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约束理论,构建以监管工作为核心的海关大监管体系海关监管链条中,它的效能不是取决于其最强的一环,而是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运用约束理论,从约束和瓶颈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海关监管体系才可能得到显著地改善。 3、监督监控环节 一是对一线监管的有效监控不足。就目前海关监管而言,除了关区统一审单外,对一线监管,谁来监督?谁来监控?怎样监督?怎样监控?数据监控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实际监控的职能也有很多漏洞和亟待完善的地方; 二是对监管工作的即时监督不够,缺少有效手段。目前,一些基层海关监控机能普遍弱化,自我监督缺失,在整体作业链条中,监督被置于边缘的地位;直属海关层面内,未形成有效的即时监督机制,审计工作亦有被边缘化危险; 三是对特殊监管区域的有效监控不够。由于现有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刚刚建立,监管模式仍显落后,流程和手续较复杂,缺乏统一规范的监控系统,制约了保税货物在不同监管区域、场所之间的有序流动。 以上三点都包含着法规和资源问题。 4、管理体制环节 一是设关速度远远超过海关自身的承受能力。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1个隶属海关的单位,为了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隶属海关和派驻机构9个,而且监管资源不足与监管点增加、管理链条拉长等矛盾和问题还在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监管资源分散,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是典型的资源与市场的问题; 二是业务部门设置过多,职能分散,衔接和协调出现问题。业务管理各自为政问题表现突出,整体链条失散,环与环不但不能相扣形成整体,甚至相互掣肘,发生内耗,亟待研究解决。另外,海关三级事权究竟如何划分?才能有利于海关整体机能严密高效运作?这也同样需要深思。一方面是资源紧张,一方面是资源浪费,一切都源于市场与法规; 三是近年来提出了“前面放开,后面管住”的理念,问题是,前面放开了,后面真的管得住吗?面对分散的、不成规模的企业,前面想放开,又不敢放开,后面想管住,又管不住。问题的难点在于,目前的情况下,前面要管住,后面也要管住,可人从哪里来呢?最后,哪儿都管不好。为了市场,也不能丢掉法制,更有资源紧张的问题。 5、风险管理环节 一是风险管理尚未发挥出实际作用。风险管理由稽查部门去实施,运行机制先天不足,风险管理未能与海关管理过程保持一致,风险管理的运用与原设计理念相去甚远; 二是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应该把它融入到海关监管全过程中去,做到时时处处有风险,时时处处就有风险管理,真正发挥风险的预见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当试图改进监管方式、实现监管职能变革时,对约束资源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达不到市场和法规的目的,就会进一步增加资源的负担,造成资源的重置和浪费。 (二)寻找突破这些约束的方法 也就是要给出第一步中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海关监管效能的改善和提高。要想突破这些约束,关键还是要针对这些约束,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1、必须认真衡量和评估资源约束。主要是两点,一是人力资源,二是财力资源。如果确定了这两点是约束的话,就意味着要采取措施来保证这个环节始终正常、高效运作,以实现市场需求和法规需要。我们以一个关区为例,1991年这个关区有一个直属海关,一个隶属海关,人员约150人;至2008年底,隶属海关(包括筹备处)发展到6个,派驻机构3个,人员约400人。机构累计增加8个,增长300%;人员增加250人,增长167%。直属海关内设机构由1991年的4个,增加到2008年的13个,增长225%。可见,关区人员的增长远远慢于海关监管机构及内设机构的增长速度。同时,通关制度改革使我们的监管更严密了,无论从改革前发生案件的特点,还是从现在发生案件的一些特点看,改革都是非常必要的,是成功的,但改革使分工更细,相互监督制约机制更严密,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表现得也更突出。而财力增长,假定每年的增幅都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它的增长是有限的,是受到国家财力的限制的,是不可能无限扩张的,将它投入到2个海关和8个海关所达到的装备现代化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岗位练兵提高素质,财力资源则可通过提倡节俭节约来缓解,但实践证明缓解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必须首先认真地、审慎地、客观地评估资源,当所需要的资源不可能无限大时,则需在有限的资源下寻求监管效能的最大化。 责编:孙雨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