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点评:需求如何确定(一)(杨巍)案例背景 选型前,打好小九九 九月的一天,李凯坐在办公室里,像往常一样,浏览着某个企业信息化专业网站。有一则网友发的帖子引起了李凯的注意。帖子里有一幅对联很有意思:上联是“没完没了信息化”,下联是“不见不散项目组”,横批更绝——“一声叹息”。 李凯看了,咧嘴一乐。但嘴角的“括弧”只咧开一半,就不再向外扩展了。一想到公司的ERP项目至今死活难料,李凯就没心情笑了。 半路出家 李凯所在的企业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企。老板是个精明而实际的人,在圈里打拼了好几年之后,傍上了十几家财大气粗的客户。虽然公司产品不是业界领先,管理也算不上先进,但靠着精打细算和老板的实战经验,活得还不错。 李凯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高学历”。刚被招进来时,李凯从事的是行政工作。后来,公司要建局域网,老总看李凯平时喜欢鼓捣电脑、学习能力比较强,就让他临时客串了一把“信息主管”的角色。局域网建成之后,老板很满意。于是,李凯没有回行政部,而是真的成了“信息主管”。只不过由于公司规模小,老板没给他配助手,所谓的“主管”其实是个光杆司令。 天降大任 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李凯靠着钻研精神,把“信息主管”的活儿干得有声有色。在他的提议下,公司上了一套财务软件,价钱不贵,效果不错。公司内部会议上,李凯成了老板经常表扬的对象。 最近一两年,老板在信息化方面的觉悟也越来越高了。他发现有些东西靠着自己的实战经验已经玩不转了。比方说,原来的时候,企业每天生产多少产品、什么时候需要买原料、买多少原料刚好够用又不至于形成库房积压,老板只要过过脑,估算一下一般都八九不离十。因为那时候公司才几十号人,所有的事情都在眼皮子底下摆着。现在不同了,公司二百多个人,销售、采购、生产各有几十个人,每天生产了多少东西,卖出了多少,什么时候买原料?这些问题弄得老板焦头烂额。他忍不住感慨:即使我生出三头六臂,也应付不来了。 随后发生的一次意外,更是让老板大大受了一回刺激。本来已经约定好了交货时间,但临到最后时刻,老板才突然发现居然还差一吨货。追查下去,生产部门说是采购部的问题,生产到一半库房没料了;采购部的人当然不服,说原料早就补齐了,根本没耽误生产,真正的原因是生产部门有些工序卡了壳,以至于“忙得忙死,闲得闲死”,到最后没能按时完成生产计划。 客户大大地发了一通脾气,老板赔了很多面子才把这事抹平。第二天,老板找到李凯,问:“有没有一种东西能让我马上看到哪个产品目前进行到什么状态,在哪个工序上卡住了,导致不能按时完成生产?”李凯提到了ERP,老板不解:“什么?一拉皮?” 从李凯那里,老板知道“一拉皮”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他兴奋地说:“我现在就拍板了,你开始着手这个‘一拉皮’吧。速度要快,再出错,客户非跑光了不可。” 悬崖勒马 老板下了命令,李凯自然快马加鞭,不敢怠慢。第一件事就是选型。闻风而来的ERP厂商有六家。公司组成了选型小组,老板挂帅,李凯以及其他几个部门的主管都是组员。老板挑了一个周末,让六家逐一演示。 第一家演示的人是个小伙子,看起来很年轻。可能是对自己的ERP产品不太熟,再加上紧张,他好几次卡壳,嘴里说着有哪项功能,但电脑上并没有显示出来。老板在底下皱起了眉头。 剩下的五家演示人员看起来都很老道,讲得一个比一个好,演示做得相当漂亮。演示完毕,到了提问题的时候了。老板看看李凯,李凯明白演示速度这么快,老板肯定已经眼花缭乱了。李凯试探着提了几个“初级”问题,厂商们张口就答了出来,一副“兵来将挡、手来土掩”的自信模样。 出来以后,老板犯了难:“除了第一家演示的,剩下的这几个看起来都不错,选哪家呢?”大家有的说应该选某某,因为演示人员看起来态度最好,以后合作起来方便;有的说应该选另外一家,因为各家功能差不多,这家的报价最低。 一番七嘴八舌之后,老板决定再考虑一下。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凯找了很多朋友咨询,查阅大量资料,才发现盲目选型危害有多大。很多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选型失误。选型之前,需求分析这一课不可省略。先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有目的地去选型,ERP项目才有可能成功。 李凯把这些观点告诉老板,老板很赞同,但他叮嘱需求分析要快。从老板办公室走出来,李凯心里暗暗念道:“谢天谢地,当时没随便拍板定下一家。否则……”他不敢想下去了。 众口难调 李凯开始找业务部门的人了解需求。这下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给未来的ERP提出了N多要求。李凯这才知道什么叫众口难调。这些需求五花八门,不同部门提出的需求甚至是矛盾的;有的人比较理想主义,提的那些需求李凯觉得能把ERP厂商吓一个跟头。 调查进行了一个月,李凯觉得与其这样,不如自己深入到各业务部门去“实际体验”一把,依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对大家提出的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但是这样的话,时间上是否允许?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李凯在思索着…… 案例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点评 本案例中的企业基本是没有需求分析就开始选型了,结果是越看演示越不知道怎么选。需求分析作为信息系统选择建设的基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信息化成功=有准备的企业+合适的软件+有效的实施,其中需求是首先要明确定义的。 需求分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般狭义的需求分析主要是具体业务对IS(信息系统)的需求,属于微观层面。比如,采购申请、采购订单、供应商管理等,如何通过系统来支撑。广义的需求分析需要回答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所有问题,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比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目的,要解决哪些问题;信息系统支持业务的范围边界,信息化应遵循哪些原则,等等。在这些high level的需求明确后,再去进行具体的业务功能分析。广义的需求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是由IT规划和系统需求分析两部分构成的。 如何明确需求? 1. 分析具体需求之前,做好总体规划(明确high level的需求) 目的: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具体目的,划分系统范围和边界,明确系统选择和建设的主要原则。
方法:
需求调查方式:
2. 分析具体功能需求,明确优先级 目的:明确实现总体目标下,具体的功能需求点 需求分析的主要交付是需求列表或需求分析报告(如下图所示) 方法:需求包括两大类:由业务流程分析得到的流程性需求,和由组织架构、管理要求、报表、技术要求等产生的非流程性需求。 需求调查方式:在具体需求分析中,有很多种方法:已有文档、表格和文件抽样法,访问组织站点法,观察工作环境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原型法,JRP法等等,一般来说,这些方法是根据不同阶段的目的不同综合应用的。
(未完待续) 本文由作者向AMT供稿
责编:杨巍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首届优秀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最佳实.. .mod_B_1{background:rgba(0, 0, 0, 0) url("http://www.vsharing.com/bacohome/2015/cio..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