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关村欺客利益链大揭底:不黑不赚近一个月来,本报发出消费维权征集令,很多读者反映在中关村购买电子产品时,遭遇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及产品质量等问题。 专家观点 市场管理进入瓶颈期 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玉峰介绍,目前,导购员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的“第三方”,他们的工作是从楼下拉客人,一名导购员可能为多个商家送人。北京电子卖场相对于外地来说,导购员问题比较严重。但是目前还缺少对导购员的处罚依据,这需要卖场和政府制定联动机制,进行统一清理。 “IT产品同其他商品不同,信息不对等是纠纷产生的一个原因”,柳秘书长说,IT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对产品信息不了解,主动权自然就落在卖方手中。 对于专业化分区,柳秘书长称,写字楼租金低于楼下卖场,很多经销商租赁卖场上面的写字楼作为仓库或者销售总店,致整个经营规模过大,为专业化分区造成困难。另外,经销商也不愿意扎堆经营,一些店铺售卖给经销商后,市场方也失去了规划权。 据柳秘书长介绍,目前中关村采用传统的市场化经营模式,买卖双方自己交易。商场化经营的核心点为,市场统一收银,这样市场方可以对经销商的价格进行监控,统一收银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 政府回应 中关村投诉比例极高 据了解,去年针对中关村电子市场及商户的投诉,占到海淀全区总投诉的31.7%。 海淀工商分局消保科相关负责人透露,商品转型销售等问题仍然存在。之所以屡打不绝,其中取证是一个难点。在购货过程中,消费者一般很难想到去取证。即使工商部门受理了投诉,也很难做出处罚。 工商人员提醒说,去中关村购货前,一定要查看好要买商品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价格。不管商家如何忽悠,如何劝说,一定要坚持。因为不管商家推荐的新商品有多好,毕竟自己对这个商品不了解,不管商家说得多便宜,千万不要买。 责编:张泽牧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