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习惯”与“忠恕而已”

  作者:马东方
2006/10/31 16:32:41
作者拟通过系列文章阐发、印证马浮先生的观点,与读者一起通过西方管理思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是其中之一。

本文关键字: 东方看世界 AMT栏目管理

说明:马一浮先生曾经指出“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一切西来学术。”现在距先生提出这一观点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然而不管是以前的成果还是这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的学术思想成果都在印证者马浮先生的洞见。甚而至于,对于西方人文领域的“新”成果,我们总能从中国文化中找出更精辟、更透彻的论述。作者拟通过系列文章阐发、印证马浮先生的观点,与读者一起通过西方管理思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是其中之一。

史蒂芬·科维(Stephen R.Covey)以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享誉世界,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据称,作为书籍七个习惯已经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了超过一亿册,作为培训课程,七个习惯也在财富(Fortune)500强中80%以上的公司受到欢迎。甚至有对德鲁克(Drucker)、波特(Porter)不感兴趣的公司的CEO也会将科维奉为最中意的管理大师。

下面我们从东西对比中深入理解七个习惯,理解中国文化。

《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孔子的六艺之教,落实到人的行为上就是“忠恕”二字,这从下面的对话可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尽己之心,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及及人则是“恕”的表现。

人生于社会之中,同时还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身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又要与他人打交道。扮演角色和与人相处,都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忠”与“恕”就是这一两条需要遵循的原则。人对自己的角色要“忠”,忠心负责、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中则要“恕”,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至少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七个习惯》:独立与互赖

《七个习惯》提出人类成长的三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人需要从依赖走向独立,为自己负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人需要在独立中互赖,与人相处共事,成为团队的一分子,有美满的家庭、婚姻和团体生活。

七个习惯的前三个:“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就着重在如何修养自己,又依赖进而独立。七个习惯中第四、五、六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则涵盖了团队精神、合作与沟通。

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由内而外,由“个人的成功”(private victory)到“公众的成功”(public victory),这与《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途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七个习惯中》,从依赖到独立,要培养“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三个习惯;从独立到互赖,要培养“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三个习惯。深究起来,这些习惯只不过是“忠恕”两项原则在人行为上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说独立和互赖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就是“忠”和“恕”。

“知止而后有定”与“以终为始”

《大学》曾经开宗明义指出修身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七个习惯》也在第二个习惯中异曲同工地指出:

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的习惯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从人生的期许出发,一举一动,一切价值标准,都必须以人生的最终愿景为依归;也就是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来决定一切。应该时时刻刻把人生使命谨记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迈进,不敢有丝毫违背。

确认使命也意味着着手做任何意见事前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所处的状况了解得更加透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所不同的是,《大学》直接给人指出了一个人生的目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七个习惯》则引导人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这涉及到是一元价值观还是多元价值观的问题,孰优孰劣我们这里不深入评论。在“无论人生还是作具体的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接着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一点上,则是一致的。

“修己以敬”与“积极主动”

在做事的态度上,中国古人强调要“敬”: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论语·宪问》)

忠敬互训,谨慎、认真、专心负责、持之以恒地做事为敬。

《七个习惯》强调“积极主动”(be proactivity):

积极主动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顺序上,我个人以为先“知止”而后“修己以敬”上会更好一些,没有“以终为始”的目标,向什么方向“积极主动”?

所谓“要事第一”

在《七个习惯》中,“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是做为个人管理的一个习惯提出来的。但我以为从原理上可以放到“以终为始”的习惯中来理解。在“以终为始”的习惯中已经明确提出过“以终为始的习惯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实际上若是以终为始确定了目标,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也就确定了什么是“要事”,接下来就是积极主动地去把“要事”做好吧了。

在中国古人的思想里,“敬”“诚”“忠”“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些概念和论述里面,实际上都隐含着要事第一的思想,这里不再赘述。

“推及及人”与“双赢思维”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思是将爱自己的家人之心推广,便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仁”――做对人有利的事情,这些都是双赢思维的一种表现。

所不同的是,“推及及人”的思想内涵远深于双赢思维,因为这个概念是中国古人建立在人性本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之上的。这样的观念从根本上要求人与人要互相帮助,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

“絜矩之道”与“知彼解己”

《大学》提出要通过“絜矩之道”,推及及人,理解他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同时《大学》又指出: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七个习惯则强调“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明分使群”与“统合综效”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明分使群”,通过分工发挥各自特长进行合作,使一群人形成一个整体。在人际交往中则强调“温良恭俭让”“君子和而不同”。

反观《七个习惯》中的“统合综效”,处处都能看到这些思想的影子。

“自强不息”与“不断更新”

《七个习惯》最后一个是“不断更新”,这可以和下面两句经典互相参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总结

前面我们只是对七个习惯和中国古代经典修身思想进行了一个简单对比和一一对应。实际上,孔子的“忠恕之道”与“修齐治平”思想是一个远较七个习惯严密深邃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经过历代先哲的阐述和发挥,有许多细致的论述和可操作的实施方法。这里仅仅提供了一个线索,有心者可以深入体究之。

责编:马东方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马东方专栏

rss订阅
马东方先生,拥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在IT规划、绩效管理、知识管理与信息门户、企业信息化项目组织、高级管理培训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曾成功领导、参与为多家知名企业(如天音通信、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关总署、中国电信认证中心、精伦电子等等)提供企业管理及信息化建议,曾为多家企业提供高级培训。同时,领导和参与了AMT《信息动力丛书》之《掌控资源――管理信息化全球知名机构精选》的主要著作。 主要培训领域:管理模式与前沿管理方法、IT规划、咨询方法与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等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