导未来的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径,可能比十大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要大;最后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如果从GDP角度看我们的服务行业至少滞后是15-20年,如果从就业的角度看服务行业至少滞后20年,所以我们的外需受到很大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面临制造业困难,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我们共同探讨后危机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经济走向蓝海战略,要发挥巧实力,有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我们怎么样实施蓝海战略,要构建新奇特色,发展要有新模式,企业要有新战略。

    我们现在要看怎么样实现V型。刚才讲到世界各国GDP同比名义增长速度,中国第一季度是6.1%的增长速度,第二季度是7.9%,第三季度是8.9%,美国第一季度是-3.3%,第二季度是3.8%,第三季度是2.3%。和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金砖四国”比较,我们的成绩都是非常漂亮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我们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五强五弱:一是保增长强劲,调结构不够;二是投资效应强,消费拉动弱;三是公共投资强,民间投资弱;四是经济硬件设施强,社会软件设施弱;五是大企业强,民营企业弱。现在我们要扩大消费,第五点是国有大企业强,民营小企业弱。

    我们通常说经济增长有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但是在投资方面民间投资不够。以广州为例,前三季度,广州国有、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0.3%和0.6%。现在新的三架马车,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而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3.4%,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5%。外需依赖型经济难以为继,“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模式已经结束,比如产品设计环节就拿走8美金,而生产环节指标仅仅0.3美金。出口退税是穷国补贴富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了大量经济、社会、生态问题,继续坚持的成本很高。中国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由外需依赖转向内需驱动是顺势之举。

    2009年“三架马车”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2009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速是7.7%,投资对此的贡献是95%,消费的贡献只有52%,出口对GDP增长空间是负的47%。我们现在的GDP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民间组织和消费,GDP增长主要靠政策指导,这需要调整,要治本而不是治标。

    二、改变结构失衡,转变发展模式

    第二点,怎么样改变结构失衡,转变发展模式。

    这次危机有很多企业倒闭,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改变传统发展模式。首先是消费结构要调整。我们看中国居民消费占国家GDP支出只有38%,发展中国家只有59%,而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支出占国家GDP的比例是62.5%。我们看到中国的比例比其他许多国家低,在国家GDP支出构成中居民消费支出比例非常低,这是很大的结构上的失衡。所以有人说中国和美国经济完全相反,外汇储备是烫手的山芋,外汇储备支撑美国高收入。在居民消费当中的国有消费中,中国农民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但是他们无钱不能消费;还有的是有钱不敢消费,因为社会投资和公共服务跟不上,特别是社会保障。现在我们说教育、医疗和养老形成了新的三座大山;再有就是消费主体突出中产阶级缺位,中产阶级不足;最后是消费的环境不够好,中国的消费环境要进行消费引导。现在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一般在30%-50%,但是近几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10%-12%。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而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2.4%。所以许多农民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并回到解放前。

  •     调整阶层结构,扩大中产阶级群体

    我们的消费模式存在后顾之忧。一个中国老太太赚了30年钱,晚年买了房子,而美国老太太是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还清了全部贷款。在美国汽车的消费,消费者购买汽车80%消费信贷,但是在我们国家消费信贷买车只有5%的人群。另外一个方面要从阶层结构展开讲,要扩大中产阶级的群体,因为中产阶级是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消费者。高、低收入群体对社会新增消费的贡献都不大,中等收入群体则具有显著的贡献,同时能够推动消费升级。

    我们现在中产阶级,2008年是22%-23%,美国达到80%,新加坡是90%,德国是50%。我们的消费拉动滞后最主要的原因是中产阶级比重太小,穷人太多。这也表明城镇化、增强服务业与中产阶级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关系很大:城镇化使农民变为市民,服务业可以使蓝领变为白领,创业可以使穷人变为富人。

    我们有一个统计,国有企业在中产阶级占15%,私营企业占10%。在我国,中小企业直接创造了中产阶级最大的组成部分:1200万投资人和近3000万个体工商户。有些国家中产阶级的比重是80%,我们现在只有20%多一点。我们现在城镇化率只有45%左右,另外产业结构中间服务业比重也是相对低的,只有40%,高收入国家是70%。每千人用友中小企业数,我国是约9%,发达国家是40-50。因此,我们要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的环境,让更多人群创业和就业。

    大家的创业激情不高,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迹象,这是和金融危机有关的。在调查中,当前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我们在城镇居民中间,创业依然不到5%;全国75%的大学毕业生渴望创业,有行动者仅占1.94%,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已达到20%左右。2009年春节,返乡农民工达7000万人,但创业农民工不足一成。所以我们的社会要营造好的创业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创业,这样才能培育中产阶级。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三次大的创业浪潮。当前,以农民工、大学生为代表的第四次创业高潮正在形成。我们应该支持和引导他们。这次金融危机引爆了电子商务,从2008年9月至今,淘宝上新开店铺每个月近20万家,每天有5000人在淘宝网上开店,网络创业热潮正扑面而来。农民工面临大量的就业困难。安徽省累计有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0多万家,吸纳22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

  •     调整分配结构,建立均衡共享模式

    我们应该看到收入分配格局存在问题: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GDP以两位数10%增长,但是财政收入是20%的增长;从劳资两方角度看,财富不断向资方集中;从行业角度看,财富不断向垄断行业集中;从城乡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现在中国劳动者报酬只占GDP的39.7%,发达国家是60%。1979―2006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6.03%下降到11.03%,而经济发达国家,这个比重大多在50%以上。2000-2007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51.4%下降为39.7%。

    垄断行业职工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是垄断性因素造成的。在1978年时候城镇收入和城乡收入之比是2.37,现在是3.32,城镇居民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农村居民消费比重越来越小。所以日本曾经施行过国民收入背景计划,造就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日本形成了将近1个亿中产阶级,国民生活、社会文化乃至思维方式都大为提高,“就像换了一个国家”。途径是通过收入分配的改变。

  •     调整城乡结构,大力发展城镇化

    我国城镇化率现在只有45%,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接近50%,高收入国家是77%,中等收入国家也达到了54%,巴西达到了84%。在巴西,城镇化拉动大量的农民集聚在城市,把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的差异搬到了城市,所以在巴西的城市贫民窟非常可怕。我国有两亿多农民工,其中1.4亿是跨省流动,加上家人大概是3亿人。他们拥有市民化的基本条件:收入、工作、本领及消费习惯现代化。要按中小城市标准规划,在2800多个县级市县区中依拓县城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10万至30万人的城市;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把城关镇发展为30-50万人的中等城市;在50-100万人的中等县以城关镇为依托建立20-30万人的中小城市;在50万以下人口的小县要把县城做大。

    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新政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台湾就有土地银行。要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货币化,为农民创业、进城提供融资支持。现在说农民创业,如果让农民使用土地权可以融资,可以通过土地金融实现创业,那可以使农民就地创业,安居乐业。我在北京调查了农民工,他们觉得不可能,所以他们更愿意赚钱以后去老家买一套房子。这样一种现象引发思考,下一轮房地产应该是三线城市,四线城市,潜力非常大。

  •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

    另外一点要调整发展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仅40.1%,巴西达到了58%,美国是78%,香港现在是90%,所以我们的服务业发展滞后。研究表明,美国“白领”或新中产阶级的增长是1960 年代社会政治服务业的膨胀和1970- 1980 年代商业服务业的扩展的直接后果。服务业是内向型的,制造业是外向型的,所以我们要过高的外向依赖转向内向依赖,也可以培育大量的中产阶级,可以提升消费,引导消费升级。印度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促使中产阶级规模急剧扩大,过去20多年里数量增加4倍,目前接近2.5亿。从而使印度经济主要依赖内需,依赖消费而非投资,依赖服务业而非工业。因此,现代的生活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中国创造更多中产阶级。

    三、后危机时代企业发展战略

  •     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面临机遇包括扩大内需机遇、国际化机遇、市场化机遇、信息化机遇、自主创新机遇、绿色经济机遇、政策扶持机遇。关于信息化机遇,我们金蝶在信息化方面做得非常好,有人说中小企业五年不上网,就会死掉。这次危机是企业的信息化得到了非常好的机遇,电子商务,成本低廉效益高,潜力巨大。还有国际化机遇使我们能够走出去。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但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总额却同比增加40%,仅次于德国。国际化机遇的一大特点是“引进来”,特别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在绿色经济机遇方面,新兴的绿色产业将会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另外我们看到,在市场化机遇中,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创业板的推出,也为企业进行天使投资、私募投资、风险投资创造了条件。

  •     走向“蓝海” (战略),创造新需求、制定新规则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也面临挑战,包括国内市场开拓难度提高,国际市场萎缩,低成本竞争战略失效,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等。我们以变求变,要转型,现在广东企业中四分之一升级,四分之一垮掉,四分之一转向海外,只有转型才能升级。还有转移、转产,宁波大量产业转移,我们要寻找新的空间是蓝海战略,因为红海战略竞争激烈,现在企业的竞争是两极分化,国企、央企靠垄断,取得了超额利润,但是我们的明细在红海那边意义非常大,现在怎么样从红海走向蓝海。经验研究表明,企业开辟新项目中,86%的“红海”业务带来了39%的利润;14%的“蓝海”投入带来了61%的利润。

    现在消费升级有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消费结构演变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我们看到消费升级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的机遇。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中整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约占20%,而50%至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在汽车信贷方面,美国贷款买车的比例为80%至85%、德国为71%、印度为60%至70%,而中国还不足5%。

  •     发挥“巧实力”,“以变应变”求转型

    有很多新型的产业也会创造很多机遇,美国“巧实力”强调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合,而达成整体战略目标。企业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和消费者需求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经营智慧等软、硬实力来获得竞争优势。以格力为例,主要是创新体制,2008年格力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58%,而净利润同比增长65.60%;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2.63%,而净利润同比增长41.97%。

  •     构建“轻模式”, “轻、奇、特、专”来升级

    最后是实施“轻模式”战略,轻装上阵。我们发展模式转型要实施城镇化战略,未来20年、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是把农民列为市民很重要的体制。有一些文章说9亿农民有很大的市场。第二点是创业与中小企业。这次有人说我们小企业死掉了10%,有40%生死挣扎。有一部分企业死了没有关系,但是要通过创业让中小企业快速长大,通过经济的复苏让更多白领、金领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公共服务业和社会支出,让人们解决后顾之忧,有钱敢消费,我们的模式是内需指导,消费支撑,创新收入。

    对我们企业战略来说应该有五个方面的转型,低成本靠价格的优势,走向差异化的性能,改革开放30年辉煌,农民工收入只有市民的50%,甚至是四分之一,这样一种低成本优势打造了中国出口,所以我们要转变这样一种战略;第二,多元化向归核化的战略转变;第三,我们要实现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做大做强;第四是跨越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最后一点怎么样从粗放型战略转移到集约型。经济战略方面应该做到这五点。

    最后一点企业转型的路径,一个是变新变绿,一个是变新,一个是变长,一个是变精,聚焦精品和精细,优化管理,最后一个是变快,提高周转效率,这是我给企业转型的建议。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进口鲜 玩转海鲜O2O

上海进鲜实业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其创办的O2O平台“进口鲜”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海鲜产品。在短短一年不..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http://www.vsharing.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李浩实现与PLM协同工作的三维零部件数据资源平..

    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和研究单位在建设完成以三维CAD、PDM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后,将目光投向零部件数据资..

    AMT咨询浅析集团型企业的信息化商业价值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信息化建设专家提出下几点关于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商业价值“营销”推进的方式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