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科技和创新体系促进学习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莱芜供电公司 刘凯 张爱祥 付传贵 庞兴梅 张胜利
2007/6/5 14:36:39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主页

AMTeam.org消息:

前  言

莱芜供电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属中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莱芜市1500多个企事业单位、1236个自然村的供电任务,现有在职职工500人,农电工733人,下设15个管理部室、8个生产车间。2006年,公司先后荣获“全国诚信维权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市级文明行业”、市“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6年,莱芜供电公司对科技、教培和创新工作十分重视,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科技为支撑,人才为根本”和“牢固树立科教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管理和品牌价值水平”的总体目标要求,年初公司职代会提出了“推进管理创新,强化科技进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大教培力度,增强队伍素质”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了科技和创新组织体系,加大了激励机制建设,将科技进步列入各单位年度业绩考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确立实施了14个科技信息化项目,将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评定优秀人才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拿出20多万专项资金奖励在科技进步、对标创新、政策研究和技术比武中的优异团队和个人,这一创新做法,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科技和创新的热情;围绕创一流同业对标,大力开展典型经验创建和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制定了《创一流同业对标奖励与考核办法》,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深入开展了政策研究工作,建立了政策研究课题网络,完成课题29项;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培训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有2人获得国网调考第一名,在集团公司比武、竞赛中,取得一个团体第一,4名同志进入个人前十名。公司初步建立营造了“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干部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完善科技和创新体系提出的背景

科技和创新对加快公司发展的重大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电网企业,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我们必须把提高科技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道路,加快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

科技和创新是落实国网公司、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和加快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队伍素质放在特别重要位置”,“科技是安全水平、科技是经济效益、科技是服务质量”。这是电网企业对科技和创新发展趋势、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公司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创新,是落实各级工作部署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

科技和创新是实现公司“十一五”总体目标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时期,是公司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通过推进“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提高电网整体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电网结构,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到“十一五”末期,要实现“公司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产盈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管理现代化水平、优质服务水平、员工素质水平和品牌价值水平显著提高”。公司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发展改革稳定的新课题和难题,通过对标找差距,找措施,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解决制约电网发展、危及电网安全以及阻碍企业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提高,切实促进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科技与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将企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保障实现公司“十一五”总体目标。

科技和创新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强大动力。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对标创新的过程就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过程。早在2003年,集团公司党委下发了《关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意见》,莱芜供电公司按照这一部署安排,经过多年发展,公司进入电网结构要求优化、企业管理要求精细化、服务营销要求市场化、队伍建设要求人才化的新阶段,传统的观念和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科技与创新成为决定企业发展速度的主导力量。因此,面对经济社会和兄弟单位快速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要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就需要我们牢牢抓住科技进步和对标创新,掌握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要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就要把科技和创新作为促进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把建设学习创新型企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发展理念、增添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真正使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成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完善科技和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

 科技进步管理

 科技进步管理包括科技人员、科技论文、科技项目及技术革新项目的管理与考核。生产技术部是全公司科技进步管理的归口部门,全面负责公司的科技进步管理与考核,具体进行科技项目、技术革新等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科技进步管理涵盖了电网生产、基建、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企业全员参与。

通过制定科技进步管理的有关标准、工作体系,优化技术革新工作目标,强化管理流程与过程控制,逐步建立完善技术革新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指标体系、管理流程、绩效考核和持续改进方法。

 科技进步管理倡导的理念和实施的策略

 按照“整合资源、节省投资、高效实用”和“结合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面向企业发展关键、服务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保证,针对公司管理工作现状,把科技进步作为提升公司技术水平的切入点,重点进行解决电网运行、企业管理、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攻关,形成运行高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构建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组织、方法和手段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的办法和措施,并经实践证明,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的。管理创新内容着重在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建立,先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培育,实施并抓好企业资产经营、集团经营、战略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等方面工作,以及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成效显著、水平较高的工作。

 企业管理创新倡导的理念和实施的策略

管理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性、实践性、效益性和规范性。围绕创一流同业对标,大力开展典型经验创建和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制定《创一流同业对标奖励与考核办法》,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高度重视QC管理,完善QC成果发布标准,大力组织开展基层革新,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政策研究管理

 政策研究管理的内容和实施的策略

 按照“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全员参与”的要求,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为领导决策发挥较好的参谋助手作用,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工作,制定《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建立政策研究课题网络,各政策研究课题小组围绕企业发展、改革、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和谐企业创建、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创新确定研究课题,认真开展现状调研,广泛搜集相关政策资料,结合公司实际进行探讨研究,许多课题提出了对公司工作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指导意见,政研成果的实用性进一步增强。

教育培训管理

教育培训管理内容和实施的策略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本着学用结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公司重点工作,完善公司教培机制和三级培训网络,构筑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的培训新体系,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完善考评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建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初步建立营造了“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干部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完善科技和创新体系的主要做法

建立起组织严密、运行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

建章立制,程序运作;
 
建立科技进步的激励机制;

加强科技项目立项管理;

加大科技信息投入,提高企业管理指标;

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

围绕创一流同业对标,大力开展典型经验创建和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本着结合公司实际注重实效的做法,创新开展了小指标竞赛,建立自控指标体系和管理流程节点库等,对各管理要素进行整改、完善,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提升指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制定出台了《创一流同业对标奖励与考核办法》。考核办法中以“正面激励为主,考核为辅”,做到奖惩结合,绩效挂钩,打破了传统的以考核为主的做法,实现了与绩效的有机结合。

加大了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将管理创新工作做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评定优秀人才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拿出20多万专项资金奖励在科技进步、对标创新、政策研究和技术比武中的优异团队和个人,依据相关制度和奖惩办法,分别在公司七届三次职代会和科技进步暨对标创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一创新做法,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科技和创新的热情。

重视QC小组管理。各QC小组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工作环境的改进和创新,突出“小、实、活、新”原则, 大力组织开展基层革新,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QC小组的教育培训,企管办对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并定期组织小组组长和骨干成员参加TQC知识培训,组织公司所属各车间的质量管理专责人参加集团公司的成果发布,进行学习观摩,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成员的综合素质;完善QC成果发布标准,改组了评委,挑选有QC小组活动经验的中层干部、专工作为评委,发布实行车间、公司两级发布,做到了优中选优。

在学习应用集团公司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梳理完成公司86个管理岗位的流程和节点说明,并按专业分类形成了公司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党建精神文明、多产管理等四个管理流程、节点库。

 政策研究管理的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了政策研究小组;
 
对公司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课题确定后,与相关单位签订课题研究责任书;
 
有关单位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研究攻关小组;
 
课题研究讲究实效,从严要求,提高研究水平;

教育培训管理的主要做法

构筑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的培训新体系。调整充实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制定下发了《莱芜供电公司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将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职工充实到教培队伍。制定下发了《莱芜供电公司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对外出学习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按照公司年初职代会提案要求,实施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办法,凡外出学习人员学习回来后必须写出学习收获、体会和认识,挂到网上便于大家共同学习受益。

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完善题库管理,征订了各类技术比武、安全规程、生产工具书等教材2000余册,投资6万余元在房干建成了职工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公司培训基地,开发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网上培训资源,拓展教培渠道,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未来、按需施教、分层培训的教培方针,以岗位培训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类职工教育。先后举办中层干部与管理人员、班组长培训班以及各类知识讲座86期,培训达2297人次,培训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

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先后组织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电技术等比武竞赛,共有413人次参加,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司掀起了学理论、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潮。坚持以比促学、以考促培,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国网和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和知识竞赛,在各级技术比武和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促进了人才的快速成长。

加大考评奖励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制订了《莱芜供电公司技术比武管理办法》,完善以比赛、监督、考核、激励为内容的技术比武竞赛机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在技术比武中的优异团队和先进个人。即:获得国家电网和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前十名的职工1:1兑现奖励,公司内部技术比武获得前三名的职工分别奖励3000、2000、1000元。同时对获得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前十名和公司内部比武第一名的职工于2007年组织参加国内7日考察学习一次。对技术比武获得名次的优秀选手选派到高层次的培训基地进行三个月的强化培训,使之成为优秀人才,专家,并以此建立人才数据库,作为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创新点说明: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促进学习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是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把科技、创新发展纳入公司发展的大局,准确把握好科技和创新工作的定位,超前研究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建立了重点项目合作体系,树立科技和创新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打破单位、部门壁垒,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建立重点项目攻关小组,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攻关,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建立了公开的竞争体系,完善竞争制度,任何有能力、有抱负、有措施、有行动的单位和员工都可以申请立项。四是完善项目审批程序和标准,加强对重要项目的指导协调,切实提高项目核心竞争力和先进性,同时吸引有兴趣、有才能的员工参与到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工作中来。五是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成果鉴定评价体系,提高成果鉴定能力和水平,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成果鉴定标准和程序,不断夯实科技和创新支撑平台。

加快推进科技和创新机制建设是促进学习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为重点,通过创一流同业对标,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集成创新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科技和创新项目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深度,形成广泛的多层次创新合作机制。大力推进相关、相近项目的有机融合,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提高,努力在高起点上推动自主创新。三是建立加快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工作的公共平台,强化管理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的最大效能。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促进科技、创新与企业效益增长的有机结合。

坚持解放思想,积极培育科技和创新文化是促进学习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坚强动力。一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同业对标、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大提高。二是努力营造鼓励科技进步、崇尚对标学习、追求自主创新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力。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文化的传播,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先进典型,让对标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充分活跃起来,激励大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潜力和智慧。

以人为本,坚持通过科技和创新培养高素质队伍是促进学习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强大支撑。一是大力培养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人才。紧紧围绕公司重点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快培养各类人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打造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电网发展和公司管理关键难题的创新团队。二是建设完善的人才队伍管理体系,科学把握人才评价的新标准,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人才培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向技术专家和业务能手发展。三是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公司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绩效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大力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着力构建融合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等若干环节为一体的闭环管理体系,不断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团队潜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完善科技和创新体系实施后取得的效果评估

科技进步管理取得的效果

 2006年,莱芜供电公司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先进单位,《技术革新管理典型经验》被收入集团公司典型经验库。公司共评审鉴定科技信息化项目13项,有8个项目获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5个项目获三等奖;《山东电网电能质量监测和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获得山东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GIS关键点施工》等11篇科技论文和著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企业创新管理取得的效果

2006年,莱芜供电公司围绕创一流同业对标,大力开展典型经验和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指标综合评价进入集团公司B段,管理评价位于集团公司B段第一位。资产经营、安全管理、营销服务3项专业指标进入集团公司A段,其中资产经营被评为集团公司专业管理标杆,有3项典型经验入选集团公司典型经验库,2项管理创新成果和3项QC小组活动成果在集团公司获奖。

政策研究管理取得的效果

2006年,公司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工作,共完成政策研究课题29项,20项课题获得公司表彰。其中,《线路保护区内树木依法及时清理和超前预防的研究》《关于公司开展服务品牌建设的研究》《关于规范公司多种社会用工的研究》《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有效链接研究》等课题,对公司工作的改进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教育培训管理取得的效果

2006年,莱芜供电公司获得了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先后有15名同志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和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知识竞赛,其中,2名同志在国网公司调考中分别获得第一名;在集团公司比武、竞赛中,我公司取得一个团体第一、一个团体第六和第八,4名同志进入个人前十名,为公司赢得了荣誉,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山东省2006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课题研究评比中,获得省级优秀课题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公司初步建立营造了“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干部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学习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企业综合管理提升显著

电网建设取得新成绩。开工建设了500千伏鲁中站、220千伏钢城Ⅱ站和110千伏里辛站;扩建220千伏方下站,建成110千伏滨河站;220千伏钢城站扩建工程、110千伏牛泉站顺利接带负荷。全力推进500千伏川泰II线施工,顺利完成220千伏棋源线及跨高速公路线路改造。加快中低压电网技术改造,大力消除装置性违章,电网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电网建设改造投资3.4亿元。截至06年年底,公司所属变电容量达到250.97万千伏安,输电线路854.2公里。在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投运了山东省首座数字化变电站。

营销管理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一系统四中心”建设。顺利实现了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单轨上线运行,建成投运电费结算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电能计量中心功能,客户服务调度中心、需求侧监测中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实施了“95598”客户服务系统升级,所有变电站实现远程抄表。

经济效益稳固提升。2006年,公司售电量完成 5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7%;综合平均电价完成413.48元/千千瓦时,较指标高2.01元/千千瓦时;线损率完成2.93%,与年度指标持平;电费回收及上交率保持100%;公司资产达到14.6亿元。

行风测评和社会效益同创佳绩。截至2006年9月24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2周年。截止2007年5月9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613天,居全省第二位。优质服务迈上新台阶,在全市民主评议行风中获得公共服务类第一名,并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十佳单位”。公司获得了“全国诚信维权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努力方向

莱芜供电公司在科技创新体系和学习创新型企业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集团公司的要求和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科技、创新等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科技进步、对标创新等观念还相对滞后;科技项目技术含量、先进性不高,科技论文发表较少,更未能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性成果。政策研究、QC成果等一些课题不能熟练的应用统计工具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研究,找出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一些课题依靠成型设备和技术推广应用较多,缺乏先进性和新意,自主创新不够。这些与省内先进单位相比有较大差距。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精尖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较少,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人员的比例偏低,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不论是科技进步、对标创新,还是企业其他工作,部分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要,学习能力、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公司教育培训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教育机制也需进一步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完善体系,健全机制,营造氛围,细化管理,优化资源,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组织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努力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队伍素质,充分发挥科技和创新对公司和电网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责编:莱芜供电公司 刘凯 张爱祥 付传贵 庞兴梅 张胜利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进口鲜 玩转海鲜O2O

上海进鲜实业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其创办的O2O平台“进口鲜”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海鲜产品。在短短一年不..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http://www.vsharing.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李浩实现与PLM协同工作的三维零部件数据资源平..

    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和研究单位在建设完成以三维CAD、PDM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后,将目光投向零部件数据资..

    AMT咨询浅析集团型企业的信息化商业价值

    国内管理咨询公司AMT信息化建设专家提出下几点关于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商业价值“营销”推进的方式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