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RFID技术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潜力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体,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体,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制造业信息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手段,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一直如火如荼地开展。 据有关方面预测,在2015年前后,我国制造业的产值将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0%,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加剧,国际资本加速进入中国制造业,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中国制造企业更为关注信息化建设,希望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精益化管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多数企业和产品的生产模式从MTS(按库存生产)向ATO(按订单装配)或ETO(按订单设计)模式转变,从大量生产方式向精益方式转变,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零件和最终产品等所有物料的跟踪和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料和质量的跟踪也是ERP系统的繁重任务。如今,条码已普遍用于制造业,然而对许多条码系统而言,往往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手动修改和更新,费时费力。RFID技术能准确、快速、可靠地提供实时数据,这对大批量、高速的制造企业特别重要。RFID技术的“非接触式”信息采集的方式和电子标签充当“移动的信息载体”的特点,迎合了制造业的作业流程和管理模式的需求。RFID能明显地改进和提高制造过程的各项关键性能,经济效益突出。RFID在制造业中的影响是广泛的,包括:信息管理、制造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符合性、跟踪和追溯、资产管理、仓储量可视化以及生产率等。 回首国内制造业20年信息化的历程,从MIS、CAD/CAM到MRP/ERP,从CIMS、SCM到CRM、PLM,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然而实现的效果还是留给企业大量分散、孤立、基于各种异构技术的“信息孤岛”。随着行业改革对管理需求的升温,制造行业信息化已由初期的盲目投入,大量功能闲置到目前追求协同生产、精益制造方向发展。未来五年ERP将紧密地与MES、PLM、CRM、SCM和BI进行集成,并与RFID技术实现集成应用,充分结合精益生产、及时生产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从计划、管理到控制的一体化。RFID等先进自动识别技术与ERP的集成,不仅是对ERP数据处理手段的补充,还对实现ERP真正的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对充分发挥ERP的功效起着重要作用。在制造业实施RFID技术还可从原材料制造、采购到半成品加工、成品制造、批发、配送到零售,贯穿到全社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直到最终消费者。 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的鲜明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结合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精益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和需求,应尽快研究和挖掘RFID技术典型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包括:面向供应链物流的RFID技术应用;面向生产制造管理的RFID技术应用;面向产品服务保障的RFID技术应用;面向产品质量及安全监管的RFID技术应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RFID技术融合集成应用等。 责编:王立新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