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麻烦有多大“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底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线以内。我阅读大量商业传记后,比如《一个人的帝国:默多克传》、《价格观的力量》、《谷歌小子》、《惟我独赢:埃利森和他的甲骨文帝国》等,总结出顶级商业领袖有一个小习惯:破坏成性,在他们的眼里,麻烦越大,机会越大。 打破规则有一种方法:打破自己对自己,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慢慢地,我们会逐渐发现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先经过别人允许,另一种则自我批准。这就是说,一些人从自己身上找动力,另一些人等待着外部力量把自己推向前进。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家卡萝尔·德韦克研究结论,说明对自己擅长的事持固定型心理定向的人很少敢于冒险,害怕连自己固有的能力也失去;而成长型心理定向的人则敢于冒险,倾向通过更努力地工作达成目标。他们乐意尝试新鲜事物以增强自己的能力,还在尝试过程中不断学习全新的技能。 麻烦大机会也大 机遇无处不在,只要你注意观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能发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SUN公司创始人之一维诺德·科斯拉所说的:问题越大,机会也就越大,没人会花钱请你。 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问题似乎无法解决,因此忽视了那些有创造性的方法,即使这方法摆在眼前,也都被我们错过了。 将各种信息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是老师们的主要工作,学生们想办法消化这些知识,就是主要的工作。这与毕业之后的生活截然相反。离开学校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老师,要判断自己需要了解什么,从哪里寻找信息,以及怎样才能掌握这些信息。 在社会上,一个问题通常会有很多个正确答案,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时失败也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大多数人不会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前往遥远的他乡挑战艰巨的难题。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小得多的挑战似乎也一样让他们畏缩。 总的说来,人类的行为都是为了适应个人、种族或者社会的需要。可是,这三种因素常常不一致,形成明显的对立。 社会组织精心打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明确准则,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井井有条,凡事有据可循,同时也为了预防人们互相伤害。可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或者是本能驱使,常常会想要打破这些既定准则的冲突。 事实上,我们还经常在别人的怂恿下自己给自己定规则。逐渐地,所有这些规则会融入生活。人们总是给自己制定规则,用这些规则编织牢笼,把自己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看不到无限的可能性。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就鼓励人们要适度藐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冲破既定规则。 规则往往是用来打破的,俗话说“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底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限以内。 两名战斗机飞行员分享彼此的学习经历。第一名飞行员说:“我的导师教给我1000条驾驶战斗机的守则。另一人说:我的导师只教了我三条。 第一个人听后扬扬得意,心想自己学到的药多得多。第二个人接着说:我到导师告诉我有三件事千万不能做,其他的都由我自己看着办。 这个故事说明,掌握反规则的少数事,好于记得自以为应当做的许多事。 责编:张泽牧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拨打400-698-9918
立刻联系您身边的IT顾问,获得专业梳理(节假日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