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两化深度融合的“内动力”政府部门如此频繁地出台政策扶持物联网发展,再次清晰地表明,物联网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重要性。 融合提供实用性技术、软硬件产品和示范应用的时间点,因此定格物联网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内动力”是十分准确和合适的。物联网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内动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明: 物联网可实现工业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可实现管理、产品和运营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目标的产业智慧管理,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还可实现信息协同共享,从生产体系上实现“物-物”相连。工业生产体系信息化要实现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产品商用、销售服务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物联网技术正好是针对这样的需求发展和延伸起来的,天生就具备这样的优势。 物联网可重构工业化价值链。物联网采用信息技术提取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类“隐性信息”,使之综合处理和利用。传统制造业工艺过程中有大量分离的“隐性信息”没有得到综合处理和利用,但这些信息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功能、使用状态等,是产品差异化和演进的重要依据。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这一格局,各种智能化的生产装备(数控机床、汽车、输油管道等)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PDM、ERP、SCM等),整合了生产的诀窍、成熟的工艺、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最后达到先进生产方式的体现,是创新管理模式的最佳手段,是重构工业化价值链的关键。 物联网可提升产品形态。当前工业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零配件越来越繁多,安装要求日趋精密,如发电和能源设备、高精度工作母机、大型航空器、大型船舶和重型运输设备等相继变得十分复杂。这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国计民生,任何设备的故障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在这种工业化发展趋势驱动下,工业产品的智能化要求将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工业产品的在线监测、实时诊断和维护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由于工业产品在线服务普及,将衍生出许多基于在线维护的商业模式(增值服务),从工业产品的一次性商贸到长期商贸,继而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产品+服务”的服务体系的提升。 物联网可构架产品服务业。物联网技术不仅可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更可提高产品的交易效率,便捷的电子商务和精准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复杂产品的总集成、总承包、总服务已成为工业化发展趋势。物联网打通了产品-管理-商贸的全信息化管控之道,特别是工业产品的服务正成为企业难以模仿、难以复制、不可完全转移的独特工业化发展的资源和能力,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和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来源。 物联网可引发工业化跨越式变革。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全面感知(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输(各类通信网络如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进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最后达到物联网海量信息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和信息协同服务,提升对工业生产、市场经济各种活动的大数据洞察,实现智慧化的决策和控制。相比互联网具有的全球互联互通的特征,物联网带来的促进作用无可比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物联网是当之无愧的两化深度融合的“内动力”。这从物联网经过国家的引领推动和企业的创新,在我国工业化产业与商贸流通中的应用已经遍地开花,并且日趋规模化和网络化,这从2013年国家物联网专项资金所扶植的工控领域项目多达20个,物流溯源领域项目多达22个,占到37.5%的比例,就能看出端倪。同时,国内外各大巨头纷纷推出具有信息化功能的可穿戴式产品等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责编:王雅京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