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效应:不经风霜考验,难有春光明媚

来源:心灵咖啡  
2012/12/10 16:52:22
众所周知,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接受不到阳光。只有当它长到足够高、足够大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是这时候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蘑菇效应”。



本文关键字: 蘑菇效应 考验

众所周知,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接受不到阳光。只有当它长到足够高、足够大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是这时候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形象地诠释了很多人初入职场的经历:很多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是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个人能力有了出色的表现,他才会被人关注,并获得重用。如果工作了一段时间,依然表现平平,那么他就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

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必须经历的磨练,它可以消除好高骛远之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人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这样就能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对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很有意义。

可是,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就会发现“蘑菇效应”有先天不足:对一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蘑菇经历”很容易耗费他们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甚至有可能因长期不受重视(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必要的激励和指导(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而最终意志消沉(自生自灭)。

而在管理者眼里,“蘑菇效应”启示他们要学会关注年轻人的成长,既要让新员工有体味“蘑菇经历”的时间,也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得以担当重任,以防止因过久的“蘑菇经历”而耗费最美好的时光,丧失昂扬的斗志。

蘑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找准位置,少走弯路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从幼年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寻,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及早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能少走一些弯路,少做一些无用功,不至于让自己身心疲惫。

蘑菇效应启示我们,刚入职场很可能经历磨难和轻视,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随便进入一个公司,随便走入某个岗位,因为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不符合自己的志向,即使你历经磨难,也难有出头之日。对于那些刚走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是快点走出蘑菇效应的重要一步。

小莉大学毕业后,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看到有些同学到网络公司做网络编辑,她也找网络编辑的工作。可是她是个外向型的女孩子,坐在电脑前面,整天到网上搜集资料、上传资料,很不符合她的个性。于是工作了三个月后,小莉换了工作。

第二次,小莉找了一个销售工作,因为大家都说她外向、开朗,比较适合与人打交道。起初小莉工作得挺愉快的,可是两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对这个工作并不感兴趣,因为她是个直爽的人,在销售的时候太过直率吃了不少亏、丢了不少生意。再说,小莉并不喜欢逢场作戏,说虚伪的话。

虽然她有时候会安慰自己: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适应这个工作了,现在吃点亏,受些苦,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半年之后,她发现自己从心底里厌倦销售工作,于是再次决定换工作。

就这样,小莉在不同的工作之间折腾,耗费了宝贵的时间不说,关键是没有得到有效的磨练。当她找到第三份工作时,她又要从底层做起,又要当“蘑菇”。而她的有些同学,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专一的“蘑菇生活”后,已经成了公司的中层领导了,前途一片大好。再想想自己,小莉有种莫名的失望。

定位不准,会让你平白无故地耗费时光,会让你多走许多弯路,会让你屡次当“蘑菇”,会让你感到“永无出头之日”。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厌倦工作,没有激情,没有成长,其实与他们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给自己一个定位,实际上是一种选择。在求职的时候,选准公司等于成功了一半。怎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这没有定论。很多人认为公司大、薪水高,就是好公司。实际并非如此,还应综合考虑学习机会、成才环境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有的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公司领导善于起用新人,能给你展示能力的舞台,可以避免你遭遇“蘑菇效应”。在这样的公司,新人容易获得成长,容易脱颖而出。因此,如果你不想在阴暗的角落里被埋没太久,不妨选择这样的公司。

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需要信心和勇气。父母告诉你的,老师告诉你的,身边的朋友告诉你的,或许是一种定位,但可能不是你自己需要的人生定位。如果你不想一辈子当“蘑菇”,那就要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可以听他人的建议,但不为他人所左右,从而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启示2: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受难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那些刚刚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当一段时间的“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吃苦耐劳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走向成功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道是“苦尽甘来”,当你通过勤劳苦干,让自己的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时,自然能把握住更多的机遇,走向成功。

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家之一的李嘉诚,他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吃苦耐劳的精神,离不开当“蘑菇”的经历。

李嘉诚幼年丧父,他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14岁时,李嘉诚本应该在校学习,可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选择辍学,走上谋职之路。历经千辛万苦,他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清晨五点左右,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李嘉诚就必须提起精神,爬起来,然后赶到茶楼准备茶水及茶点。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和磨练。

舅父对李嘉诚疼爱有加,为了让他能够准时上班,送给了他一只小闹钟。他把闹钟调快了10分钟,为的就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工作。茶楼的老板非常赞赏李嘉诚吃苦肯干的精神,所以李嘉诚成了茶楼里加薪最快的员工。

后来李嘉诚自己创业,并不断走向成功。当有人问及他的成功秘诀时,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演讲之后,有人向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请教推销的秘诀是什么。原一平当场脱掉了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照做了,并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趼好厚呀!”

原一平说:“是啊,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李嘉诚讲完这个故事,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的脚板也有很厚的老趼。”

这个故事很好地告诉我们,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没有吃苦肯干的精神,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吃苦的过程就是当“蘑菇”的过程,在你吃苦的时候,大多不会被人关注,因为这时候你还没有引人注意的资本,可是当你通过吃苦做出了成绩,就很可能一鸣惊人。

现在有些年轻人没有吃苦的精神,倒是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以说,这几乎成了一些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总想找一个既轻松又能赚大钱的工作,结果碌碌无为,空耗了宝贵的年华。不少公司表示,新招来的员工吃不了苦,受不了冷落,没有做“蘑菇”的勇气。有些人工作了几天,甚至工作了几个小时,就拍屁股走人了,没有坚定的意志。

有位知名企业家说:“想成为优秀的员工,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有些青年员工,刚进入公司时决心很大,激情澎湃,可是一旦发现自己成了“蘑菇”,就丧失热情,没有“绝处逢生”的气魄。要知道,任何一种工作都很辛苦,但美好的生活是靠双手去争取的。你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这就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启示3:对待新人,多一点赏识

“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领导连句表扬都没有。”这句牢骚颇值得管理者们回味。诚然,工作不是做给领导看的,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就可能认为自己的成绩和能力没有被领导认可,这样他就很容易失去信心、失去工作热情。

希望别人赏识自己,是人的本性。对于那些爱岗敬业、能力突出的下属,领导者不仅要给予口头表扬,还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下属的赏识。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有时候,领导者给下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能让下属精神焕发、活力四射,甚至会激励下属创造奇迹。

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些领导者没有慧眼识珠的能力,不把有能力的员工当回事,这就导致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员工,在“蘑菇经历”中耗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有可能使其因不受重视、得不到必要指导和重用而被埋没。因此,领导对年轻的员工的关注和培养,也是年轻员工成长和成才的关键。

领导者可以这样做:一方面,给年轻的员工体验“蘑菇经历”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赏识和培养,在工作中多给他们指导和提携,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然后给他们担当重任的机会,让真正优秀的年轻员工早日脱颖而出,以防有才能的员工长时间处于“蘑菇”状态下而被埋没。否则,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成长都是不好的。

不懂得赏识下属,习惯于以势压人、居高临下的领导,在下属心目中是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的;不懂得赏识下属,习惯于冷脸对人、刻板说教的领导,是不会赢得下属的好感的;不懂得赏识下属,习惯于对下属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的领导,只会打击下属的信心和积极性。这些不良的领导方式,显然不利于激发下属的潜能和热情,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对企业和个人是一种双重损失。

因此,身为领导者,有必要认识到赏识下属的重要意义。要知道赏识下属,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只有给下属必要的赏识和指导,下属才愿意在当“蘑菇”的日子里苦中作乐,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在吃苦之后脱颖而出。

责编:孙雨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