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乱世 急剧膨胀黄金投资市场业已显现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首饰出口国,一个急剧膨胀的黄金投资市场业已出现。而监管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暗流涌动 这是一个大规则缺位、同时规模急剧膨胀的市场。许多新生事物游走在灰色地带,没有任何既往的经验或者依据可以对其做出界定。 年轻的面孔、崭新的模式、飞快的速度、亢奋的宣传,这个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感。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地树立阳光积极的形象。所有接受本刊采访的公司,都在大张旗鼓地做慈善公益活动,除了常规的给灾区捐款,在贫困地区建立希望小学,救治先天心脏病儿童,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这些台面上频频露脸的公司,还有一批数目巨大、处于地下状态的黄金投资公司。 在北京金融街(6.57,-0.05,-0.76%)或者国贸那些光鲜的写字楼里,任何一栋楼总能找到一两家黄金投资公司。也许就是一个两间房、三四个员工的小公司,他们操着英语,戴着大牌名表,号称国外某黄金投资公司的中国代表处,用金融专业术语,为你讲述如何以小博大、用50-100倍的杠杆炒“伦敦金”“香港金”。只需要把资金打入一个海外账户,你就可以在他们的盘面上买卖虚拟黄金。 这种代理外盘黄金的公司,就是地下炒金公司。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大概有7000多家。柳宇宁介绍,这种号称“代理外盘”的公司,分两种,一种是真外盘,代理公司收取中介费,利润相当高;另一种是假外盘,实际上是一个零和游戏的赌局,代理公司就是交易对手盘,“你所有赚的都是他赔的,你所有赔的就是他赚的”。在与客户的对赌中,如果赔钱,他们经常卷包逃走,人间蒸发。 以上生猛的丛林景象,在黄金投资领域很常见。从黄金投资市场肇始以来,这个巨大的灰色交易市场,就一直存在,而且火爆异常。 这种炒金的模式,是香港人带来的。最先将黄金投资的理念带到国内的,也是香港人。国内第一款投资金条,是2003年成都高赛尔与招商银行(13.47,0.37,2.82%)合作发行的。高赛尔是一家中港合资的黄金饰品加工企业,那些香港人首先看到了国内黄金投资市场的巨大空间。据一位业界资深人士透露,高赛尔早期的那拨人是最早从事地下炒金业务的人,其中很多人这些年都已出了事,最近爆光的伦雅地下炒金案的主角,就是其中之一。 黄金投资热始于2005年。2002年、2003年黄金价格开始上涨。到2004年、2005年,黄金价格的波动幅度开始加大。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投资和投机的机会。也是在2005年,中国银行(3.27,0.02,0.62%)开始在国内力推“纸黄金”业务,上海黄金交易所也推出了有金融杠杆的现货延迟交易Au(T+D)业务。但是真正对黄金投资市场有标志性意义的黄金期货,直到2008年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在这些合法的黄金投资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地下炒金已经如火如荼。曾经引起轰动、涉案交易额超过200亿的上海联泰黄金案和浙江世纪黄金案,都是从2005年开始的。但是为何这些合法的黄金投资产品,无法遏制地下炒金蔓延的趋势呢? 王志斌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外手续费低,国外做价差合约交易的佣金是零,只需向地下炒金公司支付每盎司几十美元的手续费,而国内黄金期货要收千分之九的手续费;其二,国内黄金投资交易不能与全球黄金市场同步、24小时连续交易,因此每天开盘就有跳空缺口,风险巨大。此外,还有流动性风险,由于参与者不够多,如果所有人都看多或者看空,会导致无法成交的现象。2010年7月至8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T+D)买方持仓无法完成实物交割,主要原因是作为主要卖方的矿山企业不愿意在金价下跌时参与交割。这种现象在前两年也都有发生。 “中国的黄金投资产品跟国外比只会多、不会少,但是除了实物黄金之外,再也说不出一个主流的投资产品。”王志斌说。正常渠道不能释放投资需求,必然有人会被吸引到非正规的渠道。地下炒金公司则利用了人的贪欲,低保证金、高杠杆率使得一夜暴富梦看上去有可能。 “地下炒金的概念本身是民间的说法,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或者违背了什么样的法规,监管部门对它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首都经贸大学中国黄金市场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山恩说。黄金相关立法的滞后,已经使得这个领域几乎没有规则可言。至今黄金市场唯一的一个管理条例,还是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出台的理论基础是当时流行的“黄金商品论”。简单地说,也就是把黄金仅仅当成商品,而不是金融产品来管理。因此,1983年的《条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黄金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市场形态复杂多样的局面。 这是一个大规则缺位、同时规模急剧膨胀的市场。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从事“真外盘”的地下炒金,其实没什么可避讳的。许多新生事物游走在灰色地带,没有任何既往的经验或者依据可以对其做出界定。 2009年成立的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国务院鼓励天津市滨海新区进行金融创新的试点项目之一,主管单位是天津市政府。它也是唯一以做市商为模式的黄金交易平台。 在一些正统的黄金从业人士看来,天交所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天交所没有接受本刊的采访,相关人员给予的答复是天津市政府明确要求不接受采访。“他们也从来不公开在行业里说什么。”一位业界人士说。在他看来,天交所的一部分会员是想“转正”的地下炒金者。“他们想影响政策,既然现在黄金市场的管理规则没有确立,如果我有能力、可以去施加影响,为什么不去?” 关于黄金的做市商制度本身也是一个有巨大争议的问题。简单地说,现在所有开展黄金电子交易的黄金投资公司(包括地下炒金的公司)和银行,都是做市商。在刘山恩看来,这是一种悲哀,“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当做市商”。做市商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如果所有的人都看空,那么做市商必须买入。“但是中国的做市商不需要考虑任何风险,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有风险就自己跑了。你说我死顶着就像张卫星一样,10个里面也没有一个张卫星啊。”这正是地下炒金公司诈骗频发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多人抢着当做市商、要分一杯羹,因为他们吃了买家吃卖家,实在是太好吃了啊。”他认为最能扮演好做市商角色的是银行,但是银行对这一块业务一直不上心,“相比其它业务而言太小了。” 对于刘山恩的这种观点,一些开办电子交易平台的做市商不以为然:“银行还会店大欺客呢。” 至今,没有任何部门给做市商立下任何规矩,博弈还将继续。 一些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管理也相当混乱。曾经有媒体报道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从事地下炒金业务的新闻。“有一些会员一看注册资金、看看业务状况,就知道根本不行。不知道当初交易所是怎么批准的。”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甚至有两位做黄金投资业务的人表示接到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电话,问“要不要交易所的席位,价钱可以谈。” 责编:张泽牧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