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
对什么是文化,可谓见仁见智。
我更倾向于将其简单理解为人类的文明化。
人类的文明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方法、手段来推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方法、手段、知识和思想。对于这些方法、手段、知识和思想,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方法或文化成果,或者直接统称为“文化”。
因此,从广义上看,所谓文化,既是可以表示人类文明化的过程,也可表示人类文明化的成果――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化?
与其它动物一样,为了生存和繁衍,做为生物的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断进化。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过程中的进化,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运用大脑。
人类的文明化,也可称为人类的社会化,是人类生物进化的延续,人类的社会化同样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驱动的。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首先,人是一种需要形成社会的动物:出于生存和繁衍的要求,人类需要形成社会。
单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这就需要将一个一个独立的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人群,构成社会――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以集体的形式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
其次,人是一种可以形成社会的动物:人具有形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人具有同情心和想像力,能够互相沟通和理解,这是人类得以形成社会的必要条件。团体、人群、社会需要通过沟通产生的凝聚力将人团结在一起。
然而,不巧的是,人并不是一种天生的社会动物。
蚂蚁和蜜蜂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它们可以根据生理结构和本能进行清晰的分工和有条不紊的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扩大自己的力量,完成单个个体无法完成的工作。
人不同于蚂蚁和蜜蜂。虽然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理智、同情心和想像力互相沟通和理解。但人又有各自的本能和欲望,这些本能和欲望在人与人之间往往是不同的、互相冲突的。人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克制、约束互相冲突的欲望,才能互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不可能单凭生理的本能构成社会,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克制、引导自己。这种克制和引导的方法和手段,便是文化。
人类需要通过文化约束、引导自己,构成社会,形成一个分工合作的和谐整体,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发展。
关于管理
与文化一样,对于管理,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下面的定义,应该没有太大的异议:
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多种方法和手段,使一群人能够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过程。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目标、对象、方法三个方面来认识管理:1)目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特定的目标;2)对象,管理的对象是人,一定数量的人组成的人群;3)方法和手段:管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回过头来,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来认识文化:1)目的:文化的目标是使人类文明化、社会化,形成分工合作的和谐社会,更好地生存、繁衍和发展;2)对象,文化的对象也是人,由人构成的人群;3)方法和手段:文化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也构成文化的内容。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管理和文化从基本定义和构成要素上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从起源上来看,“文化”一词由来已久,而“管理”一词的出现则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我们日常说到的文化和管理,往往指的整个社会的文化和具体企业、组织的管理。两者各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可称之为狭义的文化和管理。
实际上,从广义上看,文化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文化。
为了能够将两者进行比较,互相有所借鉴,我们采用对文化和管理的狭义理解。
文化与管理的异同
狭义上的文化与管理,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通过下表将它们放到一起进行一个比较:
比较项目 |
文化 |
管理 |
目标 |
同 |
ü
将人以合理的形式组织起来,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
异 |
?
文化的目标是将自然人文明化、社会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做人、做事、与人交往,构成和谐社会。 |
?
管理的目标是将社会人职业化、企业化,使其能够按照企业制度和工作岗位要求与他人互相配合,完成任务,与他人共同达成企业目标。 |
对象 |
同 |
ü
两者面对的对象都是人。 |
异 |
?
文化的对象包括所有的社会人。从儿童到成人,从自然人、“野蛮”人到不同文明程度、“文化”程度的人。 |
?
管理的对象一般是已经社会化的人,初步具备在一个企业和组织中工作的基本素质和一定能力的成人。 |
内容 |
同 |
ü
两者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是用来约束、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 |
异 |
?
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学术思想、道德规范、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文学艺术等多种内容。
?
一个社会的和谐存在和发展需要文化。概言之,人类进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可称之为文化。 |
?
管理主要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之中,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通过这些职能完成战略、组织、流程、绩效管理等工作。
?
一个企业通过管理得以运转。相对于文化,管理容较微观、具体,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 |
发展历史 |
同 |
ü
文化和管理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 |
异 |
?
人类文化的历史已经跨越千年以上,世界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都具有相应的文化。 |
?
严格意义的现代管理出现大约百年左右,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扩大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
影响范围 |
同 |
ü
两者都有特定的范围。 |
异 |
?
文化的对象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区甚至超越民族、国家、地区的人。
?
文化的影响范围较广,影响时间较长,影响力要大。 |
?
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团体、企业、组织内部的人。
?
管理的影响范围较窄,需要在短时间内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 |
总结 |
同 |
ü
文化是对人类社会的管理,管理是对企业人的“文化”。 |
异 |
?
文化是宏观的管理。
?
文化可以从思想上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从思想表现到行为。
?
文化的实现需要做好微观的管理,在具体的细节中体现文化。 |
?
管理是局部的、微观的文化。
?
管理往往先从制度上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改变人的认识、思想和习惯。
?
理想的管理方法是将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融合于企业人固有的文化之中。 |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狭义上的文化与管理,是完全可以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的。
中国管理者的任务
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大多大多产生于百年以内,来源于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可称之为西方管理。
西方管理来源于西方企业的实践,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企业,已经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引进、实行西方管理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创新和完善基于下面一些原因:
一、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企业,管理方法本身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将西方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管理方法移植到中国企业中,管理在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下的中国人,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的文化环境相适应;
三、产生于西方文化环境中的管理方法,已经天然地继承和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和特点。而与西方文化迥异的中国文化,很可能存在着与西方管理方法极具互补性的思想和方法。从中国文化入手,有可能大大丰富和完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有远见的中国管理者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管理,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用中国的思想管理中国人?
问题在于,很多人会怀疑:
中国文化能否当此大任?
事实上,100多年以来,大多数中国人已经对中国文化失去了信心。
然而,让人失去信心的是应该是科学,而不应该是文化,更不是管理。
就技术而论,中国文化似乎确实不养高科技。这从《礼记》中可见一斑――“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礼记﹒王制》)。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出高科技,很可能是“不为”,而不是“不能”。
确实,中国文化关心的重点不在技术,而在于人。中国文化,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人、对人的管理。
中国文化关心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将人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因此,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现代管理借鉴的思想和方法。
面对中国文化,现代管理实在有太多太多需要探究、值得学习的东西:
从对象上看,现代管理面对的是现代的,已经高度文明化的社会人;中国文化面对过原始的、野蛮不羁的人,民族、宗教信仰、语言、风俗各异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怎么教化、融合的?
从人数上看,现代管理面对的是百、千、万,最多也不过几十万的人;中国文化管理过遍布千万平方公里,上亿的人群,他们是如何凝聚在一起的?
从人员上看,现代管理者希望员工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文化史上出文天祥、岳飞这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忠臣良将辈出,他们是如何出现的?
从管理者看,现代管理缺乏登高一呼的商业领袖;中国文化史上却不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一代天骄,领袖是怎么炼成的?
从成果上看,现代管理出现一个能生存超过50年的企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中国文化超过200年的朝代比比皆是,周、秦、汉、唐这样的盛世屡见不鲜;
从时间上看,现代管理发展了100多年,还非常不成熟;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绵延发展了5000年,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时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从世界文化对比上看,相对于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等古代文化,只有中国文化硕果仅存,同化了多种民族和宗教,发展并保留了辽阔的国土,产生了遍布世界的华人;并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巨大的中国文化圈。
有思考力的中国管理者不会忽视上面这些事实。
有使命感的中国管理者一定希望探究事实背后的真相。
责编:马东方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