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相关因素分析本文关键字: 审计 [摘 要]本文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试图提出一个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决策有参考意义的决策框架。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决策 目前内部审计外包成为了一种趋势,内部审计外包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决策,是一个应该与公司战略相协调,着眼于未来的决策;内部审计外包同时又是一个在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的资源配置过程,应该从各个方面仔细斟酌。笔者认为,关于内部审计资源配置的考虑应该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公司特点、法律环境、委外资源、公司治理、知识管理、整合能力等。 一、公司内部的因素 1.公司特点 公司的规模不同对内部审计资源的需求强点就可能存在差异。有关研究表明,小规模公司需求内部审计外包,没有能力养活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是主要原因。规模大的公司则不一样,他们寻求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则可能是以下的任何一种或几种:⑴暂时的人员短缺;⑵特殊的技能需求,例如对ERP系统的审计;⑶较远的分支机构设置,比如远在美国的通用公司委托大连的某个事务所审计其在大连的业务分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寻求内部审计资源由于法律约束、治理要求、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影响,方式当然也存在差异。 2.知识管理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并没有消灭,但是他们已经变成次要因素了。假如存在知识,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就可以被获取,并且很容易被获取。知识已经变成了一种效用,变成了一种用来取得社会和经济效果的新的手段。知识正在变成一种惟一富有意义的资源。”内部审计表现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功能两个方面: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将组织中的信息进行证实,并进行系统化的综合传递,这是一种由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例如协助成本会计系统生成可靠、相关的管理会计信息,或者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的审计实践中,将企业的实践与自身的知识相结合,形成个人知识体系,然后再将其变成企业组织可以运用的显性知识。或者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活动在创建“学习型历史文献”中也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对一项重大经营成功或失败的审计,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作为未来公司的经营和实务赖以借鉴的有意义的资料。内部审计活动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有赖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司业务之间的融合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越完整、系统,与公司业务融合度越高,对知识创新和管理就越有利。一般而言,内部审计资源具有与公司业务融合度高的优势,外部审计资源具有知识结构完整、系统的特点。各公司应该结合其自身的需求裁定内部审计资源的配置。 3.整合能力 麦克尔·波特在《竞争论》中指出:“企业的优势来自于少数关键性成功因素、关键性资源及核心能力。”这是许多专家学者支持内部审计外包的论据之一。而麦克尔·波特认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跨活动的整合。”战略就是创造各种公司活动的整合,战略是否成功,有赖于把许多事情做好,并让这些事之间有良好的整合。假如各活动之间无法整合,就不可能有清楚的战略,战略也无法持久,管理将是监督个别功能的较简单任务。内部审计活动在保证促进其他业务整合同时,也要与其他业务整合。无论是何种审计资源进行内部审计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外部审计资源与公司业务的整合更加重要。 二、公司的外部因素 1.法律环境 遵守法律、获取利润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约束条件。内部审计业务作为公司活动的一部分,必然要满足这样的约束条件。2002年的Sarbanes-Oxley法案201节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一家公司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是违法的。2003年11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其中一条就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职能岗位,实质上就是对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提出的要求。 2.委外资源 委外资源决定了公司可以寻求外部资源,是公司可能利用的潜在资源集合,目前内部审计委外资源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注册舞弊核查师、管理咨询人员等。但可能利用的潜在资源并不一定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利用的是潜在的资源集合中结合公司具体情况进一步筛选出来的资源。以下是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公司的战略是否会因为这一外包策略而锁定?外包资源是否具有垄断性?外包资源是否具备稳定供求价格机制?正如著名的会计学家齐默尔曼提到:“即使在市场中所发生的交易价格与在公司中发生的交易价格大致相符,这一数据也往往未能对公司中进行交易的机会成本加以反映。” 3.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功能已经得到了SEC及IIA等权威机构的认可,在寻求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是增强还是削弱了治理功能,是必须要加以考虑的。在内部审计向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能的情况下,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具优势。内部资源具有与公司及业务持续接触、相濡以沫的优势;外部资源则在独立性上具有优势。目前作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公司治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有力的公司治理需要股东、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通力协作。在当前的环境下,寻求内部审计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对公司治理的考虑必须与时俱进。 三、结语 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全部外包、部分外包、合包、分包4种形式。全部外包是指全部的内部审计服务由外部资源提供,一般是建立在持续运行基础之上。部分外包是把少于100%的内部审计服务由外部资源提供,一般也是建立在持续运行基础之上。合包(Co-Sourcing)是由内外部审计人员协作完成内部审计服务,可以是持续状态或一段时期。分包(Subcontracting)典型的是在特定的时段,一项具体的业务或某些业务的某一部分由外部资源去完成。同时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和监督由内部人员完成。内部审计应该在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资源配置形式,以寻求最佳的内部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德·卡雷西尔菲弗著.价值链———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改进业绩.潘勇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阿特·克莱那,乔治·罗斯著.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杨开峰译.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 [4][美]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决策与控制会计.邱寒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毕华书 魏众群 来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9期 责编: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专业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