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大的交替--收入再分配有没有发现,有一些赋税对于不同人的税率是不一样的,富人的税率相对高一些,穷人的相对低一些,难道说,这是人人不平等的体现吗? 有没有发现,有一些赋税对于不同人的税率是不一样的,富人的税率相对高一些,穷人的相对低一些,难道说,这是人人不平等的体现吗? 这涉及收入再分配理论中的支付意愿差异理论,该理论说明征收赋税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人的意愿来实行差别税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富人在产权与交易规则的规范中获得的好处比穷人多,所以富人对这类公共产品具有更大的支付意愿。因此对不同人实行不同的税率就是正确的征税方法,政府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收入再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次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 如果采取绝对平均的收入分配规则会不会更好呢?如果分配给每个人的收入都一样的话,必然会削弱人们的积极性,每个人的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没有那么努力了,之后的可分配收入总量就会低于原来实行激励制度下的总量,那么每个人分配到的又会变少了。所以,一方面要肯定收入再分配,另一方面,也要实行激励制度下的分配规则,这样才能使收入总量这块蛋糕变大。 那么,为什么要有收入再分配呢?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可以保障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是符合文明与人道原则的。由于我国市场发育不够完全和充分,所以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不可能仅仅通过市场来形成帕累托最优,即一个人的处境变好的同时,任何其他人的利益并没有受损。必须由政府代替市场行使一部分配置资源的职能,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兴办公有大中型企业、对某些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影响等。如果现行的分配机制的初次分配使公民的分配结果相差巨大,从而使一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都出现了困难,那么显而易见,收入再分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样才能使社会的整体利益更大化。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前,那个地区正处于政治过渡期,原来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没办法继续通过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困。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机构来稳定社会,从而导致了全球最严重的贫困。前苏联和东欧地区在7年间穷人数量增加了1.5亿,甚至超过了法国、英国、荷兰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人口总和。不仅仅是国民收入的巨降,它同时也经历着全球最剧烈的价格动荡,在1990至1995年之间,物价平均涨幅超过500%。除了经济上,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急转直下。梅毒、肺结核、艾滋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由于贫困,出现了大量的文盲,两极分化严重。 我们已经知道政府参与再分配的重要性,那么,政府通过什么手段来进行收入再分配呢?国民收入再分配还可以通过国家预算支出、银行信贷、价格变动等途径得以实现。国家预算,简单来说就是拿税收得来的预算收入,形成预算支出,用于经济建设、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银行信贷,即通过差别利率等方式使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形成差别。价格变动,即通过制订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等手段来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大部分政府选择利用财政支出来实现再分配。政府的支出一般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即按照市场上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以此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品和服务。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 社会保障指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把高收入者和现在就业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退休、失业、丧失劳动能力者和低收入者,从而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公社解体,农村原来的集体经济逐渐弱化,失业人数增多,有些企业和单位的保障制度不完善,这就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重点,即下岗工人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和城镇中、低收入保障。 政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除了国防、教育等领域,政府应该减少在社会产品以及劳务的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干预,这样才能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营造一个合理的环境。当然,政府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 知识点睛: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可以从宏观调控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调节使用,以加强重点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责编:刘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