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看孙大午“鞋套之争”之争有感

  作者:马东方
2005/12/19 9:23:09
“鞋套事件”因为孙大午先生的“认真”而被提出来,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更普遍意义。这个事件再一次印证了孔子的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本文关键字: 东方看世界 AMT栏目管理

偶然看到网上沸沸扬扬的孙大午先生与一位李女士的“鞋套之争”,忍不住想说上几句。

“鞋套事件”因为孙大午先生的“认真”而被提出来,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更普遍意义。

这个事件再一次印证了孔子的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鞋套事件”实际上是一个因为交往双方都不懂礼,行为“非礼”,而造成的合作失败的典型案例。

在这次事件中,孙和李都是交往的失败者,因为双方都抱着合作的愿望交往,结果却是不欢而散,原因就是双方都不懂礼。

礼的思想

礼是人的行为规范,是协调人际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协调的。因此,孔子才会对“礼崩乐坏”痛心疾首。

礼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对的,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礼的基础是人性。马斯洛认为人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在交往中需要获得尊重。中国的古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礼记》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为人处事要敬,要让人感觉到受尊重。

那么?如何才能让人感到受尊重?答案是“让”,“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面子是别人给的,尊重也是别人“让”出来的。正是在这种谦让中,交往的双方才会感觉到尊重。

争,是争不来尊重的。李女士不让,孙大午先生想争来尊重,可谓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孙先生公之于众,则是想为自己的价值观争一个是非,本来值得鼓励,但伤害了对方的名声,是对对方更加不尊重,则不值得提倡)

所谓争,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考虑:“他走了我还要打扫卫生!”“她要尊重我!”。

所谓让,基础是“恕”,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为对方考虑,与人方便:“让他感到我待客的热情”“我是否能给对方减少一些麻烦?”。

如果李女士“让”--“孙先生随意!”,孙先生受到尊重,可能也会“让”--欣然穿上鞋套,宾主畅谈。就不会有这么尴尬的结局了。

孙李事件反映的问题

孙、李两位之间出现这样的尴尬,实际上不是他们两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面临的困惑。

实际上,我们还是处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从形式上,很多时候缺乏统一的礼--社会规范;从内心深处,也缺乏敬让爱恕之心。

古代的礼仪形式、现代的制度都是形式上的礼,有统一的形式和制度会让在制度内人行动自如,而不会冒犯别人。

比如机场的安检制度就是一种成熟的制度,这种做法单独针对一个人时是冒犯性的、是对人的不尊重。但把它形式化、制度化以后,通过安检的人并不认为是对个人的不尊重。相反,他是对所有人生命的尊重。

没有统一的形式,则会造成各有个的理解,人用各自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喜怒哀惧爱恶敬之情,但这些方法未必能够为交往的另一方所接受。

孙、李的冲突之一就是一方觉得这种方式仅仅是例行程序的“安检”,另一方感受到的却是不尊重。这是一个小事,在跨文化的沟通中这种事情会经常发上,因此,才有“入乡随俗”的说法。

所谓“入乡随俗”,看重的是对方“异俗”背后的敬意。这实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礼是用来表示敬意、维持人际和谐的。礼的敬意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可以变,形式背后的敬意不能变。

在孙、李的冲突中,孙实际上对三个方面不满:1、他感觉的李的慢待、炫耀之意;2、穿鞋套的形式;3、穿鞋套背后的“文化”。孙公开这个冲突,我感觉是在有意识地抵制这种“风俗”,这种“文化”。第三个其实与李无关,但被李赶上了。不过李要是第一个作得好,也不会在她和孙个人之间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李的非礼之处在于,没有意识到,没有询问,没有通过对方认可的形式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孙的非礼之处在于:想“争取”尊重而得不到,采取了更加不尊重对方的行动。

解决的思路

避免孙李的尴尬,理想情况下是怀着谦让尊重之心并采取双方认可的形式表达。

对于李,没有双方认可的形式,可以提前询问,可以让对方选择,目的是让客人感觉到自己的尊重之意。

对于孙,对方采用了自己不认可的待客之道,需要有换位思考,鉴别对方是否有诚意的能力。如果觉得对方失礼,不妨直接指出。但指出也要守礼,才不至于反目成仇?lt;br>
一点建议

孙大午先生的优点在于认真直爽,不平则鸣,对于自己认准的事情身体力行,具有一个企业家的风范。

既然孙先生是一个认真求是的人,李女士真有见解,不妨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一辩,不应该逃避。



2005-12-13



附:鞋套事件始末(from AMT Blog 草鱼)

出处1: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出处2:《成都商报》

编者按:有关人士传来这篇文章,我们想还是发表一下为好,这件事反映出我们国内存在着的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还是象孙大午先生所讽刺的“富人白领”文化导致的?请读者个人评价。总之,北京已经有了“莱茵河畔”这样的高档富人社区,生活差距的拉开,必然导致文化习惯的差异。冲撞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孙大午与北京“莱茵河畔”的文化差异

----孙大午北京受辱记


2005年12月1日

一、我经历的“鞋套事件”

大午集团秘书处 石寒


11月27日,我们随从孙大午先生(以下简称孙先生)在北京某培训中心讲了《私企立宪》一堂课,李草根老师(以下简称李老师)和另外一位朋友去听了。中午大家共进午餐,席间李老师和那位朋友几次邀请孙先生到他们的家看看(在此之前,两位已经多次邀请过),孙先生说,我两点半还约了其他客人。李老师和那位朋友表示要随同孙先生一起会客,等会客结束后能去他们的家。孙先生婉言拒绝他们一同会客的要求,说让他们先回去,如果会客结束后有时间就去家里看看,如果没有时间就以后再说。

午饭后,大家分开。

下午四点半,孙先生会客结束,告诉司机要去住在亦庄莱茵河畔的李老师和那位朋友家看看。因路不熟,司机走错了路,延迟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五点半才到达目的地。冬季白天短,五点半天已经黑了。孙先生骂了司机一顿,说哪有黑天半夜访客人的。

一路上,孙先生给李老师和那位朋友打电话,问怎么安排,先去哪一家,由他们决定。那位朋友说,去李老师家路比较顺,我去路口接你们,先去她家,然后再一起去我家。就这样,孙先生又给李老师打电话说先去她家。到了李老师家的楼下,孙先生没有直接上楼,而是先向主人通报一声,又一次给李老师打电话,说我们已经到楼下了。这时,李老师派一位小保姆下来接孙先生,我们和那位朋友也一起上楼。

李老师住四楼。我们上到四楼,李老师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很快开了门,她手里拿着很多塑料袋(鞋套),显然是提前就等候在门口的。李老师堵在门口,孙先生在门外,李老师把塑料袋递给孙先生。孙先生一看要让他套塑料袋,心里很不舒服,说,我不进去了,我们到外面去吃饭吧。我在孙先生的后面,心里也是一阵不快。

因他们多次邀请孙先生,孙先生才在百忙之中抽身来到她家,路上延误了时间,还骂了司机一顿,到这里来却不让进门,要套塑料袋才能进去。

李老师听到了孙先生说不进去了,拉着孙先生的胳膊说还是进来坐坐吧,她忙搬来一把小凳,让孙先生坐下,然后帮他套上塑料袋。我们也在进门前接过来李老师发给我们的塑料袋,套上后进的门。

进屋后,孙先生说,你们为什么让我们套塑料袋,是怕我们带来禽流感吗?李老师说,不是,主要是为孩子们着想,便于打扫卫生。

听李老师这么说,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叫什么待客之道,客人还没进门,你倒先考虑客人走了以后打扫卫生的事。

孙先生的脸上明显的露出极大的不满。李老师让孙先生吃水果,孙先生说我刚才摸了你的塑料袋,我想洗洗手。孙先生洗完手回来,李老师指着茶几上摆放的几瓶矿泉水对孙先生说,喝点水吧。孙先生说,我不喝,车上有水。李老师又对我说,小石喝水吧。我说我不喝,来之前我喝了很多水。其实我早口渴了,但这时候我毅然拒绝了喝李老师的矿泉水。

小马因急着看一封邮件到了李老师家就直接奔电脑去了。这时,我看到孙先生的脸色更加的难看,他套着那个塑料袋非常不自在地坐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去叫小马,先不要看邮件了。

我去喊了小马过来,小马来了后坐到沙发上,李老师也让她吃苹果、喝水。小马拿起苹果就要吃,孙先生说,不要吃了,我们走。

孙先生站了起来,我和小马还有那位朋友也站了起来,要往外走时,李老师说,孙总参观参观我的房子吧。在李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在她三百多平米的房子里走了一圈。一个一个的门很窄,房顶不高,房间与房间的通道弯弯曲曲,地板也忽高忽低,说文雅一些就像个迷宫。她的客厅里有一个大鱼缸,我没走近去看,只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如果再弄些假山,还真像西游记里面的盘丝洞。

出来以后,我们又去了那位朋友家。到了那位朋友家,让换拖鞋,孙先生拒绝了,说,要让我进去我就进去,不让进去我就走。这样孙先生没有换鞋就进了门。

李老师换了一双拖鞋也跟着进去了。小马的脚上还套着在李老师家套上的塑料袋,也进去了。我从李老师家里出来就把塑料袋扯下来扔进了垃圾箱,这时我和司机说,不进去了。司机回到了车上,那位朋友的妻子把我拉进了屋,这样我也没再换鞋。

进了屋,那位朋友对孙先生说,孙总也参观参观我的房子吧。孙先生、李老师和小马跟着这位朋友参观了那座两层小楼和地下室、后花园。我坐在沙发上没动。参观结束后,孙先生说我们走了。那位朋友说吃完饭再走吧,孙先生说我们回去再吃。那位朋友的妻子说,回去也要吃,还是在这里吃吧,饭都定好了。就这样孙先生决定留下来吃饭。

我们开车随那位朋友一起来到了一家餐馆。酒菜摆上,孙先生说,今天你们邀请我到你们家做客,进门前却要让我套这个塑料袋,理由是便于打扫卫生,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我活了51岁了,今天还是第一次。

李老师解释说,不光对你,对谁都一样,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来了都要套这个,就连某集团老总和某某老部长来了也一样要套这个。你到蒙牛去全都是套这个,这就是蒙牛文化。

孙先生说,我们的待客方式是要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既然请客人来家里,就要充分尊重客人。而你们在客人还没进屋就想着客人走了以后便于打扫卫生,那还邀请客人来干什么?另外,来了客人首先要上茶,而你在冬天拿出矿泉水来,这是招待客人吗?拿矿泉水也可以,但要先上茶,然后拿来矿泉水,让客人随意选用。我看你们请我来就是要炫耀你们的房子,显示你们的富有。我曾经到过很多领导家里,他们的房子不比你们的差,可我到他们家里以后,他们总是很客气的说,大午,如果你感到脚累就换换拖鞋,如果不累就不要换了,随便你。怎么到了你们白领阶层就要搞这些,要让客人进门前套塑料袋,不套塑料袋就不能进门,这是什么待客之道?换拖鞋的原意是让客人放松一下脚,到你们这里就演变成了套塑料袋,且是为了便于打扫卫生。你们为了便于打扫卫生,干脆不要邀请客人到你们家里来,不要让客人平白无故地受侮辱。你还是搞文化的,什么是文化?要我说,真善美为文,潜移默化为化,你让客人套塑料袋是真善美吗?你们不是尊重客人,而是让客人尊重你们,为你们自己着想,等客人走了以后便于打扫卫生,这叫什么文化!!!这不是真善美的文化,是一种丑恶的文化。

孙先生气愤地抬起脚来放到餐桌上说,你们看一看我的鞋上有泥吗?能脏了你们的地板吗?孙先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李老师却说,全北京城都是这样,是一种习惯,对谁都一样。孙先生说,那么北京市市长要去你家,你也让他套塑料袋吗?李老师无言以对。

孙先生说,你们这是典型的小市民行为,我相信北京市不完全是这样,我到过很多人家里,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无论是有权的还是有钱的还是平民百姓,都是让客人随意选择。你们虽然有三百多平米的房子,实际上你们是贫穷的,真正富有的人并不是这样。

孙先生真诚地对李老师和那位朋友说,今天我给你们留了面子,和你们吃这一顿饭,这也是最后的晚餐。要不是你们几次三番邀请我,我也不会来,来了却受到这样的待遇,你们可知道,明天我还有重要客人来访,我的妻子也早就打来电话,说给我准备了我最爱吃的饭菜,我离开家好几天了,很想回家,很想我的妻子。来吃这顿饭,是我给你们留了面子,从此以后我不会再踏进你们的家门。今天我也把话说清楚,如果你们能认识上去这是对客人的一种侮辱,那么以后无论谁到你们家来都不要让人家套鞋套,要不就不要让人家来,即使客人的脚脏了你们的地,只要是你请来的客人,你请上十个义务工来清扫十天都应该,不然就不要请。

孙先生说,今天我也骂了小马,她要吃你家的苹果,我骂她“贱”,进你家的门,套上那个塑料袋,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还喝你的水,吃你的苹果,那不是“贱”吗?你让我套了那个袋子,对我是极大的侮辱,这是我唯一一次被情伤,当时我就说了要到外面吃饭,不进去了,可最后我还是套了你那个塑料袋子进去了。

李老师说,在北京家家户户都这样,我们没感觉到这是对客人的侮辱。再者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客人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也是应该的。

孙先生说,你错了,主动要求到你家的人可能有求于你,你可以要求他入乡随俗,如果是客人自己主动要入乡随俗是客人对主人的尊重,你不应该要求客人入乡随俗。既然是你主动邀请来的客人就是你家的贵客,你应该尊重客人,而不是让客人尊重你。我到你家来,不是我要来的,是你们三番五次邀请我来,是你们要我到你们家做客的,我不是一个穷人到你们家来讨饭,你们不邀请我,我有必要参观你们的房子吗?有必要受这样的伤害吗?

李老师说,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孙先生说,不平等,你主动邀请客人到你家,就不平等,你就要尊重客人。到你们家,你让客人套塑料袋就是对客人的一种侮辱。

李老师说,不是侮辱,谁来都一样。在北京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我觉得很正常,入乡随俗这就是文化,这是儒家的精神。

孙先生说,我不相信全北京都是这样,这绝不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丑陋的文化,只有你们这样的贵族区才可能有这样的文化。

我目睹也经历了“塑料袋(鞋套)事件”的整个过程,我也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受。我出生在农村,农村那种乡邻间的亲切是那么自然地流露着。尤其是到了冬季,人们闲暇了,天气也冷,邻居们或到你家或到我家或到他家,女人们坐在炕上,几个人盖着一条被子或褥子暖着脚,或织毛衣,或做针线,主人家里有什么差样的饭菜端来让大家尝一尝,或来串门的带来自家里的稀罕食物,大家一边吃一边聊一边忙活计,是那么的其乐融融。男人们则围坐在火炉旁,或抽着旱烟或喝着茶水,闲扯着在外谋生的所见所闻,一起合计着明年到哪里去做工。你家有活我来帮一把,我家有事你来管一管,是非常普遍的。

而在城市里,门对着门都互不相识,串个门也要套塑料袋,人为地使人际关系恶化。我虽不是老总,只是一个跟班的,但我套上塑料袋的那一刻,也感觉这是极为不尊重人的,当时我就应该阻止孙大午先生不要进去。但因为没有把心里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反而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在李老师家里,我虽然很口渴,但是我没有喝她家的水。

这样的贵族生活离老百姓太远了,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着他们都不知道,但老百姓间的那种朴实真诚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我只看到了一种丑陋的文化。在我的印象中,进入我们公司的鸡舍时才套那个塑料袋,那真正是为了保证鸡群的安全。

在李老师家里坐了也不过五分钟,室内的暖气很足,我穿的衣服多,有一种燥热,很难受。她家的茶几上放着一盘冬枣和一盘苹果,我清楚的看到一只苍蝇在果盘上飞舞,我想,这温度,适合苍蝇生存。

李老师说,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了以后也都要套鞋套的,我想,以后他们也不会来了,这哪里是来走亲戚,分明是来参观,来瞻仰富人的家居风采,还有什么亲情可言?

孙大午先生今天虽然骂了我的同事小马,我也知道那么一个字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有多大的分量,但我想到,小时候母亲带我们出门前总是要对我们说,到了亲戚家,不要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妈让你们吃你们才能吃。孙大午先生带我们出去就像父母带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大人都受到了这种侮辱,孩子还在那要吃苹果,怎会不气呢?

为了便于打扫卫生而让客人套塑料袋,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在客人面前炫耀却又担心客人会把地板弄脏的矛盾心情的人啊,实在是可悲!



2005年12月1日



二、向“鞋套”宣战

——孙大午之怒


大午集团秘书处 马英华

我来到大午集团,来到孙大午先生身边工作还不满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孙先生给我的几次当头棒喝。11月27日发生在北京亦庄“莱茵河畔”小区的“鞋套事件”,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地动山摇、荡涤身心的震撼。

孙先生进门时的不快,我看见了,也感受到了。因为我也是平生第一次见识到人们在家中为客人准备鞋套,管道工和清洁工都是自备鞋套的。此前我只在进学校的计算机房和种鸡场的鸡舍时套过这种鞋套。那天主人李草根老师郑重其事地给我们发“鞋套”,滑稽感冲淡了不快感,我相信我自己都恍惚了,忘了今夕何夕,此地何地,己是何人,所为何来!分不清这到底是要进机房还是鸡场,反正不像是要进人家里去。正好一位朋友催我查阅一封急待回复的邮件,我不假思索套上塑料袋就随大家进去了。事后回想,也许我读书时在城里生活过几年,对一些市民的生活习性比较熟悉,对“鞋套文化”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不然不会如此迟钝。再者一年来,我也陪同孙先生拜会过一些高官巨贾的豪宅,出入一些高档场合,对这种浓缩成轻薄松软的塑料袋模样的“文化”,虽觉不快,更多的感觉是滑稽好笑,所以无心计较。

当孙先生让石老师催我回客厅来,要告辞时,气氛已经非常尴尬紧张,简直一触即发,李老师好像浑然不觉,仍然在招呼我们吃水果,喝矿泉水,也许是潜意识里想缓解这种紧张气氛,我忽然觉得燥热口渴,伸手想拿苹果吃。

孙先生喝止了我伸出去的手,我尴尬地说:“好渴啊!”他似乎心软了,顿了一下,低吼道:“渴就喝瓶水!”于是我就拿了一瓶水出来了。到了楼下,孙先生终于忍不住骂我“贱”,我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一路上忍着眼泪,心里一阵阵的钝痛,说不出的惭愧和难过,又怕孙先生气坏了,又不愿让主人太尴尬。

小时候的同类记忆忽然被孙先生的一声怒骂唤醒,我想起我倔强的妈妈。如果我还小,如果是我的妈妈,也许她早就按捺不住,像当年一样当场打我的手,甚至扇我的耳光了!不,我那个没见过世面、没有多少文化的妈妈根本就不会带我进门……

来到吃饭的地方,我既不感到饿,也不感到渴了,反而感到浑身发冷!我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孙先生因为愤怒而变得铁青的脸,看着他一杯一杯地喝着高浓度的烈酒,听着他那简直要把屋顶掀翻的怒骂和声讨,直到他把脚放到了餐桌上,让主人看他的鞋底,我终于明白,这件事不是小事,这是一场战争,而且刚刚开始。正像孙先生说的,他受的侮辱是“历史性”的,我拿出相机,想把这个“历史性”的画面拍下来。但是石老师阻止了我,我现在还在后悔,因为这个场面千载难逢。

“你要说这是你们的文化,我就要向你们挑战!你要说全北京人都这样,我就向全北京人挑战!谁认同这种文化就要给这种文化陪葬,该下地狱接受惩罚!你们离人的生活、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你们简直是荒唐!简直是污辱人到了极点,你们已经违背了人伦的底线,已经走向了邪恶!你们应该全部灭亡!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古代的人会为了遭受污辱而发动一场战争!这不是污辱了孙大午一个人,这也不是孙大午一个人的事!你拿权和钱来衡量孙大午,告诉你,权和钱在孙大午这里早就没有了概念!你知道人是什么?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孙大午早就看透了!孙大午是九死一生的人,他的价值也不在那亿万资产!孙大午的脚都踏不上你家的地板,我不相信还有人能进得了你的家门!我不相信普通的老百姓还能进得了你这扇门!你如果还是人,一个要饭的来到你家你都不能给他套鞋套!你如果还认我是个真朋友,你听我一句话,以后凡是到你家来的客人都是贵客,一律不准给人穿鞋套!你要是真有钱,你就给客人铺上红地毯!”

孙先生越说越激动,他骂不绝口,怒不可遏,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他的怒容如同铁铸铜浇,真让我刻骨铭心!人在生活,人在发怒,这是真实的人在真实地发怒。我想到希腊神话中的“阿基琉斯之怒”,我只能联想到那么远!

在特洛伊之战中,希腊联军最英勇的战将阿基琉斯因为遭到主帅的不公正对待和侮辱,拒绝作战。“阿基琉斯之怒”,成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主题。希腊传说中的人物,有着最丰富完整的人性,比众神可爱得多。他们常常嘲笑神的邪恶,指责神的不公正。他们热爱生活,认为荣誉、尊严、劳动、创造是最高的价值,为了维护这些价值,他们不惜一切,甚至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而接受一切毁誉,接受命运的裁判。马克思曾忍不住赞叹,古希腊时期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和人性展开的最美的社会时期。

时至今日,我也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孙先生的文化。老子说,要“能婴儿”;孔子说,“富润屋,德润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失其赤子之心”……我记得小时候如果感觉受了污辱,会本能地把口水吐到对方脸上,为什么长大后反而会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人的力量和智慧在成长,为什么本真的人性的感受和反应却消失了?生命在呼吸之间,那一个个习焉不察的邪恶念头和行为难道不是生命?难道不是一个个邪恶的自我?一个个自我在灵魂中辗转搏斗,在生死交替,一不小心就成了魑魅魍魉,操控着人们走向邪恶而不觉。想到李老师自始至终的菩萨低眉,想到她自始至终的和蔼笑容,想到她对儒释道文化的精辟解析曾令无数听众为之折服,我终于明白孙先生为什么会感到受了那么大的伤害,他内心那么尊敬和亲近的李大姐,怎么竟然会像着了魔咒一样把守在门口,要往他脚上套鞋套!他一定又惊又怒,不相信眼前人是那个真正的李大姐。

而我竟然有幸目睹一个有血有肉的孙大午向一只小小的塑料袋宣战,其荒诞离奇简直匪夷所思!我也终于理解了伟大的塞万提斯,理解了他为什么一定要让堂·吉诃德向风车开战,为什么一定要让堂·吉诃德人仰马翻,置他于世人的嘲笑中,让良知未泯的人们在笑过之后,流下泪来,世世代代为他心痛。我也终于领悟,风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塑料袋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因为那些小小的轻薄的丑陋的塑料袋,就藏匿在这个城市最豪华的一些角落里,它不仅已经套到了很多自以为高贵的人的脚上,并且会套到更多人的脚上,它已经套到了父母的脚上、朋友的脚上,它还使一些人鬼使神差地把自己也完完整整严严实实地套了起来!它就是人内心的魑魅魍魉,化身为一个个小小的塑料袋,把人们和大地隔开,让人们离开大地,离开生活,离开亲人,离开朋友,直至离开这个世界。

一个小小的塑料袋,竟然能够成为文化,成为习惯,巨人安泰一离开大地就会失去力量的隐喻还活在亘古不绝的传说中,人们却任由这些塑料袋如此轻易地把自己和大地分开,把人和人分开,一个一个地分开!它是这样柔韧致密,孙先生雷霆之怒,竟然难以撕开它一个小口!它竟然能连一个人的良知良能都包裹得如此严密,哪怕是利剑都斩不透!

我相信,多少豪宅已经不再是家,也不是孙先生所说的老鼠洞,老鼠洞毕竟是老鼠的家,而它已经成了一只阴气重重、光怪陆离的巨大的鞋套。



2005年12月1日



(三)李草根、孙大午通信录

●孙大午理事长:

学会生活就是学会放下。只有理解别人才能解放自己。一个月以来义务为大午集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昨天的事件证明我们双方存在着很大的误会,对同一件小事的认识有着没法沟通的障碍:我认为进门穿鞋套就像不随便吐痰一样,是一种文明礼貌的正常行为,您却认为对客人极大的不尊敬和侮辱。

您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批评谴责我,我一再当面赔礼道歉。回家后认真反省:文化的本质是习惯,和谐的本质是心态。我们之间无所谓谁对谁错,不同的思维习惯是发生误会的根源。合作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和绝对信任,我建议咱们暂时中断实质性的项目合作,目的是避免类似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伤害对方,应该用阳光心态善待朋友,善待周围的人,生命在呼吸之间。只有挑战自己,才能征服世界。千万不要挑战别人,伤害无辜。中国革命赢在统一战线,大午发展也赢在统一战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以理行事为道。走自己的路,自己走路。约定俗成谓理,入乡随俗谓礼。

用平常心对待荣辱,用平和心包容误会;

用平凡心安度人生,用平静心放下是非。

请您将此信的内容用您的语言转告刘平及三午夫妇。请谅解,祝每天都有好心情。


草根

2005-11-28


●李大姐:

你永远比我大两岁!

没有合作的意思,也知道你没有侮辱人的意思,因为你不知道你已经侮辱过太多的人,太多的人也接受了太多的侮辱,我是自取其辱。但我还要说,我们不是误会,我们不是一路人。你让我上你家去,不是做客,而是炫耀你那300平米的住房和你的富有。你的大房子,表面上看,像一座迷宫,实际上给人的感受是一种阴霾、压抑、深邃的老鼠洞。你自得其乐而不觉,还要将一种丑恶展示给朋友!孔子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而你的待客之道是把请来的客人挡在门口,让客人套上塑料袋,而且当面告诉客人,走之后便于清扫卫生!你没有发觉你的茶几和苹果上有苍蝇在飞舞吗?这就是你们的蒙牛文化?这就是你在传播的儒家文化?你把它当成文明礼貌,还自名草根,你不觉得是对天地的亵渎?我现在在自责在反思,我有没有勇气诛杀这种邪恶之气。因为恕罪恶容易,救罪恶难,悟道者在于彰显布道。如果你认识不上去,认为如此待客就是蒙牛文化或是约定俗成的大众文化,我可以将你的所行所思告诉天下人。让天下人评论吧!

邪恶之人竟能天天有好心情,竟然能与人为善,我不相信!祝愿你不要自欺欺人!


孙大午

2005年11月29日

如再不醒悟,我就把来往信件上网上报了,让大姐展示文化风采算了。

●孙大午理事长:

常言道:无知者无过。我不知道请客人换鞋套不对,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这样做,北京这几年搬新房的都这样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习惯。无所谓对错,与儒家文化、蒙牛文化都没有关系。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心态,鞋套之事使你如此生气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你如果能换位思考恐怕就不会生气了,大家都对你很友好,你为什么如此大动肝火,化友为敌呢?

别人好强,我以诚容之;别人好胜,我以诚待之。我认输了,不再辩论。生命在呼吸之间。

草 根

2005-11-29

●李大姐:

至死你都是大姐!

过去化友为敌,不是我,是你!今天我想化敌为友,但怀疑自己的能力!

是我的心态不好,不宽容,不厚道吗?

我受辱第二天上午,主动给你发短信:还叫你大姐吧,昨晚喝酒,我多你少,学你的风度,希望有机会深谈”,你不理我。下午接着发,你还不理我。我知道你曾和大午集团的总经理约定,12月3日大午集团的高层干部要在你的引导参观蒙牛北京公司,我告诉刘总,我和大姐的不愉快是暂时的,是我们个人之间的事,要她处理好和你的关系,我在餐桌上言语重的地方,委托她打听一下,并致歉!

没想到,第三天你回了信,你认为给我穿鞋套就像不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文明礼貌的正常行为”,并宣布:“中断实质性的项目合作”……

我可以原谅你的“无知者无过”,但我不能宽恕你的狡辩!什么“北京人这几年搬新房的都这样做”,“这是富人区”,“北京的莱茵河”,和我同行的薛总,他的身价地位高于你吧?当我指出这不是文化,是丑恶,是污辱客人时,走过100多个国家,在北京已居住20多年的薛总说:“国外就没有这样的礼俗”。并说,要把孩子送到乡下来读书,害怕孩子成为(你这样的)北京人!这些你都在场啊!我怎么认同你说北京人都这样,富人白领都这样呢?退一万步说,都是这样,我也不接受,我不去就是了!

那天你当着那么多人说,这是蒙牛文化,我说要问问牛根生先生。你回信反悔:“与蒙牛文化无关”了,因此我也不问了,一则我不认识牛根生,二则我根本就不相信你的话。你在狡辩!你认输是嘴弱心不弱!你不必委屈自己!

大午集团五、六千人,将就此事展开讨论:“今后我们如何待客”,“出去如何作客”,凭我们的良知,坚守我们认为的人格底线。

你曾骂“孙大午是不是变态?”我不在乎,我本农民,我爸爸还在天天拣垃圾,但我到过法国的莱茵河,不是你多次的邀请,我才不去你们那个五环之外的人造“莱茵河畔”!我早就后悔了——我自取其辱!

恕罪恶容易,救罪恶难,虚空之人乃罪恶之人,以道貌行邪恶更是大恶,原谅我直抒胸臆:黑白经纬,孙大午做人做事,人神共鉴!

孙大午

2005年11月30日

附:文心雕敖:爸爸的领带代表学者身份

2005-09-20 01:59更新 来源:京华时报

爸爸领带代表学者身份

今天虽然是阴天,但对我而言是个温馨的日子。我从早上便开始在电视机前跟踪爸爸的行程。爸爸没有穿那件标志性的红色夹克,而是外面穿着小西装,里面系着一条红色的领带。有记者向我抱怨,爸爸那条红色领带上的格子显得好乱,可是我看到那条红色领带心里非常高兴。这条红色的领带是我送给爸爸的,那些记者都没看出那看上去杂乱的线条其实是书架的图案。爸爸的穿衣着装一直是有象征意义的,今天作为一个学者身份来到大陆开始文化旅程,这条附有书架图案的领带就是对身份的最好说明。

爸爸晚上来我家看我。我原本希望在家里为爸爸开门的,而且已经有一些朋友在下面帮我留意爸爸车队的到达。可是知道物业的十多个保安一字排开准备迎接爸爸以后,我就决定亲自下去接爸爸上来。我几乎是跑着下去的,刚下楼就看到保安捧着鲜花要冲上去送给爸爸,我马上就小跑到他们前面,告诉他们,不要你们迎接爸爸。我一直在投诉物业的保安,当然不能容许他们背着我讨好爸爸。

我知道今天肯定会来很多的媒体,提前便跟同楼的邻居们打了招呼,可能晚上会比较吵请他们见谅。我是有洁癖的,进家里来的媒体都要换上鞋套,一个晚上足足用掉了80个鞋套。爸爸腰不好,所以专门在家门口给他准备了椅子。我让爸爸坐在椅子上,然后蹲下给他穿鞋套。记者大概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幽默的画面,都趴在地上拍照片。可是爸爸的鞋子又很大,我费了半天力气也没有穿上鞋套。最后爸爸说,算了,还是脱鞋子吧,结果是我在爸爸的袜子上穿上了鞋套。

李文 口述 郭鲲 整理

责编:马东方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马东方专栏

rss订阅
马东方先生,拥有多年的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在IT规划、绩效管理、知识管理与信息门户、企业信息化项目组织、高级管理培训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曾成功领导、参与为多家知名企业(如天音通信、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关总署、中国电信认证中心、精伦电子等等)提供企业管理及信息化建议,曾为多家企业提供高级培训。同时,领导和参与了AMT《信息动力丛书》之《掌控资源――管理信息化全球知名机构精选》的主要著作。 主要培训领域:管理模式与前沿管理方法、IT规划、咨询方法与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等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