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亚勤:应重视物联网的负面影响持续了近一年的物联网热,迄今为止丝毫没有降温的迹象。众多企业蜂拥而上,把物联网当作神奇之物。 如何推进物联网 刘保华:与当今市场上物联网五花八门的定义很相似,各国对物联网的叫法也不尽相同,中国和欧盟叫物联网,日本谈泛在计算,而美国则更关心无线传感器网络。我们看到欧盟把物联网列入其战略性的科技框架计划中。美国在这方面有什么做法? 张亚勤:美国基本上没有一个所谓的国家战略,人们看到的大都是产业战略,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不是说先有一个战略,再去找定位,而是以企业为中心,从应用需求出发进行研发,再进行推广。政府的影响力是在基础研究项目上,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靠企业。 物联网可以靠政府去推广,但最终要符合市场规律。这个东西不是全新的,而且需要循序渐进地发展。物联网肯定要比现在的互联网机会大,但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慢慢地发展起来。 这就像当初纳米技术时兴的时候,连油漆都是纳米的。谁都知道纳米是个好东西,但你不能指望纳米技术立刻就能改变世界。 刘保华:国内有一种观点:物联网首先涉及到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协调相关各方,才有巨大的财力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而物联网一旦成熟,则应该由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张亚勤: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民生工程的建设要靠地方政府主导,商务应用应该靠企业,而涉及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要靠国家。 刘保华:宣扬理念是行业领先厂商津津乐道而又乐此不疲的事情,但在近一时期的物联网热、智能热中,为什么微软表现的这样冷静? 张亚勤: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包打一切,如果硬说能,那是在用概念忽悠政府和企业。我们还没有养成卖概念的习惯。我们更注重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微软主要是做平台,也尝试进入服务领域,比如说用户需要智能交通,我们就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需要电子政务时,我们就提供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刘保华:那么微软在物联网领域技术有何优势? 张亚勤:前面说过云计算+传感器是物联网的特征。微软近年来投资上百亿美元在亚、欧、美地区建立了多个数据中心,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厂商。我们是唯一一家在云计算三个层面: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都做的公司。 在传感器层面,微软研究院大约十年前就开始了MEMS的研究。微软在澳大利亚做的河流环境监测系统用的就是微软基于自己的MEMS技术制造的传感器。只不过我们没有把传感器做成商品进行出售。 再从开发平台看。微软的操作系统覆盖了整个物联网架构:我们有云计算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7、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和面向传感器等的操作系统Smart Object。这四个操作系统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是兼容的,采用微软统一的开发平台,而且数据在这四个操作系统之间是可以交互的。物联网的关键在于“云+端”,我想微软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记者手记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很多物理因素会成为制约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克服这些障碍会使IT厂商绝处逢生。比如说,热障问题曾让CPU面临重大挑战,最终迫使计算机从串行计算转变成并行计算。 当信息技术产业习惯了“更快、更高、更强”后,物联网的出现多少有些逆向而为——传感层有限的硬件和网络资源以及电池长期工作对低功耗的要求,使得计算资源变得拮据起来,软件开发也不像计算机上那样挥洒自如。而对安全的考虑和有限的带宽则对传感器端的计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低功耗与高性能这一计算机平台上的矛盾,在传感网络中将更加突显,顾此失彼将会是系统开发者常常面对的尴尬。应用的实时性和与硬件的紧密结合,可能会让在计算机上习惯于纯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束手无策。 即便是你成功地迎接了这些挑战,也别以为从此可以刀枪入库。因为跟在物联网后面的是无处不在的泛在计算,再往后还有计算无处不在而又无影无形的平静计算。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