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纪互联:基于开放式架构的混合云ViaCloud云平台当前最新的为2.0版本,目前已积累了几千家的付费用户。在云产品的落地与运维运营中,开发团队和运营的技术团队是上海世纪互联的核心竞争力,从去年开始,又在云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混合云平台,并完成了部分企业用户的迁移。OpenStack的加入使得平台更开放更灵活。 产品的灵活性和云计算带来的弹性程度,在混合云里如何去应用?首先是产品的灵活性通常和底层架构、程序有矛盾,比如带宽的弹性调度,IP地址的弹性分配,存储空间的弹性等,也包括计费、邮件、备份辅助功能等。每一项都需要单独的模块来实现调度,但造成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所有单一模块的稳定性。 底层架构的设计,也是一个经验之谈。比如说部署一个公共的混合云的平台,或为企业来部署一个混合云的平台的时候,你如何帮助预估底层架构?所用的服务和开元的技术和软件,大概能够符合他到怎么样一个业务量级?如何让他保持有扩张性,递增性?比如这个架构保证100台还是保障上千台还是更高,如果出现瓶颈如何平稳的升级或迁移? 内部资源统一管理和产品全面性,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云平台为企业内部的IT管理者提供管理界面,通常是自助式的建立,管理、撤销资源,其他包括权限、人员管理等,是基础资源层面的自助式。用户更需要的是获得基础计算存储资源之后的服务,对于很多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也好,或企业、政企客户来说,我们给他提供的东西,不单单是一台虚拟机,其实要的东西是拿到那台虚拟机之后的东西,快速部署自己的网站,起动一套冷备的系统等等,安全防护、负载均衡和数据库等,应用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并日趋重要。 产品稳定性、扩展性、产品厚度,资源优劣,对于上海世纪互联来说是引以为傲的,首先在基础设施资源层面有足够的数据中心,其次有足够的团队来做支撑。在安全上,内部保证一定安全隔离的前提下,保证虚拟机之间的通信问题。在使用上,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需要定制化的portal和业务流程;根据一些硬件软件的管理需求,操作流程、业务流程、监控流程,包括人员管理、权限,预留二次开发接口,专门为企业定制管理界面,实现内部的业务流程。 上海世纪互联的开放式架构的云产品的核心层是开源的,从底层一直到上层,所有的软件全是开源开放,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不容置疑,如果IDC想要成为云提供服务商,可以发现自身有三大优势,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充足的网络资源+现成的硬件资源。最后,提示IDC企业,SLA是个非常关键的词汇,需要作为售后服务和团队的一个理念,也很希望越来越多的用户或越来越多的IDC企业能够加入世纪互联混合云的团队。 责编:李玉琴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