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研究4.2.1 中国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 表4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针对全国大中型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中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引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研究,李彦萍 AMT管政] 表4:我国企业信息应用情况表
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物流需求主体的信息化水平: (1)条码技术的应用较普及。在调查的企业中,60%以上企业的产品都采用了条码标识。虽然所调查的多为大中型企业,相对于国内小型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较高,因此就全国而言,所有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的制造和商业企业的比例要低于上述结果,但该结果仍具有一定代表性,说明目前条码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与应用,这为我国企业实现高效的库存管理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也可看到,国内仍有38.8%的零售企业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有条码标识,这就很难实现高效的销售点实时管理,商业自动化如自动订货、连续补货等就难以实施。 (2)储运单元缺乏条码标识,阻碍了企业物流的自动化。储运单元是由销售单元组成的物流作业的具体对象。调查发现,75%以上的国内企业储运单元没有条码标识,造成大部分企业在接收供货时,需要将储运单元拆开,进行人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出错的概率,同时也给对货物的跟踪和管理带来了难度。 (3)网络技术的应用还远远没有普及。从以上数据来看,局域网在零售业较为普及,信息化水平要高于制造和批发业。制造业在使用Internet上的比例则要高于商业企业。但我国企业使用Internet主要是发布产品信息,多为了广告用途,在开展电子商务,利用因特网技术来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企业的供应能力还有限,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远还没有解决,成为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4)此外,该调查还显示,可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提高信息操作准确性和效率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及射频技术(RFID)应用率极低。投资太大是制约其普及的主要因素。 4.2.2 ID代码 应用于供应链的ID代码有EAN-13(UPC-12)、EAN-14(SCC-14)、SSCC-18以及位置码等。这些ID代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共同制定的全球通用的ID代码标准,这些ID代码的编码规则保证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性。 1、EAN-13(UPC-12):代码EAN-13代码是一个全数字型的13位代码,它是对商品消费单元的唯一标识。 2、EAN-14(SCC-14):EAN-14代码是一个全数字型的14位代码,用于对商品储运单元的唯一标识。 3、SSCC-18代码:SSCC-18代码是一个全数字型的18位代码,它是对商品货运单元的唯一标识。 4、位置码:位置码是一个13位的全数字代码,用于对贸易伙伴的唯一标识,它可以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以及物理实体进行唯一标识,其结构与EAN-13代码相同。 4.2.3 条码 条码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表示,是一种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读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EAN与UCC制定的条码标准有EAN-13条码、ITF-14条码和EAN/UCC-128条码。EAN-13是对EAN-13代码进行条码表示的标准;ITF-14是对EAN-14(SCC-14)进行条码表示的标准;EAN/UCC-128条码则是对EAN-14和SSCC-18代码进行条码表示的标准。这些条码与ID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 表5 ID代码与条码的对应关系
4.2.4 EDI
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它的目标是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它在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讯网络的基础上,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的标准格式,在一计算机上将贸易伙伴之间必须交换的各种数据格式化,再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把格式化的数据传到另一个计算机上。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益,已在UN/EDIFACT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流通领域EDI标准EANCOM。 EDI报文是EDI传送的载体,它是对传统业务单证中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比如订购单报文则是对传统业务中的订单中数据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在供应链上涉及到的EDI报文有参与方信息报文、价格销售目录报文、报价请求报文、报价报文、订购单报文、订购单应答报文,发货通知报文、收货通知报文、发票报文、汇款通知报文等。我们可以拿通常的商业交易为例,说明EDI在供应链上的运用。 4.2.5 条码应用标识符 条码应用标识符是EAN和UCC制订的用于传输那些无法在计算机文件中查到或无法用EDI方式传输的数据的标准。应用标识符与数据库、EDI的整合为供应链上信息处理和传输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根据EAN和UCC应用标识符规范制订了我们的条码应用标识符标准《条码应用标识》——GB/16986。条码应用标识符是一个2~4位的代码,用于定义其后续数据的含义及格式。例如应用标识符00,所定义的后续数据的含义为SSCC-18代码,数据长度为18位(不包括应用标识符本身);又如应用标识01,所定义的后续数据的含义为EAN-14代码,数据长度为14位。应用标识符还可以用于传送商品单元的附加信息,如批号、保质期、重量、生产日期等。使用应用标识符可以将不同内容的数据表示在一个EAN/UCC-128条码中,不同的数据不需分隔,既节省空间,又为数据的自动采集创造了条件。 4.2.6 代理技术 代理技术是一些简单软件的集合体,它具有感觉当地环境、自动执行委派任务、向指定实体汇报结果等的功能,这里所指的实体可以是个人使用者、代理、应用程序或者业务流程。为了提高反应速度,代理技术是在供应链网络内部的实时分销商务流程中实现可视化操作的关键。 代理是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所谓"主动服务"是指: 1)主动适应,即在完成操作的过程中,它可以获得、表示并在以后的操作中利用关于操作对象的知识以及关于用户意图和偏好的知识; 2)主动代理,即对一些任务无须用户发出具体指令,只要当前状态符合某种条件,就可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完成相应的操作。 所谓"机动"是指在所处的计算环境中灵活的访问和迁移机制,以及同其他智能Agent通信和协作的机制 在需要的时候,代理——支持可辨别的命令或流程——能在具体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们能执行很多功能性命令,如搜索、比较、学习、谈判和合作。这些能力提高供应链网络的适应性,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通过意外管理减少不确定性,节约成本费用,解决供应链合作伙伴广泛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瓶颈。为了具体解决合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代理的系统通过运用交换数据补充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提高系统的适应性。通过有标准组建的设计,基于代理的系统允许用更先进的代理灵活地转移或交换个别代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度容错技术和自我组织的高适应性供应链网络。代理技术也能用于跨越公司边界障碍的管理资产。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跨越多个等级实现合作后,适应性代理能提高网络的整体水平。代理技术有两方面的具体作用: 1)适应性代理技术能在网络内自动进行信息交换,因此也能支持跨网络的即时信息传播,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跨等级的网络中不断增长的可视化操作和协作减少了供应链本身沉冗的影响。 2)通过实时反应、高主动性、预先控制关键交易时间和拓展供应联网络的参数,适应性代理技术增加了商业交易的价值。通过更快的检测相关条件和作出最优化响应,发生影响顾客的供应链障碍的概率就很小。事件的最初鉴定有助于通过本地解决方案阻止在整个网络中产生波及影响,这样将就能不断增加有计划的稳定性,确定时间表进程。而且,预先的控制能在事件影响网络前制定出意外事故计划,因此能增加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4.2.7 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RFID由于克服很多手工手机数据的局限性,所以极大增强数据的传输速度。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这些特性潜在的促进供应链协同以及运作的快捷和可视化。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RFID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 4.2.8 WEB SERVICE 因为缺少建立应用集成的标准和高额的成本,供应链网络的运作最大的障碍就是跨企业的协同运作。对于中国企业更是如此。企业间集成的成本降低的空间非常之大,只要存在合理的应用架构和实现技术,就可以使企业交互的连接软件系统更便宜和快速。 WEB SERVICE 就是基于网络技术:TCP/IP,XML同时融入了简单分布式计算所必需的最小集——即加入了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和发现与通用描述、发现与整合注册UDDI (the 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_____and Integration)建立起来。Web服务采用以上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SOAP、WSDL和UDDI来实现其分布式计算功能。它们允许应用软件访问来自其他的不同的设备、操作系统和位置的数据。因此在实现实时业务(RTE)中,这些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用WEB SERVICE可以实现企业内和企业间地连接方式的单一化,这样极大的降低对同一界面的反复定义。它意味着随着web services使应用集成的复杂程度大幅度下降。基于面向service架构的信息系统十分灵活,这意味着企业能够迅速改变业务流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或实施新的业务战略。这种架构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并且更加有效、更加敏捷、更加灵活,能快速的对变化做出响应。 4.2.9 小结 应该指出的是,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的实施并不等于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实施。要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首先我们必须改善供应链的业务流程,然后再以较低的成本使这些流程自动化,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供应链的时间。具体地讲,需要将条码扫描技术、POS系统、EDI以及EFT(电子资金转账)等技术集成起来,在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集成系统,以确保产品能不间断地由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与此同时,信息流能在开放的供应链中循环流动,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客户对产品和信息的需求,即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适时准确的信息。 5 结语 本报告的初步结论:企业职能化的运营在新的无线化的商务模式下变得愈发的集成化,在企业共同的目标下,部门间协作(coordination)使得实际业务操作分散化。企业间协同(collaboration)的意义在不断地体现和升华,在企业实力范围内的供应链的网络化运作,战略的协同将会是供应链发展的明显的趋势和方向。而标准化、集成化的应用技术将会是供应链管理发展和存在的应用基础。 本报告没有能够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更多就他人的工作成果进行的了总结和罗列。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更多最新文章 |
|