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绿色革命:通行证,还是墓志铭?

  作者:徐楠
2010/1/29 11:18:37
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品牌被查出产品供应链有环境违规行为,众多民间环保组织、国际贸易第三方审核机构开始监督企业绿色供应链。

本文关键字: 供应链 绿色

每个产品的毛孔都应流淌着绿色的血液

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品牌被查出产品供应链有环境违规行为,众多民间环保组织、国际贸易第三方审核机构开始监督企业绿色供应链。然而,这也将是一把双刃剑,究竟“绿化”供应链带给企业的是产品升级还是贸易壁垒?这些都在考验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反日行为?环境行为?

在一张厚厚的单子上,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列出了20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牌,他说,这是2010年第一批绿色消费警示名单,这些产品都存在各种违规记录。

在发给企业的公开信中,他呼吁消费者“留意这些品牌,在生产企业公开证明已经改正之前,谨慎选择其产品”。

这已不是中国的民间组织第一次监督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国内公司的产品供应链。

三年前,中国21家环保组织发出了绿色选择倡议。他们试图从环境违规工厂上溯至其采购品牌,列出名单提醒消费者:这些品牌的供应链中存在着环境违规问题,倡议人们用脚投票,实施购买选择的权利。

绿色供应链即要求把环境保护意识、“无废无污”、“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整个产品链条中。“我们必须通过供应链,把压力从在乎公众压力的企业,传递到那些还不在乎的企业。”马军说。

基于中国水污染地图、空气污染地图,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整合中的搜索引擎,已经包含数万家生产企业的污染信息记录。自2008年8月起,一批在中国大量采购的跨国公司,先后开始定期将其供应商名单和公众与环境中心收集的企业超标违规记录进行对比,要求问题供应商作出说明,进行整改。

让马军没有想到的是,日本驻华大使馆来人登门拜访。在三轮谈判之后,这次披露被认定为环境行为,而非抵制日货的反日行为。后来,近20家日资背景的企业主动联系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提供了一尺多厚的材料,说明自己的环境行为记录。

外资公司的重视,给了马军强烈的感慨——它们受到了不同于中国本土利益方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土企业、港资、韩资、台资的企业是感受不到的。

供应链的民间监督,极有希望成为原有供应链监管体系的补充。

一个故事足以证明这点:曾有一家连续多年污染记录不良的企业,自称为某国际品牌的供货商。而直到该品牌直接检查出其三年的超标排放处罚记录,身在美国的品牌高层始终难以置信——对他们来说,一个企业连续三年被罚,竟然还能正常地生产和出口,这不可想象。

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污水处理费为每吨13美分左右,而无视国内水污染防治法的中国大型工厂每年可因此节省数十万美元。环境违法成本低廉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关键原因。

供应链已经是当今国际市场和贸易关系的关键特征。用马军的话说,“如果不从供应链去努力,厂商可以把污染环节外包出去。其结果是掌握品牌的大企业声称自己的产品越来越绿色,而其供应链环节的污染得不到控制,实际上产品生命周期污染可能更严重。一旦周边投诉激烈,或者管理趋于严格,就关了这个厂,搬到地价更便宜、管理更松的地方去,甚至厂名都不变,继续以原有的名义供货。”

显然,从品牌采购商来说,管理供应链责无旁贷。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贸易规则中的共识。

《华尔街日报》曾援引Liz Claiborne Inc.负责职业道德与法规遵循的副总裁达里尔·布朗(Daryl Brown)的话:继劳工问题之后,环境污染已成为新的热点。

然而事实上,众多的国际品牌在庞大的采购链条和网络中,或者不动声色地延续着污染企业的采购,或者鞭长莫及、受到蒙蔽,难以实现对供应链的完整监控。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穆琳琳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